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染大清河_兰亭润芝【完结】(148)

  马小六态度坚定地说:“说得太好了。这个剧本就交给我来写吧!我保证写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势气来。让敌人看了这部哑剧以后,或多或少的也能唤起他们做人的良心。”

  刘谦说:“还是由我来写吧!就你那点墨水能行吗?”

  马小六说:“就凭我身上的道道伤疤,以及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刻骨仇恨,写出一部感人至深的剧本绝对有把握。”

  刘谦坚持说:“要说仇恨我比你深多了。还是我来写吧!”

  张廷瑞赶紧阻拦:“好了,好了,别再争了。对于有良心的中国人来说,共同敌人就是帝国主义、蒋介石和他们的忠实走狗。帝国主义一天不彻底消灭,豺狼当道、骨肉相残的社会制度不彻底被推翻,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这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劳苦大众只有紧密地团结起来,宁成一股绳,才会有战斗力。为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建议这部剧本就有你俩来共同完成。你俩在一个牢房里便于沟通。在不引起敌人注意的情况下,参与的人越多越好。总而言之一句话:争取早一天把这部哑剧推上舞台。”

  刘谦和马小六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一同表示:“张大哥尽管放心,我俩保证完成任务。”

  可是,万万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张廷瑞等人紧锣密鼓地筹备演出事宜时,一天旁晚,刘谦和马小六突然被几个大汉从牢房里带走了。从此,就再也没了他俩的消息。

  张廷瑞经多方打听,才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监狱里出了叛徒。刘谦和马小六是以企图扰乱监狱秩序,煽动犯人暴动的罪名被监狱方秘密处死了。幸好,他俩在几天的审讯当中,受尽了折磨,却始终也没供出其他同志,因而,才保住了张廷瑞等十几名同志的性命。

  第一百五十七章 放虎归山

  几天之后,监狱中传出一种说法:中国民权保证同盟会代表杨杏佛先生、胡适之先生和当时《世界日报》总编辑成金我等近二十名社会知名人士一行,要亲临监狱探望政治犯了。还将送来毛巾、肥皂等慰问品。对政治犯们的牢房、伙房的卫生状况以及娱乐活动搞得如何也要给予关注。

  时日,杨杏佛先生首先来到了张廷瑞所在的牢房。亲切地对所有犯人说:“我代表宋庆龄先生来看望你们。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大胆地提出来。”

  张廷瑞毫不客气,嚯地站起来,蹚着沉重的脚镣走近杨杏佛面前,愤怒地说:“我们身在狭小的监狱中,环境脏乱、空气稀薄,却还整天忍受着脚镣的折磨,监狱这样对待政治犯未眠太残忍了。我们要求给所有政治犯松绑。”

  杨杏佛对身旁的两位随行,用商量的口吻说:“我认为脚镣完全可以不戴。你俩说呢?”

  胡适之表示:“本身就是多此一举嘛!”

  成金我带着讥讽的表情笑了笑。

  跟随视察的监狱长杨益众赶紧赔笑说:“这个我坚决照办。都是我工作上的一时疏忽。三位看看还有什么要求,一并提出来,卑职一定鞠躬尽瘁。”

  杨杏佛问:“听说犯人们自发地排演了一幕好看的话剧,名字叫《家难》,不知是真是假?”

  杨益众一听口气,就知道对方的心思了。赶紧迎合说:“没错。这幕话剧我已经看过了,的确排演得很有专业水准。怎么,三位贵宾想审验审验?”

  胡适之插话说:“如果杨监狱长觉得方便的话,我等倒是愿意一饱眼福。”

  杨益众说:“当然方便。今天晚上,就安排他们演出。我马上就差人通知所有参演的犯人做好演出的准备。三位贵宾,再请到别的牢房视察视察。”

  杨杏佛诙谐地说:“好!既来之,则安之嘛!监狱长真是好客之人哪!荣幸。荣幸。”

  杨益众客气说:“哪里,哪里,本是分内之事啊!岂敢怠慢,岂敢怠慢。”

  四幕话剧《家难》历经一个月的排演,成功搬上舞台后,只在监狱里小范围的演出过一场,就蹊跷地被封杀了。监狱方的理由是:思想过于开放,不利于安定。

  作为剧目总监的张廷瑞,对这么好的一部话剧,刚一诞生,就糊里糊涂地被监狱扼杀在了摇篮里感到很是气愤。

  一天上午,监狱长杨益众在看守长的陪同下,到各监室检察牢房里的秩序。

  张廷瑞抓住这个机会,就话剧《家难》被禁演一事,向杨益众理直气壮地提出质疑:“监狱长,当初的剧本你是看过了的,认为内容不违反监狱的规定。并且,你还亲手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对剧情和个别人物做了适当的修改、调整,现在怎么就不利于安定了呢?因此,我们对监狱方的武断行为表示质疑。”

  杨益众深感理亏,只是他无法左右上级的决定。不得不从中来回和稀泥。于是不冷不热地回答说:“嗨!现在说什么也没意义了。不让演出,大家岂不都省心了。禁演是上边的决定,我也无能为力。”

  张廷瑞固执地说:“只是在本监狱内演出了一场,没人张扬出去,上边是怎么知道的?再者说了,狱中的娱乐活动搞得越好,对监狱长的脸面不是越有光彩吗?”

  杨益众脸色一沉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