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148)

  这时候,张闻天夫人刘英得了肺病,要到苏联去治疗。同去的还有在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蔡树藩,断了一条腿的钟赤兵。贺子珍抓住这个机会,给延安写了一封信,要求到苏联去治病。毛泽东知道贺子珍去意已决,经和张闻天商量后,只好在去苏养病的名单中加上了她。毛泽东签字后又很后悔,他心里着实不愿怀孕的妻子远行。他又接连给西安办事处、兰州办事处和新疆办事处写信和拍电报,希望办事处的同志能劝阻贺子珍留下。林伯渠、谢觉哉、王定国等多少同志费尽口舌,都没有能阻止贺子珍的异国之行。

  她走出了这决定性的错误的一步,给江青提供了机遇。错!错!错!这一步终于无可挽回地迈出去了!

  1937年10月从西安动身,贺子珍历经坎坷,于1938年1月到达莫斯科。她人东方大学政治系一边学习,一边治病。最初的日子充满阳光,毛泽东多次给她写信,还寄去不少哲学书籍。她在给毛泽东的回信中表示:要利用这优越的学习条件多看书,她给自己订了学习计划,用知识武装头脑,回国后更好地为党工作。

  好景不长,莫斯科温暖的阳光很快从她头上移走了。首先是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嵌入她身体的弹片埋得很深,和肉长在一起,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取出来了;1938年5月,贺子珍又生了一个男孩,送进莫斯科东方大学八部的托儿所,不到6个月的婴儿被肺炎夺去了生命,也夺走了贺子珍的欢乐和希望。

  1938年11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张闻天发来电报:刘英、蔡树藩回国,贺子珍、钟赤兵留苏学习。为什么不叫贺子珍回去呢?事实上,贺子珍以后的命运,是从这封电报爱出的时刻就已经注定了,不过此时她尚茫然不知。不久,报纸上刊出一则短讯,苏联塔斯社记者在延安会见毛泽东,会见结束后,毛泽东和妻子江青踏着月色为记者送行。

  这条消息在贺子珍心里掀起轩然大波。她无心听课,本来就有的失眠症,现在更严重了,几乎彻夜不眠。但她还心存一丝幻想,她希望报纸公布的消息是误传。然而不久就证实了这残酷的现实。

  1939年周恩来和邓颖超一起到苏联治病。他们给贺子珍捎来一封信,信是毛泽东写的,一开头,就称“贺子珍同志”,而不是习惯地称“子珍”,接下来是一般的问候、鼓励,最后强调:“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这实质上是毛泽东向贺子珍宣布:夫妻关系就此结束。这很像男尊女卑封建时代丈夫抛弃妻子的一纸休书。其实,早在1938年6月,毛泽东和江青就以同居的方式宣告了夫妻关系的开始。

  最后的一丝希望完全破灭了,她流泪了,而且很长一段时间,经常以泪洗面。再刚强的女人,当她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失去家庭时,她该如何承受呢?一些人认为她落后,只想丈夫和孩子,事业心差,但更多的人则对她充满同情。在凄苦中,毛泽东给她送来了惟一的一丝安慰:她的女儿娇娇(即李敏)于1940年底来到妈妈身旁。为了安慰独处异国的前妻,毛泽东主动把4岁的娇娇送到苏联。

  贺子珍给女儿买了漂亮的衣服、玩具,还带她去烫发,得到母爱的娇娇很开心,贺子珍也得到许多安慰。

  平静的生活只有半年,苏德战争爆发,贺子珍带着娇娇撤到距莫斯科几百公里的伊万诺沃市。残酷的战争使各种物品极度匾乏,母女俩相依为命。贺子珍还要用节省下来的物品接济早已来到苏联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

  娇娇被送进伊万诺沃的苏联国际儿童院。当时国际儿童院因为战争,各种条件也十分差,在严寒和饥饿的袭击下,5岁的娇娇也得了曾夺去弟弟生命的肺炎。奄奄一息的孩子,被无情的院长送进太平间旁边的一间房子,等待孩子断气。

  贺子珍得到女儿病亡的消息后,真是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当她赶到儿童院后,娇娇已被送进太平间。她拼命冲进太平间,抱起已断气的孩子裹到了怀里,她不顾各种阻挠,把孩子抱回家里。

  她将仅有的几件值钱的衣服拿去换了一磅牛奶和一点白糖,撬开娇娇的嘴灌了进去。由于疾病、饥饿交加看来已断气的孩子,终于奇迹般地被贺子珍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贺子珍怕女儿再出意外,说什么也不再送孩子回国际儿童院。儿童院女院长生气了,骂贺子珍“自私”、“没教养”、“不顾全大局”。并嘲弄说:“中国人太愚蠢,是懒鬼!”贺子珍的民族自尊心被刺伤了,就不客气地回敬说:“什么国际主义?是地地道道的大国沙文主义!”

  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度里,贺子珍因触犯了当权者,硬被关进了疯人院。从此,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娇娇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只有岸英哥哥常来看望她。

  1947年娇娇11岁时,在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的坚决要求下,苏方才把贺子珍从疯人院放出来,把她送回莫斯科。王稼祥问她今后的打算,贺子珍没有一点犹豫地说:“回祖国!”王稼祥立即电告中央,毛泽东亲自复电:“完全同意!”

  1947年10月,贺子珍带着娇娇从苏联回到哈尔滨。1949年夏天,贺怡带着毛泽东的嘱托,将娇娇从东北接回北京,回到了父亲的身旁。

  全国解放后,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谭震林热情邀请贺子珍去杭州工作,任杭州市妇联副主任。这年,贺子珍刚刚40岁。刚到杭州几个月,妹妹贺怡因替姐姐寻找在江西丢失的孩子,不幸在赣州因车祸身亡。贺子珍十分不安,马上赶到上海,住在哥哥贺敏学家中。孩子寻找不到,妹妹又离她而去,贺子珍感到心灰意冷,已无心再回杭州工作。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