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华之魂.星辰谱(全四部)_翟明战【完结】(91)

  敌人本想利用这种形式,打打王若飞的不屈气焰、震吓一下老百姓。没想到他们精心策划的阴谋全落空了,而且得到的竟是完全相反的效果。

  王若飞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就连当时绥远国民党反动当局,也不得不暗中称赞。有人曾这样说:“军人上战场,脸也得白一白。这个共产党员在死亡面前却面不改色、从容演讲,实在让人钦佩!”

  伪省长见武的不行,又施展文的。他把王若飞请到他的客厅里,作了一次长谈。王若飞认为这也是一次宣传我党主张的好机会,就详尽地谈了联合苏联共同抗日的意义和可能性,并且还草拟了一份数万言的抗日救国意见书。在狱中十分艰苦的环境里,王若飞还注释与批判了一本《易经》。伪省长看到这些情况后,不能不从心里产生敬仰之意,认为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国家难得的人才。他想不通的是这样的杰出人物,怎么都参加了共产党呢!

  1934年春,王若飞虽然被判了15年徒刑,但他的心胸依然是开朗豁达的。每次,他的舅父黄齐生去探监时,王若飞虽然戴着沉重的脚镣(他坐牢5年另7个月始终戴着脚镣,因此出狱后走起路来两腿成了弧形),但他的面部却始终是带着笑容,充满了自信地说:“由他去判十年二十年,但中国的情形是要变化的,三五年就会变、会大变。”

  他有坚定的信心,常常领导难友进行斗争。他挨过打,也曾患过危险的伤寒病,但从未恢心过。他若有一点点东西,就会拿出来周济同监的难友。但不仅在物质上帮助,更多的是在政治上帮助。有一位难友后来说:“我所懂得的一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是在监狱里奠定的,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王若飞同志。”

  王若飞就像一团火,使敌人十分害怕,经常将他关在单间里。这种与世隔绝的做法,非常残酷,无人说话,无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的语言功能会减退,人的思维功能就会麻木……王若飞也是人,当他恢复自由后,一下子不能适应常人的生活。刚开始半天不说一两句话,问他一句,他只是“嗯”的一声。他是听到了别人的话,但已经不能立刻作出回答。因为他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接触不到群众,思维变得非常单一……

  然而,监禁、隔离是不可能打倒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的!王若飞不屈的精神,不但影响了难友,而且也影响了许多看守。有的看守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自愿偷偷地替他买纸、买笔。王若飞在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情况下,写出了两篇批判两本书的长稿。正因为这样,关他的那个监狱,在王若飞被囚的五年多时间里,曾经撤换了十几个看守。

  1936年红军东渡,进人山西后,阎锡山把王若飞押到山西太原陆军监狱,想以他的生命为条件来与红军谈判。1936年底,又把他转入训导院。

  1937年,王若飞经党营救出狱。9月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央军委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领导敌后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战争。

  1941年1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秋任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1944年夏任中共中央代表,同林伯渠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谈判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没有结果,但王若飞的才华得以展示。中共中央南方局改为中央重庆工作委员会后,王若飞任书记。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促进国内团结,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毛泽东决定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谈判。临行前,中央多次开会研究毛泽东是否亲自去及去的时机问题。

  1945年8月25日,王若飞由重庆飞抵延安,连夜向毛泽东等七个政治局委员汇报了蒋介石的动态和重庆的情况。经过全面分析,在第二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表示:“可以去,必须去”, “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

  1945年8月28日下午,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张治中的陪同下,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不计个人安危,带着争取和平民主的美好期望,在解放区人民关心、优虑的目光中登上了去重庆的飞机。

  毛泽东亲自来渝,出乎蒋介石、国民党当局的预料,在社会上更是引起巨大反响,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欢迎。作为中共谈判代表,王若飞受到社会的广泛注意。在谈判桌上,他作为助手与周恩来配合默契,以巧妙的斗争艺术、高超的谈判技巧、犀利的语言,阐述了我党的立场、观点,常常使国民党代表无言以对。经过43天的艰苦努力,1945年10月10日,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代表正式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通常称为《双十协定》),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后,王若飞与周恩来继续留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6年1月,王若飞和周恩来等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同乘飞机返回延安途中,于山西兴县黑茶山机毁遇难。

  第37章 在烈火中永生的——叶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叶挺先后被软禁在江西上饶集中营李村、广西桂林、四川重庆;1942年12月,又从重庆转押至湖北恩施,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叶挺的长子叶正大,在父亲遭受磨难时,为了照顾母亲,留在家乡;次子叶正明和三子叶华明以及小女儿叶扬眉为了安慰父亲,一起陪父亲软禁了三年。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