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文武北洋_李洁【完结】(39)

  蒙尘独秀峰——祭陈独秀(1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央工作部,领导当时党的日常工作。一九二一——二三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部在这里办公,毛泽东同志也曾一度在这里工作。

  居然没一个字提到陈独秀!也许,就是嵌这标牌的地方,当时陈独秀挂了一块小黑板,他在上面很不客气地写着一行字: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不知这个“限时令”对革命同志是否适用。民国九年(1920年)春天住进这里的陈独秀,把他的家当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更当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办公室。一位神秘的俄罗斯男子,就曾在一位满口山东平度口音的大个子中国人的陪同下,频繁造访此宅,十五分钟对于主客谈的重大话题来说,显然太短太短!这位“老毛子”叫“吴廷康”(即维经斯基,亦译威金斯基),但“吴先生”的来历只有陈独秀本人知道,甚至连在北京写信介绍他来沪的李大钊也不知道,忠厚的大钊先生只以为这是俄籍同事介绍来的一位海参崴记者呢!其实维经斯基是一位苏共特使,那位陪同者是位华裔苏共党员、早年从山东平度闯海参崴的华侨领袖杨明斋。他们来华的目的十分明确,即考察中国各种激进的政治团体的实力,进而组建中国共产党。新解密的史料证明,当初,比之手无寸铁只会讲书办刊物的中国大学教授们,苏共决策层更势利地看好了拥有南方割据政权和国内第一大党的孙文博士。也就是说,他们本来打算让国民党的“教父”孙中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与领导者!只因孙氏不为所用,他们才转而选择了“南陈北李”这些势力尚小的但却理想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维经斯基的多次造访,完善了陈独秀的建党思路。民国九年(1920)8月某日,陈独秀与杨明斋、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李达和施存统在此宅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他们共同起草了党纲,并推举陈独秀为本党总书记。当今世界第一大政党,就是这样在上海的陈独秀的家中成立的。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在此宅内成立起来。必须说明的是,无论“CP”(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简称),还是“CY”(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英文简称),每次开会,共产国际的代表都在场。关于中共的建党日期和地点,其实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张国焘和张申府都在回忆文章里写过。张国焘说,是年8月底,他从上海回到北京后,把与陈的谈话经过告诉了李大钊,“李先生略经考虑,即无保留的表示赞成”。张申府则写过,那一年的9月中旬,他去上海接罗素,“就住在渔阳里2号陈独秀家里,这就是当时党部所在。……从上海回京后,我把和陈独秀谈的情况告诉了李守常”。这比人们习惯的建党日期1921年7月,早了差不多一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陈独秀与李大钊频繁联系,并分头致信天津、武汉、长沙、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这才有了一年之后的中共“一大”在此宅附近的另一所石库门房子里的召开。后来,随着陈独秀政治行情的暴跌,特别是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们耳熟能详的是:19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与会的湖南省代表毛泽东成了中共创始人,而前一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只是“中国共产主义小组上海组”或“中共上海发起组”。如今,中共党史专家已经把中共“一大”的准确日期考察清楚了,即并非1921年7月1日,而是该年的7月23日至31日;但权威教科书还是没把中共到底是何年由何人创立的问题说清楚。显然,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日期说成了建党日,并不确切,恰如人们不能把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认定为该党的成立日一样,因为国民党早在十二年前的1912年即已宣告成立。因陈独秀而笼罩在中共党史上空的迷雾实在太浓!

  民国九年(1920年)的陈独秀头上没有迷雾,这位导师像阳光一样暖热了许多热血青年的心,他在此不断接见前来求教者,这其中,就有在北京时见过的李守常手下的湘籍青年毛泽东,当得知毛润之欲回湖南兴办文化书店却囊中羞涩后,陈独秀甚至亲自为其在亚东图书馆作保三百大洋!后来,在大西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就曾感慨过:就是在上海与陈独秀的一次长谈之后,他才开始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啊,对这些如饥似渴地期待以真理果腹的客人们来说,十五分钟的时间怎么能够?建党之后的陈独秀,成了职业革命家,他的《新青年》从第八卷开始成了本党的机关刊。民国十一年(1922年)7月1日出版了第九卷第六号后,《新青年》休刊。次年在广州复刊时,主编已是瞿秋白,刊物内容也不再是为全社会所追捧的综合性杂志,而成为中共中央理论性刊物。陈独秀时代的《新青年》不复存在,但由此刊哺养大的一代“新青年”却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新青年》不朽!当年的《新青年》和第一本中国共产党党刊《共产党》都是陈独秀在家编辑的。这么狭小的院落,如此局促的房间,哪里是编辑部?我想上楼看看。房东大哥点头:可以,楼上挤着三家人,不过,都不在家。楼梯昏暗如旧社会,我只好借我的佳能EOS-5的闪光灯照耀一下攀登的方向。木梯咚咚,略带回音。想到当年陈独秀与一班革命党人匆匆上下时的情景,心里就隐隐发热。楼上只两个门,但全挂着铁锁,遮着窗帘的玻璃窗让我什么也没看见。一间大屋,应该是陈独秀当年与高君曼的卧室;另外小间,则是亭子间无疑,陈独秀把它当成了客房,一些革命同志来沪,就曾在此暂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