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煮酒话太宗_黄如一【完结】(132)

  三、明太宗驾崩后郑和下西洋立即停止

  《论中国》说:“郑和的远征在宣德八年(1433),即郑和去世的那一年突然终止……下一个皇帝下令拆除所有船只并销毁所有造船记录。这样的远航便再没有重演过……中国的航海行为从此一蹶不振……中国的航海史从此成为一个打不开的折页。”

  基辛格文笔确实不错,可惜论据是他脑补的。宣德八年(1433),郑和这个人确实死了,郑和下西洋这个概念也就终结了。人都是要死的,但不是说某个人死了生意就不做了呀!太宗朝的意义便是奠定一个体系,让后人长久传承,岂有一个人死了整个体系就消失的道理?基辛格当年推动了美国和很多敌对国家建交,史称基辛格穿梭外交,难道某天他一蹬腿,美国就闭关锁国不搞外交了?郑和卒后,侯显、王景弘等相继接替,多次下西洋,只不过他们的名气远远小于标志性的郑和而已。

  根据多伦多大学弗兰克教授(André Gunder Frank)所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Reorient: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在15、16世纪,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流入中国。须知这两个世纪正值美洲、日本这两个大银矿开发之际,全球贵金属供应量暴涨,而中国能通过贸易(而非掠夺)将这么多白银收入囊中,弗兰克惊呼中国就是一台巨大的“银泵”!试问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又如何做到?靠走私?中国的走私犯就能引发全世界范围的价格革命,您也太看得起经济罪犯了吧!

  郑和之后大规模的官方航海确实减少,但这正是因为开辟航线、清理海盗、建立贸易关系等各项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就不需要海军再开来开去,接下来就该民营企业家们开始表演了。现代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会让海军每天做环球航行,难道都是闭关锁国了?

  繁荣的全球化贸易进一步促进了明帝国的中心性,除了金银,各种科技、文化都大量涌入开放包容的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自身的跨越。比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被引入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人口增长。有资料记载明朝总人口只有六千万,但这显然只是明初整理的一个纳税户数,后来增长的没有纳入统计(明朝祖训“永不加赋”)。据最乐观的估计,明末实际人口可能达到两亿五千万,这样的人口规模更加奠定了中华帝国作为世界中心的实力基础。而大量西方学者将西方科学带入中国,极大地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更使东西方科学在中国相融,保障了中国始终处于全球科技领先的地位。

  成为世界的中心帝国,不一定只有烧杀抢掠这一条路。即便是西方,今天也有少数人开始明白这个道理,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希望您能够更加理解自己的祖先。

  四、刘大夏焚毁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资料

  有野史称郑和死后明朝闭关锁国,明宪宗(朱见深)有意重启大航海工程,但车驾郎中(兵部主管装备的司长)刘大夏便持下西洋得不偿失的观点,所以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都烧毁了!明宪宗也就只好作罢,从此闭关锁国。这同时也就是郑和下西洋这么重大的事件,最擅长记史的中国人却没有留下完善资料,现在的很多事情还得靠猜的原因吧。

  这里可能需要比较直接地指出这个笑话的笑点在哪儿:

  第一,区区一个郎中有权烧毁这么重要的资料?我可以负责地告诉您,这些资料涉及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核心技术,刘大夏连看一眼的资格都不一定有。

  第二,没资料就不能出海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也没资料啊,人家是怎么出去的?

  第三,现在给您一条木船——给您艘柴油艇吧——但您不能查阅任何官方天文、水文、气候资料,国家也不给沿线国家照会,请您就用个人力量把船从中国开到伊朗去。您觉得有可能吗?那请问连GPS和全球通都没有的明代,那么多民间商船是如何航行于大洋的?这只能说明最迟到明末,明初开拓印度洋航线的资料都还保存得很完善,否则从技术上就无法支撑直至明末还非常繁荣的海上贸易。

  那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为何没有保存到现代,以及后来中国怎么就成为一个闭关锁国的内陆国,我想这里已经给出很明确的时间节点了,您就稍微动动脑筋吧!

  中国特色封建社会的集大成者

  大明,这个在蒙古旋风的废墟上重建的王朝,其历史几乎是汉(含秦)、唐(含隋)、宋三个主流朝代历程的浓缩再现。事实上,明太祖并没有选择这个主流方向,而是倒行逆施。明太宗则扭转了这种趋势,带领大明重归中国特色封建社会的主流,有力地维护了正确的历史前进方向。尽管他是太宗系列中最恶劣的一个篡位者,但他的历史功绩又相当之大。

  所谓集大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全社会阶层隔阂被打破,流动性充分

  这一条其实宋朝就已经基本做到,明太祖却建立了一套世袭职业户役制,企图大开历史倒车。不过他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尽管他规定户籍世袭,但正如他规定不准再设宰相、宦官不得干政等,他死了没几年别人就当是放屁了。同理,尽管明朝从未在法律层面用正式公文宣布明太祖的户籍制度是放屁,但在具体行政行为中不阻止脱籍,这条禁令也就化作一缕青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