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大文豪_薪越【完结】(93)

  ——《新约罗马书》第二章。

  “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里面颂躁不安,我不能静默不言。因为我已经听见角声和打仗的喊声。毁坏的信息连络不绝。因为全地荒废。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我观看大山,不料,尽都震动,小山也都摇来摇去;我观看,不料,无人;空中的飞鸟也都躲避。我观看,不料,肥田变为荒地。一切城邑,都被拆毁。”

  ——《旧约那利米书》第五章。

  “弟兄们,凡有弟兄不按规矩而行,不遵守从我们所受的教训,就当远离他。我们在你们中间未尝不按规矩而行,未尝白吃人的饭。倒是辛苦劳碌,昼夜作工。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曾吩咐你们说,若有人不肯工作,就不可吃饭。”

  ——《新约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三章。

  “弟兄们,我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是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新约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第八章。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也必复活。”

  ——《约翰福音》第十一章。

  ......

  ......

  “我又看见一片新天新地,回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

  ——《启示录》第二十一章。

  洪慎先看到了这八段引文,倒没有觉得林子轩乱写。

  他是戏剧界的专业人士,知道有些戏剧前面加上引文,是为了点题之用。

  一般来讲,引文的内容规定着剧本的整体构思和结构框架。

  一方面统筹全剧,另一方面点明主题。

  洪慎注意到这些引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点明了世间的不公之处,而最后一句似乎暗示着一片新的天地。

  这有点推翻旧时代,迎来新世界的意味。

  不过你这个引文也太过夸张了,又是老子,又是上帝,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创世纪呢。

  洪慎在内心里吐槽,他有些期待林子轩写的是什么故事,可千万别是神话传说啊。

  下面是人物介绍。

  陈白露——在××旅馆住着的一个女人,二十三岁。

  方达生──陈白露从前的“朋友”,二十五岁。

  张乔治——留学生,三十一岁。

  王福升——旅馆的茶房。

  潘月亭——××银行经理,五十四岁。

  顾八奶奶——一个有钱的蠕妇,四十四岁。

  ......

  ......

  看到这里,洪慎放下心来,这是一出现代剧目,讲述的似乎是发生在大都市里的故事。

  这种题材是中国话剧常用的题材,因为接近现实,容易被观众认可。

  同时,他也有些失望。

  这种题材很容易写,可想写的出彩很不容易,翻来覆去就那点故事,没什么创新,他可是一心要改变话剧界现状的男人。

  时间早春。

  第一幕在××旅馆的一间华丽的休息室内。

  ——某日早五点。

  第二幕景同第一幕。

  ——当日晚五点。

  第三幕在三等妓馆内。

  ——星期后晚十一时半。

  第四幕景同第一幕。

  ——时间紧接第三幕,翌日晨四时许。

  洪慎诧异了,竟然是四幕剧。

  四幕剧在国外并不新鲜,但在国内一般都是独幕剧或者中型戏剧。

  四幕剧要算得上是大型戏剧了,一般演出需要两到三个小时,人物众多,剧情复杂,能够展现更为丰富的生活场景,无论是写作剧本还是舞台排演都有很大的难度。

  他编写的《木兰从军》只相当于中型戏剧,对于四幕剧的写作,他也无法做到纯熟。

  林子轩竟然能够写出四幕剧,说明此人的确有一定的才华。

  洪慎端正态度,认真翻看着剧本。

  这一看,他就沉浸到了这个故事之中了。

  《日出》讲的是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昔日的恋人方达生试图拯救她,但她无力自拔。

  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终于服毒自杀。

  剧本情节很简单,但故事容量并不简单。

  整部戏剧用人像展览式结构,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白露的客厅和三等妓馆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

  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崇洋媚外的张乔治等,这些人物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这不像是戏剧,更像是生活本身。

  洪慎看的内心发冷,他出身官宦世家,接触过上海滩十里洋场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

  他身边的朋友就有《日出》中那些人物的影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