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大文豪_薪越【完结】(94)

  他抬头看了看林子轩,觉得林子轩写的应该就是上海租界内的真实状况。

  上海滩的交际花大多都被有钱有势的商贾和官僚,或者是海上闻人出钱供养着,而围绕着这些人的故事构成了《日出》这个剧本。

  洪慎可以确定这不是什么编出来的故事。

  他有些佩服林子轩,敢于把身边的事情写出来,以往也有人写这类题材,但从没有人写的如此深刻,如此真实,如此让人浑身发冷。

  当揭开了上海滩繁华背后的真相时,才发觉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残酷。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在剧本中,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

  “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这个时代大都市里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

  《日出》,《日出》。

  洪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真想走到外边的甲板上看一看海上的日出,如此才能从黑暗的剧情中走出来,让自己的心暖和起来。

  这个剧本,他自叹不如。

  ☆、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

  说实话,林子轩对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不大,他也记不得太多的话剧剧本。

  《雷雨》和《日出》都是曾经出现在后世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过是节选。

  当时,语文老师为了增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来《雷雨》和《日出》的全文看一看,这才让林子轩记了下来。

  他还看过《原野》和《茶馆》,只是没有耐心看完。

  外国的话剧他记得一个《等待戈多》,据说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林子轩在后世就是冲着这个名头去看的,果然不愧是荒诞派戏剧,荒诞的他完全没看懂。

  他没有把《等待戈多》写出来的打算,在二十年代演出荒诞派戏剧,这是作死的事情,会被观众骂死的。

  所以,林子轩决定以后不会再写话剧了,他有时间不如多写写小说。

  就是这部《日出》,他也犹豫过。

  他原本是不想写《日出》的,因为这部话剧和他的生活太像了,他是个银行家,身边也有《日出》中那些类似的朋友,很容易被人对号入座。

  要是被身边的人知道了,他还要不要在金融圈子里混,还要不要在上流社会生活。

  这是自绝于自身阶层的事情,他又不是热血青年。

  《雷雨》触碰到了大家族的隐痛,《日出》则揭开了这个残酷社会的伤疤。

  林子轩最终决定写出来是有多方面考虑的。

  首先,是因为大家闲聊的时候话赶话赶上了,要是不写一部话剧的话有损他未来文豪的形象,特别是陆小蔓在旁边看着的时候。

  其次,林子轩察觉到洪慎对他有点不服气,所以就稍微打一下脸,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说到底是男人的面子和虚荣心的问题。

  他又不是老头子,年轻人就应该有点小个性。

  面对季鸿明的低头认输,他可以大度的原谅,对于洪慎不经意间的挑衅,他也不介意稍微给这位哈佛大学戏剧班的专业人才一点小压力。

  当然,林子轩对洪慎的才华比较欣赏,他想邀请洪慎到明星电影公司来。

  在这个年代,拍摄电影和排演话剧差别不大。

  中国的电影人才大多都是从话剧行业转型而来的,比如郑证秋和张时川。

  也有从绘画和文学方面转型来的,比如但杜予和周瘦绢。

  想要邀请心高气傲的洪慎加盟,就要能有让他心折的地方,林子轩相信《日出》的剧本应该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再次,这部话剧其实可以拍摄成电影,而且剧中的陈白露很适合殷明竹来演。

  殷明竹本来在上海滩的社交圈就颇有名气,对于《日出》中的生活环境并不陌生。

  不过她家境殷实,不需要依附其他男人生活,所以才能活的自由,不像陈白露那么可怜可叹,最终走上绝路。

  想把殷明竹拉进明星电影公司,需要一个能打动她的好剧本。

  《日出》和《上海假日》一样,都是突出女演员的电影,其他人都是配角,只要发挥的好,殷明竹会成为中国最红的电影明星。

  “我总算是知道你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写过《雷雨》了。”郑证秋看罢《日出》,一脸同情的说道,“看来你也不会承认自己写过《日出》了。”

  戏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郑证秋明白这个道理,他以往写的剧本也是取材于身边的事情,有些是在报纸上看到的,有些是自己所经历的。

  写出来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说明剧本没有脱离生活。

  这是他较为欣慰的一面。

  然而,他从来没有写过像《日出》一样如此贴近生活的剧本,这已经不是贴近生活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林子轩把真实的生活拿出来写成剧本,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戏剧高于生活的部分,说的高雅一点是从繁琐的生活小事中提炼出主要的情节。

  其实就是为了粉饰生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