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染大清河_兰亭润芝【完结】(149)

  张廷瑞说:“听说:最近中国民权保证同盟会的代表就要来监狱慰问政治犯了。如果他们见到这里政治犯们的娱乐活动搞的有声有色,自然会称赞监狱长有远见。说不定会成为监狱长升官发财的好机会。”

  杨益众听了后,心里暗喜。却故作假不指的样子说:“我倒没想过要利用这个机会升官发财的事,只是希望你们不再给我惹麻烦也就念阿弥陀佛了。”接着和气地说:“好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不要再白费费口舌了。以后也不许再提及此事了。”说完,背着手扬长而去了。

  然而,时过境迁。仅仅刚过去了一个月,形势果真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

  当张廷瑞亲耳听到今天晚上要在监狱内公开上演《家难》了,并且还有人权保证同盟会的代表也亲临观看时,把他高兴得双脚一跃,蹦起了足有一米高。

  不多时,此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整个监狱内传开了,各个牢房里就跟要过年一样,充满着喜庆祥和的气氛。所有参加演出的犯人们,都摩拳擦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纷纷表示:一定要抓住这个绝佳的机会,把他们要急于表达的心声告诉给每一位犯人。

  在当晚的演出之前,监狱里又传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今天晚上的观众中,不仅有人权保证同盟会的三位代表,而且,还有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军官代表及东北军的一些团职以上的军官。

  话剧《家难》在北平陆军监狱的又一次成功上演,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一次次热烈掌声。加之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天才、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更令在场的观众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

  然而,受到触动最大的还应属那些国民党军官。他们通过观看话剧《家难》,极大地激发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方振武将军的秘书、军需处长、阎锡山的副官长、东北军的一些军官都当场表达了他们要与共产党并肩抗日,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同时,对国民党高度腐败的政治伎俩提出了最强烈地抨击和愤慨。对共产党的高风亮节及民族大义之举表示出了强烈的好感。

  不幸的是:张廷瑞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缺医少药、牢房内长期光照不足等原因,导致了他身体异常虚弱、心衰和植物神经紊乱等多种疾病缠身,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加之,演出过程中又高度紧张、亢奋,演出尚未结束,就已经出现了头晕眼花、天旋地转的明显症状。终于,在即将落幕的那一刻,他倒在了舞台的中央,奄奄一息。

  从此,张廷瑞就带着一身的疾病,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监狱里又度过了漫长的非人生活,终于在一九三五年的春天,怀着永不磨灭的理想和追求,走出了令他愤恨、厌恶的国民党监狱,踏上了他革命道路上新的征程。

  第一百五十八章 故里寻仇

  一个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上午,两辆人力车一前一后,在涿县城内的鼓楼大街由南向北飞奔。

  李渊、史秀芝各坐在一辆车上,表情凝重、若有所思。在他俩脚下的踏板上,各戳着一只不同颜色的行李箱。

  两辆人力车在警察局门前停下来。

  李渊、史秀芝同时下了车。

  史秀芝将手中的几枚铜板给了车夫说:“这是你俩的脚费。你俩分一下吧!”并客气道:“辛苦啦!”

  车夫谦恭地说:“应该的。”看了眼掌心里的钱,接着回敬道:“二位贵客,需要我俩帮忙把箱子送进吗?看着您二位不像是卖过力气的。”

  史秀芝不费劲地拎起皮箱笑道:“不必了。看着箱子很大,其实里面的东西并不重。”

  车夫点头哈腰道:“那就再见了。”说罢,转身将手中的铜板分给对方一半后,各自拉起洋车走了。

  李渊拎起皮箱,充满好感地对史秀芝说:“这两位小伙子我看着都有点面熟,不知在哪见过。”

  史秀芝说:“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是人之常情嘛!”接着催促说:“人都走远了,别愣着了,赶紧进去找人吧!也不知道表哥还在不在警察局。他这个人也是个不安分的性格。”又提醒说:“一会儿见了表哥,他肯定要对咱俩发一顿火,骂咱俩不懂事。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呀!”

  李渊说:“别说骂我几句,他就是动手打我两下,我都得忍受着。谁让咱俩做了亏理的事了呢?”

  说着,李渊、史秀芝拎着行李箱阔步向警察局的大门走去。

  警察局大门外的两位荷枪实弹的小警察都面带严肃地笔直站立,木偶般的目视前方。对两位不速之客渐渐靠近自己,似乎并不在意。

  李渊、史秀芝一远一近站在左边门口的警察旁边。

  史秀芝略显犹豫地回头看了李渊一眼。见他的目光正投向与警察局大门相反的方向,不知在认真地观察着什么。于是,就主动上前,与这位警察笑着搭讪:“这位老总,我们来找一个人。麻烦你给通报一声吧!”

  娃娃脸的小警察摆出一副不可接近的架势,绷着的面孔一下拉得更长了,看也不看对方一眼,冷冰冰地打着官腔问:“你找谁呀?”

  史秀芝不卑不亢地说:“请问张连海还在这当差吗?”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