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聂华苓回忆录:三生影像_聂华苓【完结】(33)

  他们怎么考你?你紧张吗?我问。

  当然。我极力镇静。你的成绩并不特别重要。他们要的是全才的人。你的头脑,你对世事的看法,你的人生态度。好几个人问你各种问题。有个美国石油大亨问我:假若联邦政府将石油企业国有化,你认为怎么样?我说:那对石油企业,对我们国家,都会造成大难。他桌子一拍说:好!好一个小伙子!十二个候选人,每人四个钟头的口试。大家都很紧张,等着结果。最后,他们要我们站成一排,宣布录取结果了。一个名字,又一个名字,又一个名字。我没听见第四个名字。我问旁边那个人,他说:我也没听见,好像是Engle。

  那正是1933年。在牛津三年之中,一半时间研究,一半时间游历欧洲。他结识了欧洲知识分子。那儿和黑土地的爱荷华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他在德国住了两个夏季,目睹希特勒的纳粹兴起,和人们对纳粹迫害的恐惧。他写了《心火怒焚》(Break The Heart’s Anger),那是一本完全不同的诗集,他对美国从心灵的赞美转向批判的呼吁。──1934年12月9日,他应NBC电台之邀,在英国向美国广播:

  我要向你讲话,美国,因为你是我血液、语言、生长的故乡。我特别要向我同年的男女讲话,因为我们是同一代的人,知道我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我们是美国最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亲眼看到童年的美国,如何发展到极端挥霍无度大腹便便的生活,我们也看到那种生活的毁灭性。我们正在极薄的游移不定的历史边缘,它可弯向不可挽回的过去,也可转向坦荡的未来。

  ……

  今天,我身在这细雨迷蒙的伦敦,美国第三次狂风暴雨又降临我们头上了。这一次最猛烈。第一次是本土对异土之争。第二次是本土南北之争。这一次是我们自身逐渐衰退,不知不觉陷入大乱。病毒深深侵入我们的血液,渗透我们的骨髓。

  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肩负责任。我们的艺术家正在创立新的精神生活,也就是新的美国艺术,其他的人必须建立一个新社会。

  美国呀,你变成了世界的小丑。你有新鲜爵士乐,你有新鲜玩笑。但是,你不能就这样开开玩笑混过去了。你的头埋在沙里,如何能看清未来。抬起头来,朝向清明强烈的美国之光,你可以看清遥远的未来。

  在这儿,在欧洲,我想到你,在维也纳,饥饿的面孔整天看着武装队伍迈步过去;在罗马,我站在古剧场前看着另一个恺撒举起另一面军旗;在慕尼黑,我看见一队民兵宣誓流血与光荣。在可爱的南笛若(South Tyrol),整整一星期,一列一列的火车载着身佩刺刀的士兵和大炮驶过去。

  《三生影像》 从玉米田来的人(4)

  美国呀,你能否从这现象中脱身而出呢?你是否要读读超越物质世界的梭罗(Henry Thoreau)呢?是否要读读列宁和基督呢?我坦率直谏,你要有举目世界的作风──生产利民的物品,人人有工作,国泰民安,世界大同。

  美国呀,那就是你的新生活,我们这一代人要实现的生活。不论多么艰辛困苦,不论多少抗力,我们都要实现的生活。假若不成功,我们就会陷入已逝的深渊,一蹶不振,我们还会拖着全世界一同陷下去。

  我们的艺术,我们的文学,也将随你兴衰。我反抗,我挑衅,我请求,建立我们美国的新生活吧。它将展现在美国的新艺术中。美国的新诗将歌颂它,用印第安语言的宝藏,爵士音乐的韵律,俚语俗言的俏皮来歌颂它。

  在这牛津古城,我们许多人展望那样的生活,内心听到那一首歌。那首歌今天正在美国谱出。把你的耳朵贴在地上听吧。美国呀,再一次建立起来,那首歌将高声响遍你的土地。

  Paul就是怀着那样的理想,于1936年从牛津回到美国,那也就是他终生献身的使命。在21世纪的今天,他仍然要说同样的话吧。

  Paul从牛津大学回到爱荷华时,已经结婚,岳父问他要干什么。

  他说:写诗。

  写诗?那也是工作?

  1937年,他应聘在爱荷华大学教课。有一门创作课,六七个学生。Paul用他一贯的反讽语法形容他当时的学生:“平庸得特别耀眼。”

  他告诉我:上了第一堂课,我就有一个确切的构想——我要把爱荷华的文学创作发展成美国的文学重镇。

  他的构想实现了。

  1943年,Paul接掌“爱荷华作家创作坊”以后,主动到处招揽有才华的年轻作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学生上门。那时美国只有爱荷华大学有作家工作坊,许多专心写诗、写小说的人要到爱荷华来。作家工作坊分别成为小说工作坊、诗歌工作坊。

  Paul已经出版了几本诗集。他认识一些当时有声望的作家诗人,要他们不断推荐年轻的写作人才。因此,到爱荷华来的,几乎全是顶尖人才。他也延揽一些有名的诗人和小说家来教课,教课的时间比一般教授少得多,有充裕的写作时间,任期只有一两年。学生可以不断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家。Paul又创设了几门新课:诗的形式、小说形式、现代欧洲文学、当代文学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参军打仗的人都可拿到奖学金。许多有文采的年轻人,经过战火的锻炼,死亡边缘的感悟,忍不住要写诗、写小说,都涌向“爱荷华作家创作坊”。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