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186)

  王叔娠 刘了毕夫人。1927年人党并被派到国民联军总政治部任秘书,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在济难会工作,1930年秋和丈夫刘伯坚奉命离沪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科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1935年3月在福建长汀因“肃反”扩大化而遭杀害;

  范乐春 林伯渠夫人。192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任永定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妇女会主席,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3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任福建省土地部长,5月任省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优待红军局局长,中央红军长征后随同张鼎丞等回到龙岩、永定领导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4月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妇女部部长兼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永定溪南;

  任志真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利用学生身份做地下工作,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任指导员,在战斗中不幸被捕而牺牲;

  贺英 贺龙的大姐。早年在湘西组织农民军,杀富济贫,惩恶除奸,任农民军司令,1926年帮助贺龙组织红军队伍,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后加人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战斗中牺牲……

  第二篇 伴侣.战友

  引 言

  谈起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有些人总愿将她们和丈夫某某连在一起,在她们的名字前面,总爱加上某某夫人的字样,好像她们身上闪现的只是丈夫的光辉。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女同志本身就是革命队伍中的半边天,是甘愿将一切献身于丈夫事业的无名英雄,是不计名利和功劳的无私奉献者!她们将自己的追求、信念、事业,甚至于生命,都融化到了丈夫的业绩中。我们只想在这有限的篇幅里,用部分女同志的事迹,还历史一个真实。

  应该承认:两个独立的、拥有同等权利意识的男人和女人,才能够产生和体验具有人的尊严的真正平等的爱情。否则,男女的结合,只能是一种“拥有”与“献出”的隶属关系。如果一方自觉自愿为另一方做了什么,那仅仅是因为爱,而不是为了获得供养或施恩图报。

  中国的女性,压迫深,反抗重,她们身上有着最深刻的革命动因和能量。她们是伟大的,如果民族和时代遭遇灾难和不幸,却又是她们首先承受着——更深重地承受着灾难和不幸。

  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即使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中国男性依然处于支配地位,女性的加入,通常必须得到男性的默许与确认。在革命队伍中,衡量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标准,虽然与封建时代相比已有根本的不同,但依然是由男尊女卑文化无处不在的浸染中脱胎出来的标准。女性要使自己适合这种标准是很困难的,甚至是很残酷的。她必须泯灭自己的“女性”,迫使自己变成一个抽象的人,甚至是充满男子气的人。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或许成功了,但作为自然人的特性却泯灭了,这种人自身的撕裂是极痛苦的。然而从根本上说,这种痛苦并不能换取女性的解放,而只是表现了对男性文化的一种屈从。

  第16章 长空舞忠魂——杨开慧

  她是1921年入党的为数不多的女党员之一,她把终身献给了党和革命事业但在党内外没有任何职务;

  她和毛泽东的爱情是真切而浪漫的,她对婚事的观念与众不同,独特而“新潮”

  她个性倔强而坚定,宁被杀头也不登报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出身于书香门第。1901年11月,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的板仓。她不满3岁时,父亲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

  开慧长到7岁,爸爸从国外来信,嘱咐妈妈要开慧上学读书。板仓女孩子还没有上学读书的先例,杨开慧开了风气之先。她长得秀丽可爱,聪明好学,生就一身傲骨,有超凡脱俗的个性。

  开慧在杨公庙小学读了三个学期,转到离板仓5里多路的储能学校。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她又转到衡粹女校。这个学校办了实业科,可以学编织、缝纫、绣花等。校长是留学日本回来的,思想进步,有时给学生讲日本的明治维新、广州起义黄花岗72烈士、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给学生们灌输了初步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后因衡粹女校要迁到长沙,杨开慧又转到麻林桥附近县立第一女子高小,一直读到毕业。

  1912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一师,全家从乡下迁来长沙,住在大鹅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杨昌济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毛泽东、蔡和森、陈昌浩等经常去杨寓向老师请教各种问题。

  从迁居长沙到1920年1月杨昌济病逝,杨开慧没有再进人学校。在家里由父亲指导自学。当毛泽东等来家向父亲请教时,她总是搬一条小凳坐在旁边,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研讨朝代兴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

  毛泽东和杨开慧日渐熟悉,毛泽东像兄长一样照顾氏自己小8岁的师妹

  1918年5月,杨昌济受聘北京大学,出任伦理学教授。全家随父迁至北京,17岁的杨开慧,不仅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而且有了自己的爱情观。她认为:对爱,不能一厢情愿刻意去追求,那样很容易而且最终会失去真挚的、神圣的、高尚纯洁的爱情。她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态度:“不完全则宁无。”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