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风云_闪烁【完结】(1731)

  虽然在服役期间,H-82也接受了多次改进,但是主要针对电子设备,即以提高其作战应用范围为主,而不是延长服役时间。

  按照中国空军的规划,H-82将从二零一八年开始退役,到二零二三年全部退役。

  从服役时间上看,H-82仅有H-56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并不是说H-82没有H-56先进。在基础技术上,H-82比H-56领先了差不多二十年。

  H-82悲剧般的命运,主要与其装备数量有关。

  要知道,H-56在生产线关闭的时候,总产量接近三千架,而在H-82服役时,H-56的装备量都接近一千架。

  正是相差悬殊的装备数量,让中国空军保留了H-56,放弃了H-82。

  白了,如果H-82在七零年代定型量产,在八零年代达到了一千架的产量,那么后来遭到淘汰的肯定是H-56。

  当然,对H-82构成直接威胁的不是H-56。

  别忘了,中国空军投资研制H-82的初衷就是用其取代服役了二十多年的H-56,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便H-82算不上理想,中国空军也肯定会在冷战期间采购足够多的H-82来取代H-56。

  导致H-82悲剧命运的是另外一种轰炸机,一种更加先进的轰炸机。

  第二百三十二章 隐身时代

  在研制H-82的时候,中国空军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即轰炸机在以防空导弹为核心的现代化防空系统面前遭遇的生存难题。

  可以说,防空导弹问世,让轰炸机再也不可能像大战期间那样,飞到敌人的头顶上空投下炸弹。在与强国的战争中,别说是笨重的轰炸机,即便是灵活的战斗机,在敌人的防空系统面前也没有多少生存机会。

  早在七零年代初,中国空军就做了一次模拟演习。

  在这场演习中,中国空军出动的所有轰炸机均在飞抵目的地之前被防空导弹击落,没有一架轰炸机突破严密的防空网。

  显然,轰炸机能否存在下去,关键就得看能否找到提高战场生存能力的办法。

  巡航导弹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轰炸机的生存概率,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就是,防空系统不仅仅包括防空导弹,还包括防空战斗机。

  轰炸机能够在数百公里之外发射巡航导弹,那么敌人的防空战斗机照样能够飞行到数百公里之外拦截轰炸机。

  此外,巡航导弹也同样面对着突防困难的问题。

  这就是,巡航导弹飞行速度并不高,而且不具备机动规避能力,只要被发现,也很容易被防空导弹击落。

  事实上,在空射巡航导弹问世之后,中德都在大力提高拦截巡航导弹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增强防空系统拦截巡航导弹的能力并不是难事。

  显然,巡航导弹只是一种改善了轰炸机生存能力的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轰炸机容易被击落的问题。

  正是如此,在研制H-82的同时。中国空军也在积极寻求提高轰炸机生存能力的方法。

  说白了,就是研制另外一种更加先进的轰炸机。而且明确要求这种轰炸机具备突破敌方现有、以及正在研制的所有防空系统的能力。

  与H-82不同的是,中国空军在该项目上没有公开招标。

  主要就是,当时中国空军已经找到了一个增强轰炸机生存能力的有效办法,只不过其实现难度极为巨大。

  这就是:雷达隐身。

  现代化防空系统、特别是远程防空系统的核心都是雷达,即雷达是探测空中目标的主要手段。虽然红外探测设备与高精度光学设备也能探测到空中目标,但是这两种被动探测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天气的影响非常明显,探测距离极为有限。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探测手段能够取代雷达。

  这样一来。如果能够避免被敌人的雷达发现,那么就能突破敌人的防空网。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问题是,实现雷达隐身却不容易。至少在二十世纪七零年代。即便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磁技术的中国。要让作战飞机实现雷达隐身也要面对很多必须攻克的技术难关,而这意味着需要投入巨量的科研经费。

  所幸的是,在七零年代初。中**方就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的隐身飞机项目与载人登月工程有关。

  这就是,在载人登月工程中,需要对飞船进行准确定位,而且需要持续跟踪,而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雷达来定位跟踪。当时。航空航天部的几名电磁专家搞出了一个雷达反射特征的数学方程式,其目的是通过这个方程式来大致估算出宇宙飞船反射的信号。以便对飞船进行断续跟踪,而不需要让雷达一直照射宇宙飞船。后来,正是这个方程式,打开了雷达隐身的大门。

  说白了,通过这个方程式,就能估测出任何一个物体的雷达反射特征。

  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雷达反射的特点,通过特定的手段来消除、减弱反射信号,或者是改变电磁波的反射方向。

  再进一步,如果雷达没有收到目标反射的电磁波,也就无法发现目标。

  也就是说,目标在此情况下就实现了雷达隐身。

  一九七三年,在顾祝同的亲自过问下,中国空军启动了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工程,并且把研制工作授予了当时在国内还不太有名的贵阳飞机制造公司,并且在贵州赤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