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帝国_孙皓晖【6卷完结】(1527)

  “一如初会,一醉方休!缭兄请!”

  “好!能如当年,方遂我心也!”

  一阵笑声隐去,正阳坊又没在了灯火幽微的沉沉夜色中。

  李斯与尉缭的相识,全然是一次不期遇合。

  兰陵就学的第四年深秋,李斯第一次离开苍山学馆回上蔡探视妻儿。李斯家境原本尚可,父亲曾经是楚国新军的一个千夫长,在汝水东岸有百余亩水田与一片桑园。母亲与长子辛苦操持,父亲在没有战事时也间或归乡劳作。李斯是次子,自幼聪颖过人,被父母早早送进了上蔡郡一家学馆发蒙。不想,李斯十五岁时,父亲在与秦军的丹水大战中阵亡。那具无头尸身抬回来时,母亲一病不起,没有两年也随父亲去了。安葬了母亲,李斯的哥哥立誓为父报仇,昂昂然从军去了。三年之后的一个秋日,亭长捧着军书来说,李斯的哥哥在水军操练时不慎落水溺亡,官府发下六金以作抚恤。至此,尚未加冠的李斯成了一个十八岁的孤子。幸得李斯少学有成,识文断字,得亭长举荐,在郡守官署做了一个记录官仓出入账目的小吏。两年后,在族长主持下加冠的李斯,已经是一个精明练达的吏员了。倘若长此以往,李斯做到郡署的钱啬夫(掌财货)之类的实权大吏,几乎是指日可待的。

  然则,李斯不甘如此。事务之暇刻苦自学,李斯读完了眼前能够搜罗到的所有简策书文,知道了天下大势,也大体明白了楚国是内乱不息的危邦,纵然做得一个实权大吏,也随时可能被无端风浪吞没,如同自己的父亲兄长一样无声无息消失。然最令李斯感触的,却是老鼠境遇带给他的人生命运之感悟。李斯日每进出官仓,常常眼见硕大的肥鼠昂然悠然地在粮囤廊柱间晃荡,大嚼官粮吱吱嬉闹,其饱食游乐之状令人欣羡。而进入茅舍厕下,其鼠则常在人犬之下狼狈窜突,奋力觅食而难得一饱,终日惊恐不安地吱吱逃生。两相比较,李斯深有感喟:“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从那时起,李斯有了一个最质朴的判断: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脱离自己的处身之地,离开上蔡,甚至离开楚国。

  终于,在加冠后娶妻的那一年,李斯听到了一个消息:大师荀子入楚,得春申君之助,虚领兰陵县令而实开学馆育人。李斯没有片刻犹豫,辞去了小吏,以父兄用血肉性命换来的些许抚恤金以及自己清苦积蓄的六千铁钱,安置好了年青的妻子,千里迢迢地寻觅到了兰陵苍山,拜在了荀子门下。

  用时人话语说,李斯从此开始“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自入荀子门下,李斯刻苦奋发,四年没有归乡。荀子明察,屡次在弟子们面前嘉奖李斯云:“舍家就学,李斯堪为天下布衣楷模矣!寻常士子少年就学,既无家室之累且有父母照拂,犹多惶惶不安也。李斯孤身就学,既无尊长照拂,又忍人伦之苦,难亦哉!”唯其如此,四年后李斯归乡,荀子破例以兰陵县令的名义给了李斯一道通行官文。李斯凭此官文,在兰陵县署领得一匹快马,以官差之身南下,大体可在立冬前抵达上蔡的汝水家园。

