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东北军_飞星骑士【完结】(827)

  与第一代“东北虎”综合性能相比,“东北虎-2”的机动性得到了极大增强,虽然重量和装甲厚度都减少了,但是这并没有削弱坦克的防护能力,因为“东北虎-2”的新式坦克装甲中添加有稀土元素和钛、铬、锰等有色金属,大大地强化和提升了装甲刚才的延展性;其次,“东北虎-2”坦克的活力更加是日新月异,120mm坦克主炮使用的穿甲弹为德国研发的碳化钨芯穿甲弹,能够在3000米的距离外击穿敌军坦克的170毫米厚的装甲,威力之强劲足以贯穿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坦克,而钨金属和稀土元素在中国南方的江西地区都有大量蕴藏,使得东北的军工部门研制和生产“东北虎-2”式主战坦克可谓得天独厚。毫不夸张地说,“东北虎”为当之无愧的“坦克之王”。

  在加大新式坦克战车的研制生产时,东北军也没有放松火炮和新式战机的研制。东北军一向和苏军一样,极度青睐和重视“战争之神”火炮的研制生产,7月中旬,在得到德国方面允许和详细的设计资料后,东北军的重炮研制部门开始生产起了德军威力最强的“多拉"型巨炮和“卡尔”型巨炮,并很快投入了对苏联的战争中。其中,“多拉”巨炮的口径为800毫米,炮长42.976米,高11.06米,重量1329吨,每颗炮弹重4.81吨,射程47公里,混凝土破坏弹的重量更是达到7.1吨,内有200公斤炸药,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惊人的;“卡尔”巨炮的口径为600毫米,威力略小于“多拉”巨炮。这是两款威力远超东北军原先的240毫米铁道炮和380毫米臼炮的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

  空军新式战机的研制方面,在张学良和冯庸上将的再次敦促下,中德双方航空军工部门所联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飞机——“云雀”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德国称之为梅赛施密特Me-262“风暴鸟”喷气式战斗轰炸机)以及“火凤凰”喷气式重型远程轰炸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超越世界各国战斗机的新式“战斗机之王”也很快翱翔在亚欧大陆的天空中。

  7月20日,苏军万炮齐鸣,双方战机遮天蔽日,苏军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对东北军西路集团军群的大规模全面反击战就此拉开了序幕。绞肉机和血肉磨坊继续着,双方的航空兵大战、装甲兵大战、重炮大战等较量愈演愈烈。

  第一百九十三节 刺刀战役(1)

  凌晨4时整,勉强度过了喘息时期且逐渐恢复了战斗力的苏军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开始从深藏不露中露出了狰狞,刚刚被斯大林晋升为上将的方面军副司令朱可夫集结了开战以来苏军最强大的炮兵群对东北军进行炮火打击,其中包括500多们口径75mm以上的M-1938式122mm榴弹炮、M-1942式76.2mm野战加农炮以及200多辆车载BM-12“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在苏联红军炮兵部队总司令兼苏联红军总副参谋长瓦连佐夫上将的指挥下,苏军跑群对攻入城内的东北军以及东北军后续部队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地毯式炮火覆盖;重炮部队损失惨重但死而不僵的东北军西路集团军群立即不甘示弱地猛烈还击,在东北军炮兵部队总司令吴克仁的指挥下,东北军集结了四个独立重炮团以及各个步兵部队所属炮兵营的600多门各口径火炮和120辆“天火”多管火箭炮对苏军炮兵部队展开铺天盖地的奋勇还击。世界上火炮数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国军队一口气投入了一千五百多门大炮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炮战,已经被夷为平地的整个新西伯利亚霎那间地动山摇。惊天动地的大炮怒吼声中,方圆几十公里内双方交战区所在的大地和天空统统都在这场“钢雨”中被炸入了一片火海中。

  阴霾密布的氤氲天空中,双方高密度高数量火炮所轰射呼啸出的一道道赤红色炮弹尾迹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地覆盖天际,犹如血迹的天际间,密密麻麻的双方银色战鹰犹如一团团金属乌云轰鸣呼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战俘军徽和红色五角星军徽上下飞旋翻腾,新制投入战场的一架架苏军“雅克-1”战斗机、“米格-3”战斗机与东北军的Fw-190战斗机、“猎隼”中型战斗机、“战鹰”高空截击机、“猎隼-3”重型战斗轰炸机遮天蔽日地在天幕云层间拼死缠斗绞杀,以争夺制空权,空中战机密度之高甚至发生了双方战机相撞的事件;双方部队的“伊尔-2”强击机、“佩尔-2”轰炸机、“猎隼-2“火箭攻击机、”“金雕”俯冲轰炸机、“鹈鹕”中型轰炸机、”“秃鹫”重型轰炸机则在战斗机的护卫下猛烈攻击轰炸对方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地上炮群怒吼。战车咆哮,空中机群呼啸、炮弹横飞,被击落的双方战机拖着烈焰浓烟犹如流星陨石般不断坠地,被炸毁的双方火炮和坦克漫山遍野地熊熊燃烧,尸骸狼藉、黑烟冲天,一起构成了这场立体三维的空前大厮杀中。

  苏军此时不但在炮兵和航空兵力量都得到了飞速加强,而且在步兵和坦克以及后勤辎重上的实力也迅猛增加。由中亚方面军、高加索方面军部分部队、伏尔加河方面军部分部队混合组编的第六十八集团军、第六十九集团军、第七十集团军以及苏军大本营战略预备队最精锐的近卫第五装甲集团正在陆续开赴向新西伯利亚,使得苏军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兵元棕树增至四十八万(之前已经有17.5万苏军葬身在了战役中或受伤、残废);超过2亿5000万发子弹、100万枚手榴弹、300万发炮弹和地雷等军械辎重(极大部分由没过本土军工企业制造)以及超过1000辆最新生产的T-34/76坦克、T-34/85坦克、“斯大林”重型坦克、美制“谢尔曼”中型坦克也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东方前线,投入到对东北军的反攻战役中。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