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398)

  陕北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星华到延安后没有觉着苦,感到的是精神愉快,心情舒畅。1942年,星华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也学会了纺线、捻羊毛。她曾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1945年重新人党。

  1946年,她的二女儿被老鼠咬伤。老鼠咬人好像是说笑话,其实是千真万确的。陕北的老鼠特别大,连上尾巴足有尺把长。那天晚上,正逢延安中学请刚从北平来的周而复、杨朔两位作家做报告,内容是他们在北平参加“中调部”工作的情况。星华和贾芝都去听报告了。临走时两个孩子都已睡觉了,没想到回来后,大女儿晓林正站在门后大哭大叫,只见小床里不满1岁的微林躺在血泊中,脸上血肉模糊,早已哭得没了气。星华吓傻了,险些晕倒。经过医生抢救,孩子的生命倒没什么危险,但一块很深的伤疤从此留在微林俊秀的脸蛋儿上。

  在征安保卫战中。为了轻装。边区政府下令要带孩子的母亲就地疏散。实际上,像星华这样说话外地口音又戴眼镜的女同志,很难在当地隐蔽下来。星华只好忍痛把微林“坚壁”在子长县一户拓姓农民家里,当这刘农民夫妇来抱微林时,晓林舍不得离开妹妹,哭了一场。星华含泪拉住晓林,眼巴巴送走了自己的亲骨肉。她跟着学校辗转于陕北的群山中,同敌人反复兜了半年的圈子。她的眼睛高度近视,在一次夜行军中,因看不清道路滑倒在山崖边,险些跌人深渊。

  1947年9月初,星华随学校东渡黄河,先后到晋西北的临县、隔县,参加了郝家坡等地土改调查,同时住下来继续教书。她带到延安去的男孩儿森林,这时在延安“保小”上学,跟学校一起行军,女儿寄养在王家湾的老乡家里。森林,是星华历尽千辛万苦从北平带到延安的。他长得浓眉大眼,聪颖过人,延安的许多老同志都很喜欢他。1948年,11岁的森林随“保小”在陕北转移,行军途中骑在毛驴上,跌下山沟差点要了命。

  1949年5月,星华又一次回到北京。这次,她是自豪地走在胜利者的行列中进城的,心里充满喜悦。儿子森林也到了北京,进了中组部的华北小学读书。不幸,森林患了急性脑膜炎,学校赶紧送他进当时条件最好的北京医院抢救。由于连续发高烧,森林连着昏迷了10多天。医院想方设法进行抢救,生命是保住了,却未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经过近一年的治疗,当孩子已差不多恢复如常就要出院时,突然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坠人了无声的世界,周围寂静得令他恐怖,森林聋了!听到这个消息,星华的心几乎都碎了。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解放以后,葆华又投人了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水利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忘我工作,政绩卓著。

  星华回京后先是在师大女附中任教;后到马列主义二分院教日本学生学中文;1956年起调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星华从事教师的工作前后大约巧年,先后在延安中学、师大女附中、马列学院二分院,她总是勤勤恳恳教书,认认真真为师。在一些人看来,星华是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的女儿,革命成功了,怎么也该有个一官半职的。但星华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平常人就应该做平常事,做对人民有利自己喜欢又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她自幼喜欢文学,从一开始当老师就教语文。其实她的文学天分是挺高的,可惜,艰难和坎坷的人生道路,影响了她的学业,损伤了她的健康,也耗尽了她的年华。她曾感慨地叹息说:“我小时候由于家境困难,根本没有很好地念书,说是大学毕业,其实… … 咳!就甭提了!所以我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星华和贾芝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就开始收集有关父亲李大钊的资料,他们是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的,既出于对父亲的敬重与爱戴,也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革”以前,他们访问了李大钊的许多老朋友、老同事,如刘清扬、张申府、于树德、章川岛、孙斐君、刘弄潮、周启明…… 并曾回到乐亭家乡收集资料。在整理大量文字记录的同时,还收集了许多历史照片、遗物,以及部分手迹(这些物品在纪念先烈牺牲30周年时均已捐给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6年,星华随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的云南民间文学调查组,赴大理、洱源、剑川等地采录白族民间故事传说。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苍山脚下、洱海水畔留下了她风尘仆仆的身影。白天她不辞辛苦地走村串寨,紧张地进行搜集采录;晚上回到住处,又抓紧时间挑灯夜战,认真地把一天记录的笔记整理好。她先后访问了大约二三十人,其中既有农民、商贩、木匠,又有歌手、唱滇戏的、开饭馆的、一般市民等。为了和被访问者打成一片,她同会讲故事的白族大娘朱秀真一起,住在一家百货商店的仓库里。星华博闻强记,采录整理工作做得扎实,因而使事后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 ,成为这次调查成果中首屈一指的好书。

  更难能可贵的是,星华在实际采录的同时,还就如何科学开展民间文学采录工作,作了理性的思考,她所总结的经验对今天的工作仍有指导价值。1958年,星华开始陆续撰写回忆录;贾芝也写了一些带有研究性的纪念文章,还编辑了《李大钊诗文集》 。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