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帝国_孙皓晖【6卷完结】(1528)

  不消片刻,两案酒菜抬进。除了兰陵酒,菜肴是李斯叫不出名目的两案珍馐。长须红衣人一拱手笑道:“兄勿见笑,此间驿丞原是家父故友之后,世交。你我放开痛饮便是!”李斯不善饮酒,对兰陵果酿酒却是独有癖好,一时分外高兴。及至大饮三五爵,两人俱感快意,话题滔滔蔓延开来。红衣人笑云:“足下博学之士,何无开卷之心哉!”李斯笑答:“我固有心,只恐开得一卷生意经,岂不扫兴也?”红衣人哈哈大笑:“兄有谐趣,大妙也!人云,得物一睹,其心可安。兄有古风,得物而视若无睹。我便开卷,请兄一观生意经!”说罢拉开封套,展开那卷竹简已经变得黑黄的卷册,双手捧起道:“百余年来,此书非缭氏不能观也。然人生遇合,兄于我缭氏有护书之恩,该当一观,至少可印证天下传言非虚。”李斯本当推辞,然见其人情真意切蕴含深意,不觉接过了那卷黑黄的竹简。

  “尉缭子?!”一看题头,李斯惊讶得连酒爵也撞翻了。

  “人云尉缭子子虚乌有,兄已眼见矣!”红衣人大是感慨。

  “尉缭子兵法久闻其名,不见其书,李斯有幸一睹,心感之至!”

  “足下,苍山学馆大弟子李斯?”

  “正是。得见经典,不敢相瞒。”李斯不问对方如何知晓,慨然认了。

  “我乃第四代尉缭,见过先生。”红衣人郑重起身肃然一躬。

  “学子之期,李斯不敢当先生称谓。”李斯连忙还以大礼。

  “好!你我兄弟交,干!”尉缭子分外爽朗。

  “得遇缭兄,小弟先干!”李斯慨然一爵。

  那一夜,两人直饮到天亮意犹未尽。尉缭子力邀李斯到他的陈城别居小住,李斯毫不犹豫地去了,一住旬日,几乎忘记了归乡……此后倏忽十年,李斯再也没有见过尉缭子。那日蒙武举荐尉缭子,李斯实在有些意外。本心而言,李斯早该举荐尉缭子,使秦国设法搜寻这个大才。可李斯心中的尉缭子,始终是一个刚硬反秦的六国合纵派,不可能入秦效力。当年两人初交论天下,尉缭子将秦国看作天下大害,认为只有六国合纵最终灭秦才是天下出路。如此之人,何能入秦?纵然在蒙武举荐之后,李斯心下仍在疑惑蒙武的秘密消息。在关外大营,蒙武又快马密报,说尉缭子已经进入函谷关。李斯大是惊喜,当时禀报秦王,君臣立即兼程赶回了咸阳。可是,旬日过去,尉缭子还是没有踪迹,李斯又把持不准了——当年的尉缭子是决然反秦的合纵派,十年之后,尉缭子会以秦国为出路么?

  月下竹林旁,李斯与尉缭子正在对坐畅饮。

  兰陵酒依然如故,那是李斯迎接家室时楚国故吏着意送的一车五十年老酒,一开坛便引得尉缭子耸着鼻头连声赞叹。菜却是一色秦式:炖肥羊、蒸方肉、藿菜羹、厚锅盔等等满当当一大案。尉缭子直呼秦人本色实在,甚话没说,与李斯先干了三大碗兰陵老酒。撂下大碗,李斯这才笑问一句:“缭兄神龙见首不见尾,多年何处去了?”尉缭子慨然一叹:“天下虽大,立锥难觅,离群索居而已!”李斯奋然拍案:“缭兄大才,何出此言?来秦便是正途!”尉缭子淡淡一笑却转了话题:“斯兄,还记当年那卷简册否?”李斯大笑道:“你我因简册而遇合,刻刻在心耳!”尉缭子道:“十年之期,它终究编修成型了。”李斯大是惊喜:“如此说来,天下又有一部兵法大作问世!来,贺缭兄大功,干!”两人干罢,李斯又道:“缭兄兵书既成,以何命名?”尉缭子笑道:“就以世风,算是《尉缭子》便了。这部兵法起于先祖,改于大父,再改于父亲。我,又加进了数十年以来的用兵新论,算是四代人完成了这部兵法。”李斯不禁感慨中来:“人言将不过三代。缭氏四世国尉,又成不世兵法,以至人忘其姓氏而以官位为其姓氏,天下绝无仅有也!”尉缭子哈哈大笑:“斯兄谐趣也!以官为姓,远古遗风而已,安敢以此为荣哉!”李斯笑得一阵,突然转向方才被尉缭子绕开的话题:“缭兄此次入秦,总非无端云游了?”尉缭子没有正面可否,却道:“愿闻斯兄对秦国之评判。”

  “民众日富,国力日强,一统天下,根基已成!”

  “当今秦王如何?”

  “当今秦王,不世君主也!怀旷古雄心,秉天纵英明,惕厉奋发,坚刚严毅,胸襟博大。一言以蔽之,当今秦王,必使秦国大出天下!”

  “斯兄不觉言过其实?”

  “不。只有不及。”李斯庄重肃然。

  “我闻秦王,与斯兄之说相去甚远矣!”

  “愿闻缭兄之说。”李斯淡淡一笑。

  “我闻秦王,蜂準,长目,摯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如此君王,斯兄何奉若神明?”

  “缭兄何其健忘,此话十年前说过一次也!”

  “此说非我说。人云乃相学大师唐举之说。”

  “任谁也是邪说!山东流言,假唐举之名而已。”

  “阴阳家如此说,总归不是空穴来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