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125)

  我们无法详述周恩来的一生,也无法述说他在“文革”中所处的困境和付出的代价;更不忍回顾他拼尽最后心血支撑着共和国大厦的日日夜夜。我们只消让后人记住,当那风暴刚刚来临的时候,周恩来便在千百种毛主席像章中挑选了那枚镌有“为人民服务”的像章,郑重地佩戴在胸前。那后面,跳动着他对人民始终炽热的心。

  人们怎么也不会忘记,多少年来,无论是水灾还是地震,无论是在工地还是在田间,只要有人民的地方,总能看到人民总理的身影。他就像一束光芒、一股暖流,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感到光明与温暖。他那颗包容宇宙的方寸之心,装着每一个平凡的百姓。

  1966年邢台地震,周总理立即赶往灾区。天灾带来的人祸,其状惨不忍睹。一位乡村老太太,因失去了惟一的儿子而痛不欲生。周恩来抢步上前握住了老人的双手,含着眼泪说:“你就把我看成是你的儿子吧!”

  周总理一生抢时间拼命工作,总喜欢坐快车。可是每到下雨,路面泥泞,他就不肯仰靠座椅,而是专心盯着窗外,不停地嘱咐司机:“慢点,再慢点,不要溅水,别溅水……小心有水溅了人……”路边的群众何曾想到,那缓慢而过的车中坐着日理万机的周总理!

  20世纪70年代初,当从知识青年口中听到延安地区的百姓仍生活在贫困之中时,周恩来素不轻弹的泪水悄无声息地滚下眼角,他一声长叹:“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啊……”

  若干年后,当人们失去这位总理的时候,全国的人民都对着苍茫大地高声呼唤:“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呀,你在哪里?……”

  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心中只有人民。早在重庆谈判期间,他就曾严肃地回答记者:“谁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我就选择谁。”

  1954年,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满怀激情地庄重宣布:“……我们的工作是胜利了。这种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这种胜利的光荣是属于人民的!”胜利和光荣属于人民。周恩来选择了人民,人民也选择了他。

  1976年清明,人民冲破禁令和威胁,又一次自发地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用鲜血和泪水写成了诗篇、对联,来深切悼念人民的好总理,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勇敢捍卫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魂,向“四人帮”公开宣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五”运动。

  中国有幸,一位如此的伟人就出落在这块土地上;中国人民有幸,这个人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周恩来一生追求完美无瑕的人格。身为大国总理,他终生廉洁奉公,从未给自己和亲属谋过一点私利。他像一块圣洁闪光的白色玉石,被誉为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最光辉的典范,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无限崇敬与爱戴。

  周恩来一生索取得太少,留给这个世界得太多,因而,他必定会在天地间永存。

  尽管在中国,很难看到这位总理的雕像,可人民却把他的形象永远供奉在自己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永远将他视为民族最优秀的象征,永远从他身上感受到那无尽的温暖和热力。“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共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这是萌发在人民心中永恒的歌;这是人民心目中长亮不隐、久燃不息的明灯。以苍生为怀、以“为中国人民尽力”为己任的周恩来,他用自己炽热的心和毕生的奋斗成为百姓尊敬的楷模。

  历史公平地告诉后人:为民众谋利益的人,会永远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怀念,他们是民族永恒的骄傲。

  第48章 终生追寻和不尽烦恼的——毛泽东

  这一代革命先驱的子女,亲身感受到了父辈对毛泽东的钦佩。无论何时他们始终认为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

  毛泽东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也能在实践中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父辈们从毛泽东那里学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尽管在毛泽东晚年,他越来越听不进不同意见,但很多父辈仍敢于在党内直言的精神,却恰恰是毛泽东思想最宝贵的精髓。很多父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谋私利,都是从毛泽东那里学到的。

  但遗憾的是:我党从建立那天起,党内就没有停止过路线斗争。在路线斗争中,毛泽东身受其害,但他也曾多次自觉不自觉地害过别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答案看来只从某个人、某件事或某几个人、某几件事中,永难找到答案!

  遵义会议的成功,表现出了毛泽东同志杰出的领导才能与政治智慧。他在会议上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问题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问题上的错误,相反还在决议中对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说了几句肯定的话。这是毛泽东的一个英明决策。在会议上,曾经有人提出批判和纠正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政治错误,毛泽东明智地制止了这种做法。正是这样,才团结了更多的同志,全力以赴地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

  1963年12月26日,迎来了毛泽东的七十大寿。这天下午,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118厅会见外宾,谈话时间很长。会见结束后,用餐时间已过。服务员视情况为毛泽东准备好了晚饭。熟悉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人都知道,实际上这是他的午饭。因为多年战争生活环境养成的工作习惯,他大都是上午休息,下午和夜间办公。所以,晚餐就成了午餐。午餐又是中国习惯的正餐,加上这一天又是毛泽东70岁的生日,于是,大会堂的工作人员特意多准备了两个菜。一碗面条,由平时的两菜一汤变为四菜一汤再加一碗汤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