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484)

  卧式多轴自动车床是汽车、拖拉机等产品大批量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大型高效设备。它的结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20世纪60年代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三厂是一机部惟一的定点生产厂家。1957年仿制苏联的1240-4型卧式多轴自动车床,生产了80多台。由于定位机构不稳定,用户买去后,一是开不动,二是精度不好,大部分报废了。1960年自行设计的C2150。4和C2150。6由于结构不合理,制造技术不过关,精度不稳定,一直不合格,给用户和三厂造成不少损失。经过调查研究,代侠提出两点意见:一、严格工艺纪律;二、改革产品结构。他亲自任攻关组组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关,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但精度还不稳定。他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得动大手术。大改进的方案提出以后,反映强烈,争议很大。为了统一思想认识,也为了完善大改进方案,他召开了技术人员、老工人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三厂把新机床送到用户厂作生产考验,并随机派去一位技术人员作现场记录,用户对新产品相当满意。接着,三厂组建了附具设计和多轴调试队伍,扩大机床使用范围。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他们还根据用户所要加工零件的具体要求,代客户设计制造附具、刀具,并调试好机床,加工好一定数量的零件,请用户验收。这种交钥匙的做法,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也给工厂带来经济效益。就这样,产品身价大增,不但国内用户反映很好,还销往国外100多台,为国家赚了外汇。后来,他又决定进一步提高精度,采用国际标准对产品进行技术检验。这在当时的同行业中,是首屈一指的。1983年,该产品获国家银质奖。

  接着,他们对普通车床C618K进行了改进,经过三次较大的改进,成为深受国内外欢迎的产品。例如,新一轮改进设计的SK360(C618K-3),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发展了英制、加高、凸轮卡紧、马鞍和不同的主轴孔径与床身长度及操作手轮左右布局的新系列品种,满足了国内外不同用户的要求。该产品在1981年春季广交会上被香港《大公报》誉为“超国际标准的车床”。1981年荣获国家银质奖。

  张代侠还领导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数控车床,1983年荣获国家经委新产品金龙奖。该机床在芝加哥国际机床博览会上展出时,被美国普尔特、惠特尼公司看中,说与他们公司的产品十分相似,极力提出合作。合作后生产的数控车床,经美方一次验收合格,并返销美国。

  第31章 不向病魔让分寸的——刘彤矢

  1942年,刘彤矢在“延中”学习时,根据工作需要,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当年,她还只是个16岁的小姑娘,却被同学们称为“和蔼可亲的大姐”,把她当成知心人,称赞她是“老练”、“成熟”的支部书记。那时人与人的关系是那么的融拾、团结,充满友爱和真诚,人人都是普通战士,组织上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人们相互间都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这样的环境里潜移默化铸造的刘彤矢大姐,不幸在十多年前得了癌症。当医生宣布她留在世上的时光已经不多时,她没有灰心,没有惆怅,只有个人生命时限的紧迫感和历史的责任感。她要和生命争速度,与病魔抢时间,要把萌生于40多年前在延安时的愿望付诸实现。

  在“延中”时,许多同学都是革命烈士遗孤,她了解到很多至今仍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史料,她曾想写出来。现在的客观情况已不允许她再犹豫,留给她的时间太少太少了。她顾不得病体的劳累,更不再担心会有什么冷嘲热讽。再不动笔,就会遗恨终身!于是,从那一刻起,她便走上了一条艰苦的道路。写作本来是艰苦的事,对一个得了绝症,病魔缠身的老人来说,就更为艰苦!回忆往事是痛苦的,尤其是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眼光,以一个苦难中出生、战斗里成长的战士的眼光,来回顾亲身经历的过去时,这种巨大的痛苦化作千百个日夜写作中的“一字一泪”时,我们怎能不被刘彤矢的这种精神、毅力和执著所感动呢?何况她当年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形成她的信念和追求,和当今的现实社会已有很大差距。可是,她以超人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要把她一生用生命和热血凝聚的追求留给后人。

  1990年5月,她在病中写作的《圣地幼苗》终于出版了。这是她抱病走访、查阅、笔耕,两下南方、三赴延安的成果。之后,她没有松气,没有停步,又继续前进了。

  1993年,刘彤矢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延河儿女》出版发行座谈会。她身体依然不好,但精神很好,可见她的身心是完全靠精神支撑着的。她的一只眼睛已完全失明,但从未间断写作。从她身上,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能压倒一切困难坚韧不拔的力量。

  1994年,看起来她又苍老了不少,但仍然精神焕发。她的写作条件很差,在一间不大的屋里,床头放一张桌子,写累了可以在床上躺一躺,然后再起来写。桌上堆了厚厚的一叠书稿,那全是废的计算机打印纸。书稿是用铅笔写的,因为她眼睛不好,写出来的字就像小学生的生字本,一笔一画,整整齐齐。看到这些书稿,不能不令人惊讶!写作,有人称为“爬格子”,因为是用一张张稿纸,用一个个方块字,填满稿纸上的方块。几十万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刘彤矢写作,要比别人吃力得多,她用铅笔将书稿写在没有格子的废打印纸上,写了改,改了写。每篇文章定稿后,再一笔一画抄到稿纸上。她究竟用了多少纸,没有人计算过,只见她把已经写好的一部分稿纸,整齐地堆在桌子的一角,足足有一尺多高。在一个小方纸盒里,放了几十个小铅笔头,用手根本捏不住了。她说:“不是我经济紧张得连枝铅笔也买不起,而是咱们不应该忘掉延安,忘掉那艰苦的生活。随便仍掉一个小铅笔头不算啥,但全国那么多人,一人节约一个小铅笔头该是多么大的一笔财产呀!我身体不好,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了,如果再不节约,心里不安呀!”老大姐说着激动起来,她从床头打开一个木头箱子,从里面拿出十几双袜子,都是破了补,补了穿,有的袜底上已经补了十几层五颜六色的布。她的内裤、衬衣也是补丁叠补丁。要不是亲眼看见,谁也不会相信这位三八式的“老延安”,仍旧过着这样俭朴的生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