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大文豪_薪越【完结】(263)

  他的看法就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有选择的学习西方文化。

  两个都不放弃,既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西方的新鲜事物。

  这种提法显然不讨好,既得罪了保守派,又得罪了激进派,会被认为是骑墙派,想要两边讨好,结果就是把两边都得罪。

  在演讲之前,林子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这条路没有人走过。

  但他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这一点在后世也被证明是正确的,所以他义无反顾,他要给那些新文化的激进派降降温,给传统文化留下一点生机。

  只要有人听进去了,认同他的主张,就算没有白讲。

  反正他也没有成为学生导师的打算,历史最终会证明谁对谁错。

  ☆、第二百一十八章 传统文化的美

  在林子轩讲到要继承传统文化的时候,就有不少北大学生退场了。

  在这个时代,北大可以说是新文化的发源地,蔡元赔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北大的学术氛围自由,容纳各家思想。

  既有激进的新文化,也有保守的国学门。

  这就造成了各种思想的碰撞和冲突,学生们同样如此,都有各自坚持的立场。

  大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培养出各类不同的人才,而不是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奴才。

  那些退场的学生大多是激进派,认为林子轩支持保守派,就像是林子轩在《晨报》副刊上为泰戈尔做的辩解一样。

  他们以为林子轩从西方留学归来,是新文学的领军人物,应该站在他们这一边。

  所以,当听到林子轩提倡传统文化的时候,便失望的离开了。

  在林子轩讲到要有选择的学习西方文化,要分辨清楚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不能全盘接受的时候,又有一部分学生退场了。

  这些学生是保守派,对西方文化较为抵制。

  他们原本以为林子轩支持泰戈尔,宣扬传统文化,没想到林子轩仍然支持西方文化。

  于是,偌大的大礼堂从数百人变成上百人,坚持下来的学生恐怕大多是怀着好奇的心态。

  毕竟,林子轩在上海很有名,还没有来过北平,他们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相对于在北大教书的鲁讯和胡拾,林子轩名气太大,人却太过年轻。也太过陌生,所以他们想听听林子轩的见解。

  林子轩看着学生退场,心中苦笑。

  这是他自找的。怨不得旁人,如果他讲一讲新诗。再现场写一首优美的新诗,做一做秀,绝对能博得满堂彩,大家都高兴。

  不过,这一次,他只想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有些事情可以不做,有些事情可以拖到明天做,也有些事情不得不做。

  对此他并不后悔。接下来他谈论了传统文化的美。

  “我之所以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很美。”林子轩如此说道,“诸位难道认为唐诗不美么?宋词不美么?还有《红楼梦》和《西游记》,它们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真的要不加选择的全盘批判它们么?”

  “我们批判封建思想,批判封建礼教,这些是应该的,可我们也应该分清楚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要有选择的批判,而不是全盘否定。”林子轩强调道。

  为了让这场演讲不至于默默无闻。让更多的人记住他的观点,他准备了杀手锏。

  “我是南方人,很少见到下雪的场景。”在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林子轩忽然说道,“这次来到北方,可惜季节不对,仍然没有看到雪景,前两日朋友陪着到长城上看了看,想象着北方严冬时大雪纷飞的场景,便写了一首诗词,来和诸位分享,希望诸位记得传统文化的美。”

  剩下的上百学生精神一震。这位诗人要作诗了,没想到最后还有这种福利。

  林子轩拿起粉笔。回身在黑板上写了起来,一边写一边高声朗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随着他高声的朗诵,大礼堂内安静下来,这首词实在是太霸气了。

  林子轩毕竟教过书,板书不错,字迹不是正楷,却别有一番张狂,正好配上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相得益彰。

  这就是他做的准备。

  他相信有了这首词,他的这场演讲一定会被热议一段时间,如此他提出的观点也会被人传播开来,造成一些影响。

  “诸位是北大的学生,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掌握在诸位手中,这首词就与诸位共勉吧。”林子轩坦然道,“我的演讲到此结束,多谢诸位。”

  他没有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便下了讲台,和胡拾打了个招呼。

  胡拾上台说了两句话,宣布解散,就和林子轩走出了大礼堂。

  “你的这首词可不是写给学生的啊。”胡拾感慨道。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