  这日行至陈城郊野,李斯不想进商旅云集风华奢靡的陈城,在城外官道边的驿站住了下来。生计拮据,李斯得处处计较。既有官身之名,又有兰陵官文,自然是住进官府驿站合算。驿站有两大实惠:一是食宿马料等一应路途费用,不须自家支付,离站上路之时,还配发抵达下站之前的干肉干粮;二是没有盗贼之扰,住得安生实在。这一点,对李斯很是要紧。毕竟,抚慰妻儿的些许物事一旦丢失,李斯归家的乐趣便会了然无存。驿站也有一样不好:入住者的食宿皆以官爵高低分开,使诸如李斯这般有志布衣者常感难堪。然则,李斯是不能去计较这些的。

  进了驿站,李斯被官仆领到了最简陋的县吏庭院。寻常官吏住在驿站,往往有不期而遇的同僚须得应酬。李斯没有这等应酬,也无心与任何人做路遇之谈,吃罢官仆送到小屋的一鱼一饭,自己提来一桶热水擦洗,然后上榻大睡,天亮立即上路。走进榻侧隔墙后的小小茅厕里擦洗时,李斯一瞥石礅上那窝成一团的粗织汗巾,不禁眉头一皱。依着规矩,驿站房屋无论等次高低,沐浴擦洗的器物都是新客换新物。这方汗巾显然是前客用过的,官仆却没有及时更换。李斯若唤来官仆,更换新汗巾也是很快当的,但李斯没有这般心情,况这方汗巾虽窝成一团却也没有过甚的汗腥龌龊,用了也就用了。

  李斯拿起那方汗巾一抖,啪啦一声,一宗物事掉在了地上。

  “书卷!”李斯听到这种再熟悉不过的竹简落地声,不禁大奇。

  打量四周,李斯立即断定:此书必是前客须臾不离其身之物,在擦洗之时放在了石礅上,走时却懵懂忘记了。李斯忘记了擦洗,捡起地上套封竹简,眼前陡然一亮!卷册封套是棕色皮制,两端各有锃亮光滑的古铜帽扣,皮套之皮色已经隐隐发白起绒,显然是年代久远之物。再仔细打量,两端铜帽上各有两个沟槽,还有两个已经完全成为铜线本色的隐隐刻字——缭氏!显然,这是一卷世代相传的卷册。

  李斯没有打开封套,回身立即擦洗起来。便在此时,急促的叩门声啪啪大响。李斯喊了一声:“门开着!自己进来。”立即有重腾腾脚步砸进小厅,浑厚嗓音随即响起:“在下鲁莽入室,先生见谅。”李斯隔墙答道:“足下稍待,我便出来。”墙外人又道:“足下衣物尚在榻间,我在廊下等候便了。”李斯隔墙笑道:“也好!赤身见客毕竟不宜。”片刻之后,李斯光身子绕过隔墙穿好袍服,这才走到廊下。庭院寂寂,只有一个长须红衣人的身影在树下静静站着。李斯一拱手笑道:“足下可是方才叩门者?”长须红衣人快步走来一拱手道:“在下大梁缭子,秋来入楚游历,不意丢失一物,一路找来未曾得见。思忖曾在此间住过三日,是故寻来询问一声,不知足下在室可曾得见多余之物?”李斯道:“足下所失何物?”长须红衣人道:“一卷简册,牛皮封套,铜帽刻有两字。”李斯从袖中捧出道:“可是此物?”长须红衣人双手接过稍一打量,惊讶道:“足下没打开此书?”李斯道:“此乃祖传典籍,我非主人,岂能开卷?”长须红衣人当即肃然一躬:“足下见识节操,真名士也!缭敢求同案一饮。”李斯慨然一笑:“路有一饮,不亦乐乎!足下请进,我唤官仆安置酒菜。”长须红衣人大笑:“足下只须痛饮,余事皆在我身!”转身啪啪拍掌,驿丞快步而来。长须红衣人对驿丞一拱手道:“敢求驿丞上佳酒菜两案,与这位先生痛饮。”驿丞恭敬如奉上命:“公子有求何消说得,片刻即来。”一转身风一般去了。李斯颇有迷惑,此人住县吏小屋,却能得驿丞如此恭敬,究竟何许人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