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沙红海腥:从阿拉曼到罗马_程广中【完结】(31)

  暂缓鸣钟

  阿拉曼战役前,丘吉尔首相曾与中东总司令亚历山大约定:如果英军夺取阿拉曼之战的胜利,就在全国鸣钟以示庆祝。

  11 月6 日,亚历山大致电丘吉尔:“鸣钟吧!据估计俘虏人数目前已有2 万,俘获坦克350 辆,大炮400 门,军用物资数千吨。我军先头机动部队已抵马特鲁港以南的地方。第8 集团军正在乘胜前进。”丘吉尔三思之下,决定等即将发动的在北非西海岸登陆的“火炬”作战计划开始得胜时再鸣钟为好。他把这个意见通知了亚历山大将军。

  从10 月23 日进攻开始至11 月4 日突破成功,阿拉曼战役经过了12 天浴血苦战。英军损失1.35 万人,德意军损失3 万余人。隆美尔被逐退了,埃及的危机解除了。阿拉曼实际上标志着“命运的关键”。丘吉尔夸张他说:“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英军所具有的绝对优势是蒙哥马利夺取阿拉曼战役胜利的物质基础。英军在兵力兵器和后勤补给方面均居优势,尤以坦克、大炮、飞机和补给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12 天的血战中,英沙漠空军共出动2500 架次,破坏了敌军的部队机动、作战指挥和后勤补给,而德意空军仅出动飞机260 架次。

  蒙哥马利的作战指挥是比较高明的。阿拉曼战役与以前在沙漠所发生的历次战役均不同。因为战线狭窄、工事坚固、地雷密布,巨有重兵固守,无法实施侧翼包抄。蒙哥马利充分利用短近而优良的交通线,集中使用炮兵,用猛烈的炮火组成火网,然后用大批坦克蜂拥向前推进,终于突破了隆美尔苦心经营的防线。蒙哥马利总是把数百门大炮集中使用,而不是用分散的炮兵中队进行小规模的炮轰。丘吉尔称赞说:“蒙哥马利是一位伟大的炮兵专家。他相信大炮可以杀人,正如萧伯纳说拿破仑也相信这一点一样。”

  “超级机密”在英军夺取阿拉曼战役胜利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几乎在战役的每一关键时刻,破译的情报都帮助篆哥马利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如在“增压”作战开始前,蒙哥马利原计划在北边近海处进行突破。因为“超级机密”显示,德国的第21 装甲师正向北调动,敌防线中央主要是战斗力较弱的意军,蒙哥马利把突破梢稍向南移动了一下,顺利突破了敌军的防线。

  蒙哥马利是个谨慎过度的人,不大善于进行机动作战。他的指挥要则是:摆好了阵势再干。他不善于并力一向、千里杀将,乱中取胜,以巧成事。如果他再大胆果断些的话,是可以在富卡截注隆美尔的部队加以歼灭的。

  隆美尔在阿拉曼的失败主要在于兵力兵器的劣势和后勤补给线太长。劣势一方只有在机动作战中才能寻找克敌制胜的战机,可是隆美尔却被迫放弃他一向擅长的机动战,同英军打起了堂堂之阵。这是没有办法的。他既无力攻破英军的防线,又不得不遵照希特勒的指令守住既得的地盘。1942 年10月至11 月,德国野心之大与实力不足的矛盾愈益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大而广之,以苏美英中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所拥有的巨大战争潜力发挥了作用,德意日法西斯集团战争潜力不足的致命弱点充分暴露。法西斯集团在苏德战场上、太平洋战场上,大西洋战场上和北非地中海上的战略主动权均已严重动摇。希特勒视北非地中海为次要战场,投入的德军不多,丘吉尔和墨索里尼均视这里为主要战场投入了各自的主力。但墨索里尼是泥足巨人,实力太弱。所以北非地中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率先易手。

  隆美尔及时撤退的措置无疑是可取的。希特勒“不胜利。毋宁死”的电报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将撤退的行动推迟了24 小时。隆美尔痛心地写道:“回顾过去,我在良心上只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本应该提前24 小时撤退,而不应该遵守那道死守的命令。”但这只沙漠之狐还是千方百计撤出了大部分部队,使蒙哥马利扑了空。

  阿拉曼战役是英国战争史上光彩的一页,是英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贡献的象征。正由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英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蒙哥马利辞世后,英国为他建立了一座雕像,伊丽莎白女王亲自为雕像揭幕。1992 年10 月23 日,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埃及等国的当年参加阿拉曼会战的老战士汇聚到阿拉曼。这些自发苍苍的老人,臂带黑纱仁立在英雄们的坟墓前默默祈祷。风在怒吼、沙在飞扬,他们却沉浸在对当年血战的回忆中..

  长期以来,各国军事史学界向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英国军事史学界本身就存有很大争议。1942 年11 月5 日,蒙哥马利在战地记者招待会上称:“先生们,这是一次完全彻底的胜利。”早在蒙哥马利在世时,人们就对此大持疑议。英国军事史学家科瑞利·巴尼特认为:“在我看来,第二次著名的阿拉曼之战定会以多此一举的战役载入史册。假如第8 集团军不坚持进攻直到隆美尔脱离防线开始撤退的话,它是能以较小的代价彻底摧毁非洲装甲集团军的。”①巴尼特还指出:隆美尔一得到英美部队在北非西海岸登陆成功的消息后就全力撤往突尼斯,那为什么不把阿拉曼战役放在“火炬”作战之后进行呢?在丘吉尔看来,这是最后一次纯粹英国人对德国人的胜仗,是英国作为独立国家的最后的杰作。丘吉尔急于发动阿拉曼之战是为了再建英军的威信和抬高英国的国际地位。阿拉曼之战是一场“政治上的胜仗”。巴尼特对阿拉曼战役的评价可以说是贬多于褒。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