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147)

  “主席,我把担架抬走了,你怎么办?”丁良祥郑重地问。

  毛泽东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说:“我自己走,休养连的担架少,你去抬子珍吧。请你转告余达木同志,把那匹小黄马也牵去,等她好一点,你们抬累了,就让她骑马。”

  贺子珍躺在毛泽东让出来的担架里,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不知道多少次夜里提着马灯来看她,每次都要同警卫员赶很远的路程。毛泽东的深切关怀,给贺子珍带来了克服困难和战胜病痛的精神力量。同时还给她带来自己节省下来的食品,这一切,深深地温暖着她的心。后来,贺子珍说,要不是毛泽东,她早死了。

  长征结束了,革命开始了新的起点。贺子珍却开始了她人生中更为艰苦的长征。

  到了延安,为了照顾贺子珍养病,组织上没有分配她工作。她看不起“太太”,不愿做“家庭妇女”,把刚生下3个月的娇娇托付给机关合作社的人照看,带着伤残的身体和一颗渴望提高的心,进红军大学第一期高级班学习。过起了紧张的军事生活。

  嵌在体内的弹片,时时折磨着她,每逢风雪阴冷天,她体内就像刀剑针扎一样,疼痛难忍。每天学习下来,她头晕脑涨,四肢无力,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一样。但她苦苦支撑着。

  贺子珍和毛泽东一样,个性非常倔强,加上身体的原因,两个人的碰撞也越来越多。毛泽东有时很暴烈,吵起来挺凶,发起脾气来“雷霆万钧”。有一次,贺子珍见一小碗辣椒馊了,就随手倒掉了。毛泽东发现后火气大发。他正在洗脸,连盆带水朝贺子珍泼过去。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起目睹的一件事:弄到一只鸡,毛泽东说炒着吃,贺子珍说炖着吃营养好,就为这点小事,互不相让,两人吵得你死我活。

  但更主要的不融洽,还是贺子珍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她爱毛泽东,肯为他献身,但她不甘心只是毛泽东的“家属”,渴望独当一面的工作。贺子珍要强、上进、好学,而毛泽东就希望她能安心于文件收发、整理、剪报纸、抄写书稿的辅助性工作,同时照顾好他的生活。这在战争环境里,贺子珍还能顾全大局。可来到延安后,毛泽东已是全党的领袖,有秘书班子,许多事务性工作已用不着贺子珍去做了。贺仅仅是照料毛的生活而已,这更是贺子珍所不甘心的。毛泽东对贺子珍说:我现在有发言权了。这意思很明白,我在党内的地位不会让你像以前那样跟着我受苦。但贺子珍听不进去。她只想独立地为党工作,从未想依靠毛泽东的地位给自己捞取什么。所有接触到贺子珍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她始终以一个普通干部的身份出现,从不以主席夫人自居。在毛泽东已是党内最高领袖时,她还会离开他,这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贺子珍为什么打定主意离开延安呢?简单的回答:“就是致力于实现作为一个有追求、信仰,人格独立的人的自我抱负。”贺子珍曾说过:1937年,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来到延安采访,为她当翻译的是吴广惠。吴在中国读完大学后,曾在中华戏剧学校任教,后来又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她的丈夫是北京大学毕业生,有钱人家的子弟。吴广惠1937年2月来延安,目的是考察延安的新教育方法。在延安,她烫着30年代城市女性最时髦的发型,还涂着口红。她不是共产党员,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英语很好。为了工作方便,安排史沫特莱和吴广惠住同一个腐洞,史沫特莱住里间,吴广惠住外间。史沫特莱同情中国革命,因采访的需要,她和吴广惠必然多次接触毛泽东,谈得很投机。接触中,西方流行的握手、拥抱等礼节和男女之间随便的勾肩搭背自然会由两位女士表现出来。在看惯了战火硝烟的贺子珍的眼里,对这种过分亲热难于接受。甚至把拥抱、献花的洋礼节也误解为“爱的表示”,把削苹果之类的举动看成是“感情的流露”。误解产生了裂痕,在伟人的生活领域里也很普通,争吵也像普通人一样伤感情。

  此外,贺子珍对过密的生育十分厌烦,也想离开毛泽东一个时期。自和毛泽东结婚以来,她已生了5个孩子,现在又一次怀孕,又要在怀孩子分娩中度过一年,独立工作的愿望又落空了,她十分烦恼。她对毛泽东发脾气:“你不培养我。”“你把我关在标的笼子里。”这是对“拥有”与“献出”的隶属关系的抗争。

  而毛泽东并不完全理解过密生育给一个女人带来的沉重负担。他曾对张闻天夫人刘英说过:“你为什么怕生孩子呢?你看贺子珍,生孩子就像母鸡下蛋那么容易,连窝都没有搭好就生下来了。”不理解也罢,发生口角时,他还责备贺子珍:“你政治上落后。”“你政治上不求进步。”这使贺子珍又委屈又恼火。

  1937年8月,邓颖超赴重庆,贺子珍同车到达西安。她本来想到上海去治病,得知上海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去上海的路断绝了,她只好在西安滞留下来。这时,毛泽东托人给她捎来一条毯子,还带给她一封亲笔信。信中言辞恳切,殷殷劝慰,热切地期望她回延安。

  她在西安停留期间,毛泽东又一次派人传话:“以后延安的医疗条件会好起来,你的病可以在延安治疗。”她依然固执着要走。但她不能忘情于毛泽东,毛泽东托人给她带来了夫妻同用的红毛毯,她担心毛泽东被子单薄,在西安买了一条新棉被托人捎回延安。毛泽东又托人给她捎来一只木箱,里面是她平时用的衣物。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