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风云_闪烁【完结】(445)

  当时,总共有六十二名日军飞行员出征。

  这六十二人中,没有一个人留下家书,也没有一个人留下遗言。

  可以说,这是一次极为悲壮的行动。

  当时,甚至有部分飞行员放弃了降落伞包与自卫手枪,以此表示将与敌舰同归于尽,绝不苟且偷生。

  只是,这次攻击并没有取得山口多闻想要的结果。

  二点半左右,日军机群逼近了西太平洋舰队。

  可惜的是,日军飞行员还没有看到中国战舰,就遭遇了二十多架防空战斗机,护航战斗机立即被打散,飞在前面的俯冲轰炸机也遭到攻击。紧接着,第二批防空战斗机到达,开始攻击鱼雷机群。

  防空战斗机能够及时到达,与中国海军的一件秘密武器有关。

  这就是防空雷达。

  大战爆发前,中国就研制出了雷达,并且首先装备海军。当时,中国海军中,包括航母与防空巡洋舰在内的所有大型战舰都配备了雷达。更重要的是,雷达已经在中国海军中服役了将近一年,可靠性已经得到了验证。

  雷达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此外,日军没有雷达,也就不了解雷达的性能。自然不知道在有雷达的防空作战中该怎么打。

  结果就是,日军机群依然从高空进入。

  离西太平洋舰队还有一百多公里,日军机群就被雷达探测到了。正是如此,防空战斗机才有足够的时间,从容面对来袭敌机。

  虽然在护航战斗机的拼死掩护下,有十多架日机突破了防空战斗机的拦截,但是这些日机还要面对凶猛的防空炮火。

  最终,没有一架日机成功突破,也没有一架日机对中国战舰构成威胁。

  “飞龙”号的反击落空,轮到西太平洋舰队出手了。

  三点不到,在应付了日军的反击之后,李向龙下达了攻击命令。首先出动的不是攻击机群,而是侦察机。

  原因很简单,李向龙也不知道“飞龙”号在哪。

  更重要的是,战斗已经打了几个小时,如果“飞龙”号全速规避,此时已经在一百多海里之外了。

  当时,李向龙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让紧急出动的侦察机盯住返航的日机。

  虽然李向龙不清楚“飞龙”号的在哪,但是他有一种预感,即“飞龙”号离西太平洋舰队不会太近。

  问题是,日机没有返航。

  这下,问题来了,侦察机没有办法跟着日机找到“飞龙”号。

  所幸的是,李向龙早就有所准备,派出了足够多的侦察机,而且把侦察半径定为侦察机所能达到的六百公里。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将重点在“苍龙”号北面搜索。

  可以说,这个部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点二十分左右,一架径直向北飞行的侦察机发现了同样正在向北全速航行的“飞龙”号航母,以及伴随的两艘战舰。

  只是,此时的距离已经接近六百公里了。

  要知道,不管是“雪雕”、还是“蜻蜓”,在标准挂载的情况下,最大作战半径也就只有六百公里。事实上,按照海军的战术守则,还不到六百公里,因为这是把返航后的十五分钟余油算进去的结果。

  问题出来了,等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飞龙”号肯定在六百公里之外了。

  只是,李向龙没有放弃。

  四点二十五分,李向龙下达了攻击命令。按照他的要求,“雪雕”只挂在二百五十公斤级航空炸弹,而且优先起飞;“蜻蜓”则用翼下挂架挂载两枚一百公斤级炸弹,执行水平轰炸任务;护航战斗机则留在最后面起飞,因为战斗机在挂在了一具副油箱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能达到八百公里。

  这么安排,体现出了李向龙的才能。

  要知道,在所有战机中,只有“雪雕”在用腹部挂架携带炸弹的情况下,没法携带副油箱。选择二百五十公斤炸弹,主要是减轻重量、降低飞行阻力,在理论上能把航程延长两百到三百公里。

  显然,这两百到三百公里至关重要。

  按照鱼雷攻击机执行水平轰炸任务,也主要是在挂载了鱼雷之后,鱼雷攻击机的作战半径不会超过六百公里。也只有挂载小心炸弹,才能挂一具副油箱,把作战半径提高到八百公里以上。

  可以说,这是一次极限半径上的攻击行动。

  只是,这次攻击没有鱼雷攻击机,只有俯冲轰炸机与水平轰炸机,而关键是俯冲轰炸机能否一举得手。

  所幸的是,“飞龙”号上也没有剩下多少飞机了。

  虽然在理论上,“飞龙”号能够搭载七十多架战机,但是为了保证航空出动率,最多只能搭载三个中队的作战飞机,而且每个中队的常用飞机只有二十架,此外还各有一架备用飞机。

  也就是说,“飞龙”号只搭载了六十三架飞机,其中只有二十一架战斗机。

  在反击的时候,“飞龙”号已经出动了十架“零”战。

  也就是说,还只剩下了十一架战斗机。

  要知道,李向龙派出的护航战斗机多达二十四架。

  五点五十分,攻击机群追上了“飞龙”号航母,这场震惊世界、也改变了西太平洋战局的海战中的最后一场战斗打响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