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朝败家子_尹三问【完结】(173)

  当然了,李世民骂人的理由很充分,为了不显的他小家子气,自然就显得冠冕堂皇。

  山东崔、卢、李、郑等世家大族,素喜标榜门第族望,虽已有衰落之相。但非世族人家想与他们通婚,定要多索财物。

  甚至有人丢弃原本贯,冒称名门士族,有的兄弟二人族望相等。便以妻族背景相互攀比内斗。

  这是理由之一,意思是世家大族过分标榜门第,有损民风淳朴,不利于安定团结。

  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世民更振振有词道:“汉高祖刘邦,贤相萧何、曹参、名将樊哙、灌婴等人均以布衣起兵。至今仍然受人推重景仰,乃是一代英豪,难道在乎他们的世卿世禄地位吗?

  高氏(北齐皇室)偏守山东,梁、陈二朝僻居江南,虽然也有个别英豪,又何足挂齿?

  何况他们的子孙才气衰竭,德行浇薄,官爵降低,然而还很骄傲地以门第族望自负,挂羊头卖狗肉,依赖高贵人家,寡廉鲜耻,不知道世上的人为什么要尊贵他们?

  如今三品以上公卿大臣,有的以仁德行世,有的以功勋称道,有的以文章练达,致身显赫。相比之下,那些衰微的世族们,不值得羡慕。

  然而那些希望与世族们通婚的,即使多供给金银财物,还为他们所看不起,朕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如今想要厘正错谬,舍弃虚名追求实际,而你们仍然将崔干列为第一位,这是轻视大唐的官爵而依循流俗的观念。”

  谢逸站在远处,看着,听着李二陛下高声宏论,同样是文辞通顺,理由充足,引经据典,列举事实论证。

  一句句反问虽偶有那么点强词夺理,却也都说得过去,尤其是在这等气势如虹,振振有词的时候,显得更有说服力。

  李二陛下的即兴演讲能力很不错嘛,完全脱稿的,不过……也许李二陛下的腹稿准备了很长时间也说不定。

  想想这几日朝堂上惊雷不断,李二陛下的反应更是特别,先是刚愎固执,对群臣反对刺史世袭一事不为所动。而今又对《氏族志》暴跳如雷,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到底要搞什么啊?

  朝堂上总是有明白人的,今日他们算听出来了,毋庸置疑,这《氏族志》肯定是要重修。至于如何重修,其实皇帝陛下的言辞中已经有暗示了。

  李二陛下特意强调了三品以上公卿大臣的仁德、功勋、文章练达,还特意点名“相比之下,那些衰微的世族们,不值得羡慕”。

  由此可见,这重新修订版《氏族志》需要重点考虑当前情形,家世族望是一方面,当前在朝中的品级,功勋爵位,以及才学名望都在参考之列。

  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你的出身还算可以,人有才能,在朝中博得高官显爵,那么你的家族姓氏便会跟着沾光。

  某种程度是上,算是对士子官员的暗示和鼓励,努力拼搏,忠于王事,真的可以光耀门楣。

  当然了,只能是一定程度上,却也算打开了一个缺口,一个对世家门阀有冲击的缺口。或许治标不治本,但至少眼下有些作用。

  果然,李世民下旨,令申国公、吏部尚书高士廉重新查证史料、谱牒,并辅以当朝官员履历,官爵和功绩,重新修订《氏族志》。

  ……

  走出太极殿,高士廉长叹一声,和莫名灰头土脸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一样,都很郁闷。

  编撰《氏族志》实在是个苦差事啊!

  稍有偏颇,不仅皇帝不满,那些在意名望的世家大族也可能不买账,少不得要得罪人。

  这重新编撰,该怎么编,还真是个难题。

  也许……也许该去请教一下外甥长孙无忌,自己已经老了,但那家伙“人小鬼大”,常伴君侧,想必颇懂圣心。

  不过得晚点再去,刚刚朝会结束,长孙无忌被召去了承庆殿,想必就是和皇帝探讨此事。

  然而高士廉并不知道,他想错了。

  甚至连长孙无忌都有些意外,李世民要和他谈的竟然是——晋王开府事宜!

  ……

  但当时六部之一的民部并不在避讳之列,高宗李治时才改称户部。

  文中还是称“户部”吧,这样大家更习惯些,特此说明。

  第一一六章 长史谢逸

  “晋王开府?”长孙无忌嘴巴微张,颇为惊讶。

  李世民点头道:“是,朕确有此想法。”

  “可晋王殿下才十岁,会不会早了些……”长孙无忌不禁有些迟疑,帝心难测,他有些摸不准此举意图。

  “是有些早。”李世民轻声道:“雉奴自小柔弱,而今虽然开朗不少,但还是有些……朕有心让他早些历练。”

  长孙无忌轻声道:“早些历练是好,但晋王毕竟年幼,开府在外,陛下放心吗?”

  “让雉奴一个人在宫外,朕确实有些不放心,让他白天去王府里读书,晚上回宫住便是了。”

  “这样啊!”长孙无忌若有所思。

  “不行吗?”李世民反问一声,说道:“年长的几个皇子,都已经出宫开府,或替朕牧守一方。年幼的则还是幼童,需要人照顾,只知玩耍,雉奴的年纪不大不小,整日待在宫里难免有些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