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戈壁_杨镰【完结】(75)

  从今天中午离开马鬃山开始,一直到16日我离开酒泉,这几天当地一直风雪交加。

  这些天,我总是在“网络电话超市”集中时间打电话,一天要好几次。电话超市,往往开设在“计生用品店”,一边与远在天边的亲友谈着,一边看着仿真的阳具与种种适用的器具,真是有点怪怪的。

  我每天都在一个半径2公里的老城里徘徊,我真的希望能在这里自自在在生活几年。哪怕有几个星期也好。

  3月16日,临出发前,见到了市主要领导。只有半个小时时间,是礼节性的拜访。在交谈中,我一再想到马鬃山镇清净的街道,想到黑戈壁空旷的荒野。我想,也许有一天人们都知道了黑喇嘛,知道了黑戈壁的传奇往事,知道了黑戈壁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知道了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泉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将使马鬃山镇走上前台,突显在时代的前列。

  《黑戈壁》十五(3)

  在80年前,欧文·拉铁摩尔说,黑喇嘛是在重新结构古道,这个设想等于更新了古道的结构,着眼于改造进出新疆的“瓶颈”。拉铁摩尔没有涉及的是,黑喇嘛啸聚黑戈壁时期,正在丝绸之路的现代化时期到来之前。汽车交通即将取代驼马。斯文·赫定则是从这个角度看待黑戈壁的第一人。

  在这一点上,黑喇嘛,究竟是失败者呢?还是胜利者?

  从嘉峪关上了K44次火车。正点10点48分,火车开出“酒泉的西大门”嘉峪关站。临发车前,车厢里有几人在与亲人告别时哭了。说实话,我已经有好多年没见过真心实意的离别眼泪了。这又使我产生了失意感。

  列车走的是北线,这是我第一次坐北线车。

  车上人不多。我曾产生过这样的错觉:在车厢里就坐的,是身披薄薄的棉被与我交谈的达西,是随时会与别人交流感受的副镇长娜仁娜,是用余光打量着我、真诚劝诫一个陌生人的边巴,是欲言又止的西力得克,是迟疑了一会儿才说“别忘了我们啊”的达布,是盼望宾馆宾客如云的尼克木,是“国门小学”和老师们搭伙做饭的副校长哈斯巴特尔,是用手机将镇上的朋友一一推荐给我的业余歌手欢新,是用友好的、好奇的眼光打量着外乡人的“国门小学”的学生们……我们将一路同行。虽然起点不一样,可我们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有相同的终点。

  3月17日,火车路经了包头、呼和浩特。

  晚上,7点,火车到达丰台,我决定提前于丰台下车。出站很顺利,打了一个黑车(其实完全用不着),30元,十几分钟就回到家中。

  只有儿子在家。刚刚放下行囊,就接到几个电话。没人提到黑戈壁,黑喇嘛,马鬃山。可一个比一个的事儿当真。

  离开两周之后,我又跌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尾声

  穿越黑戈壁(1)

  从4月开始,我就在准备动笔,将有关黑戈壁的见闻写下来,写成一本新书。可我迟迟不能坐到电脑前,开始写作。

  本来,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这次我攒足了时间,却不知道该怎么利用它。

  有了不久前的新的考察,我需要重新研究手头的资料。我不能立即进入写作状态。这在我确实不多见。

  我利用一切时间,从头审视自己能面对的一切:书面的与眼见的。

  在马鬃山期间,能到达并确认谢别斯廷泉水,使我颇有成就感。我曾发愿,要走遍中国西部与探险发现有关的地点。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

  关于谢别斯廷泉水,我在地图上作补充查证。我找到了1972年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中亚地图》,同时,找到了1935年出版的《1927年-1934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中亚探险路线图》。关于谢别斯廷泉水,最重要的事件是与60年代中国与外蒙古正式划定边界有关的。据一位资深学者告诉我,当时蒙古国提出了一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黑戈壁的大部分区域是在喀尔喀蒙古(外蒙古)辖区。在两国谈判过程,中国主要领导人指示谈判代表:在《1927年-1934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中亚探险路线图》中,曾明确标示出一个泉水的位置,就是“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克”(“谢别斯廷”),而且明确画出两国的界线是从这个泉水的北面通过的。在划界谈判中,中方提出了这幅地图。因为它早已经是国际公认的著名地图,最终中蒙的国界,在这一段就以泉水为明确的“界桩”。1962年12月26日,中国与蒙古国正式签订了边界条约,1963年3月25日两国互换批准书并生效,1964年6月,签订了两国边界议定书。

  而这个荒漠甘泉,从此有了另一个名字:中蒙边界的第496号界桩。

  这个泉水的存在,就是古道存在的证明。在历史上,每当走北线的商队依戈壁与山脉之间的夹道西行时,谢别斯廷就成为天涯旅人的支撑点。是战乱、灾难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为行旅提供了艰难的选择。当道路出现梗阻时,黑戈壁为不循常规的人预先安置了潜藏的秘境。当道路通畅时,黑戈壁成为旅人施展抱负的舞台。有水量丰沛的谢别苏廷泉水存在,黑戈壁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同时为每一个勇敢的旅人提供了一把进出黑戈壁的钥匙。

  此行没有前往明水。为了回忆在明水的见闻,我不但将2003年10月3日在明水拍摄的所有照片都冲洗出来,还将贝格曼当年(1934年1月28日)画的《明水遗址实测图》作了复原放大。这是关于明水的惟一第一手资料。一遍审视着像片与地图,一边尽可能恢复着我的记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