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441)

  1959年,在叶正大主持下,终于设计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架歼击教练机。正逢祖国10周年大庆,当时主管工业生产的李富春同志,让这架飞机飞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到北京后,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们,并请他们吃饭。但总理说,我们有了新东西,不要都拿出来,对外国人要留一手,这次咱们就不飞了。你们要努力工作,甘做“无名英雄”。

  叶正大感慨地说:甘做“无名英雄”难,“实事求是”更难!有些理想主义的东西,大学教授教书可以讲,但搞设计不行。1958年“大跃进”,非要把各种飞机上的好东西,集中到一架飞机上。林彪说:“我们能建长江大桥,为什么就不能搞先进的飞机?”叶正大评论说,喊口号可以,实际做就难了。“大跃进”没有搞出来,“文革”还没有搞出来。歼击机带炮塔,发动机就受影响,金属材料不行。这是一个综合国力问题,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建长江大桥前还有个汉水桥,当时的目标是长江大桥,条件达不到就先建汉水桥了嘛。叶正大仅仅是就事论事,根本没有一点针对林副主席的意思。但在“文革”中把叶正大批得死去活来!批可以批,但飞机结果还是失败了。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成立,叶正大被调到601所任副所长,后任副院长。当时的所长是个明白人,他说我们现在不是设计飞机的时候,而是应该先学习,学明白了再动手。

  1961年,叶正大跟随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到苏联去购买飞机,赫鲁晓夫提出无理要求:谈判前不能参观飞机生产厂。刘亚楼听后,拍桌子用俄文大骂。接待人员只好再请示,答复是可以看,只准刘亚楼一个人看。刘亚楼生气地说:“我是来谈判的,不是来玩耍的。如果再无诚意,我们就立刻回去!”又经过请示,准许技术人员看3天,司令员看1天。刘亚楼心想一天就一天吧,反正我又不懂。参观后进行谈判,谈来谈去,苏联的意见是卖飞机后要派专家到中国来。这件事很大,刘亚楼回莫斯科请示周总理,周总理又请示毛主席。毛主席的答复很坚决:“既然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了!”

  叶正大没有跟代表团回国,他在苏联呆了9个月,回来后又研究学习了3年,完全摸透了这种飞机,接着就设计我们自己的新式歼击机。叶正大在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很多难办的事,难办不在技术,最难的是把什么工作都和政治摘到一块。“文革”开始后,虽然他的设计工作没停,样机也可以飞起来了,但有人已经开始对“新生儿”进行批判,说它的“出身不好”! 原因是这个新机种是罗瑞卿批准研制的。罗瑞卿既然被打倒了,这新机种的“根”自然就不红了。在当时,人出身不好不行,新飞机出身不好当然也不行。

  新生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这个出身不好的“新生儿”水平尾翼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达到技术、战术要求还需要时间,设计定型、成批生产、装备部队还要通过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完善。但现在要飞起来,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当有关方面征求叶正大意见时,他回答很干脆:“可惜歼击机是单阅如果是双座我一定上去!”

  “新生儿”飞上天了,但并没有改变它“出身不好”的命运。叶正大跑到北京服老总(聂荣臻),也没办法。工厂军管了,也没有完全制止住两派的武斗。“4821苏修特务案”出世了,叶正大榜上有名。七斗八斗,硬要他承认“里通外国”。叶正码问道:“我干吗‘要里通外国’?我有苏联的同学和老师,有你们分析的‘里通外国’的条件,但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要为我们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贡献我的一切!我干吗要‘里通外国’呢?”在那危难的年月里,叶正大在困难的时候,就想起了父亲,想起了革命导师的教导。

  马克思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由带着不同目的、按照不同方向活动的,活生生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全部闷就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内容。”世界上任何人都在为追求自己的目的活动着。不同的是,有的人目的高尚,有的人目的卑微,有的人目的卑鄙。从父亲为人处事的史实来看,名和利都确确实实不是他追求的人生目的。父亲不避艰险,毕生追求的目的就是为人民谋解放、谋福利,除了这个目的之外,不掺杂任何村名位、财富、享受的观念。正因为这样,父亲― 叶挺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屡受委屈而不改初衷,不怕坐牢、杀头,在千难万苦中磨不损革命意志,战情愿地“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走在前面的父亲,为儿子开辟着道路,指明着方向,以他光辉的榜样,光照后人。目前,世界和中国的社会状况,已经不同于父辈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历史使命也不相同了。但父亲已为后人做出了榜样,将永远值得儿女们学习、继承、发扬。特别是学习他们一生有非常明确的生活目的——除了为人民之外,别无其他。为了这个目的,可以粉身碎骨,可以抛弃一切,而且九死不悔。

  以父亲为榜样,胸中装着人民的叶正大,在风浪面前稳步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进。他先后被调到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任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第二、第三届理事,国家发明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专项评奖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级工程师。1982 年起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曾参与五种型号飞机设计、研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科技成品一等奖。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