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_李连利【完结】(61)

  虽然只是一部色情小说,但这部作品文学水平高出同时代同类作品不少。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当时的市井文学来说是一种催动。另外从本书中也可以看出唐伯虎的某种思想。由书名我们就可以看到,唐伯虎儒释道三合一的信仰,使他将三者的精华留在其身,能够站在客观者的角度来批评一些丑恶现象。

  唐伯虎对儒释道都进行过批评。对于儒家,他的诗词本身就是一种批判,对于佛家道家我们可以举一些实例。

  对道士,他写过《讽炼金方士》:

  破衣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君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对于道教经典著作《列仙传》,他讽刺道:

  但闻白日升天去,不见青天走下来。

  忽然一日天破了,大家都叫阿哙哙!

  第一首诗简单明了,我们日常生活也能碰到过。有的人看手相、看面相、批八字,说人家何时富贵,但算来算去却算不出自己何时不必风餐露宿。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炼金道士”,四处说教人家炼金烧银,为何不自己烧些用,这么辛苦作甚。

  第二首则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只听说有人“升天而去了”,却从来没有看到一个神仙走下来。如果说神仙长生不老,即使仙人不结婚不会有计划生育问题,但每个大人物死了就成神仙,那么天上容纳得了吗?如果有一天天上仙口大爆炸,容纳不下这些人了该怎么办?其实,世上根本没有神仙,假如有一天人们都知道了这种道理,肯定会羞得大叫“阿啥啥”。

  由此可见,唐伯虎崇信的是道家而非道教。对于一些佛教徒的行为,唐伯虎也进行了严厉批斥,正如《僧尼孽海》书中的第一首词,便如此批判:

  漫说僧家快乐,僧家真个强梁,

  披缁削发下光光,妆出恁般模样。

  上秃牵连下秃,下光赛过上光,

  秃光光秃秃光光,才是两头和尚。

  两眼偷油老鼠,双拳叮血蚂蝗,

  钻头觅缝唤娇娘,露出佛牙本相。

  净土变成欲海,袈裟伴着霓裳,

  狂言地狱狠难当,不怕阎王算账。

  “披缁削发下光光”这句很有意思,明明是上面光光,他却说“下光光”很明显,是在讽刺那些表面上出了家,但身体却还在俗世的人。更近一步地说,就是一切台面上正义道德油光光,台面下却是污浊、下作、脏兮兮的人。对此,唐伯虎怒骂道“妆出恁般模样”。第二段的四句话更是有趣,两头光光是和尚,唐伯虎崇信佛教,他不可能对佛教进行攻击。此处仅仅是攻击那些穿着袈裟的假和尚而已。如果说第二段是损,第三段就是开骂了。第四段,则是对这些假信徒的诅咒。

  由此可见,他反的不是佛教,而是佛教徒中的一些害群之马而已。

  第35章 六如居士逃禅仙 (9)

  5.民间唐伯虎形象欣赏:卖画

  某年夏,唐伯虎一个人去西湖游玩。路程当中,忽见一个酒肆。因为天气燥热口渴难耐,唐伯虎便进了酒馆想解解渴。把酒欢饮之后,刚要结账,往兜里一掏。“哎呀,不好!”唐伯虎尴尬地四处张望,想看看有没有熟人,但个个脸生,连个半熟脸都没有,不由得轻声叹道:“哎,忘记带钱了!”正准备接钱的伙计一看,笑脸立刻沉了下来。

  “小二哥!来得匆忙路急,哈哈,忘带了酒钱!”唐伯虎抱拳拱手,脸色发红,带着歉意。

  “哦?这位客官。忘带酒钱啦?呵呵,您这种人我们经常遇到!”

  “小二哥!我可不是诳您,真是忘带了酒钱,要不然这样吧,咱们赊账,我把我的名姓和住址都给您,待回去之后必当奉还!”唐伯虎满脸堆笑。

  “哟哟哟,我知道您老是叫猴七还是叫马八呀!您的住址?呵呵,乖乖,您写个兔子大街窝边草二门儿,我哪儿找您去呀!”伙计的样子特异得令人气愤。

  唐伯虎闻听,满脸难看,心怦怦地跳,四处观望,生怕被熟人看到。也是着急,再加上天气炎热,唐伯虎额头大汗涔涔,一热,唐伯虎便摇摇扇子。“嗯!有了。”唐伯虎连忙恢复了往日的英姿飒爽。他将腰间的纸扇抽出,啪的一声打开,底气十足地笑道:“哈哈,伙计,你来看,我用这把扇子抵你的酒钱如何?”

  小儿一听,连忙凑上前一看,不禁冷笑道:“就您这把破扇,一不镶金二不裹银,再看看扇子上的画这是啥呀?给您四个大字‘什么玩意呀’!呀是感叹词,白送您!”

  “啊!”唐伯虎一听勃然大怒,可转念一想,“慢,我欠人家酒钱,是我不对,我唐伯虎绝不能做吃霸王餐的事情。他是一个小二懂什么,这么多人,肯定里面有高人,我何不高声叫卖吸引懂行之人呢!”

  想到这里,唐伯虎把扇子一摆,冲着众人笑道:“各位远方的朋友,近处的乡亲,因我一时着慌忘了带银两。小弟愿将手中的扇子折价卖出,纹银五十两!”

  众人一听,全都放下了筷子,纷纷上前看这把纸扇,凭什么值这么多钱。看罢,众人皆摇头而去,连声高叫:“什么玩意,什么玩意,甭说五十两,就是五文钱也不值!”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