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色警戒之民国_华丽的虚伪【完结】(452)

  而正是有了世界第二的军工业基础,随后才有无数的坦克大炮参与反击德军,没有这些工业的支持,光凭盟国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武装起一千两百万的军队,用人海去填补德军的装甲优势。

  中华现在正是和苏联一样,致力于发展国内的工业能力,努力追赶西方列强。二十几年的工业建设,已经不是英法如今的工业能力可以比拟的。也完全把苏德甩开。几十亿资金毫无保留的投入,从全世界收购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和美国比比工业能力。这是陈绍的一个执念,他要创造真正的中华奇迹。

  如今这个目标距离中华已经不远了,如果要公开所有国家的工业能力,中华已经可以和美国扳扳手腕了。特别是在造船业上,完全不嘘美国。就算美国再牛,也比不上红警基地。几天就可以搞出一个造船厂,还近乎于白捡,你美国再厉害也没有用,超过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可以一个月下水一艘航母,七天下水一艘万吨货轮。中华全力爆发也不弱,在造船工业方面,二十几年来,陈绍培养了几十万造船工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每年快速递增。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天都有大型货轮下水。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有建造军舰的经验。一旦转成战时经济,那真的可以实现,下军舰如同下水饺。

  十年变迁,在发展造船工业时,中华从未停止过其他工业发展,军工生产也随着德国的军备扩张而渐渐的加大生产速度。一天几千万颗子弹的消耗,也让中华的军工业持续的工作着。

  平均来算,一个士兵一天两个弹夹的射击量,不管是预备役还是现役,不管是武警部队还是后备力量,都是一样。一个弹夹就是八发子弹,加上机枪、冲锋枪子弹的消耗,消耗子弹如流水。

  当年就有人向陈绍提出建议,将实弹射击训练变成一个礼拜三次就行,不过被陈绍拒绝了。如果是和平时期,不用别人说,陈绍也明白。但随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已经不是省一点的问题了。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没有任何的取巧之处。士兵能提高哪怕半分的战斗力,都十分珍贵,完全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而且战车工厂生产出来的弹药,十分的廉价。子弹这种东西,完全都是自动生产。人工的步骤只有封箱装车运走而已,就连质量检验都不需要。只要有十个战车工厂连续生产子弹,这样的弹药消耗,完全不算什么。而且弹壳都是回收利用,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或许用自建的军工厂生产一颗子弹需要一分钱,而用战车工厂生产十颗子弹,也只需要一分。这里面还没有算上人工节约出来的成本,这个帐,陈绍算得来。比如说,全国所有的军队训练,每天消耗子弹3000万,假如说十颗子弹要一分,那就是三万中华币。而一年子弹消耗的费用就是一千一百万中华币。

  喂枪法是必须的,陈绍也不得不如此,他另可多浪费点金钱,也不愿意士兵多增添伤亡。而且到是实战中,一颗子弹打死一个敌人,和十颗子弹打死一个敌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陈绍也不奢望每个士兵都是神枪手,都能百步穿杨,但最少要保证有效射击内的精确度,不说爆头,命中要害是基本要求。至于那些超过有效射程,那就只能看士兵们的发挥了。

  士兵的枪法从当初保安团成立以来,就百般强调,一直沿用至今。老兵等现役部队,实弹射击或许没有那么频繁。而新兵,每天的训练科目有一点亘古不变,实弹射击。

  红警基地对陈绍帮助甚大,这些年来,陈绍一直在关注基地的升级情况。他可不想到二战后期或者到二战后红警基地的再次升级,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陈绍最关心的是红警武器还有民用单位,这些年陈绍经过了详细的计算,发现,红警基地的民用单位才是最有价值的。不说成本之类的问题,就是里面的科技,就是对陈绍最大的帮助。这些科技都是成熟的科技,并且都可以大规模生产。这对中华的各领域科技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红警武器装备陈绍期待了二十几年,他的胃口始终被吊着,他不清楚这样的情形还要持续多久。陈红左一句右一句都是:“还未达到升级条件。”这句话也差点成为陈绍的魔障,陈绍也经常自我安慰:等待的人会有好东西,来得太快都是水货。

  陈绍只希望二战打得正火热时,红警基地能升级就行。只不过升级的契机来得很快,很快。

  第二百六十二章 战争与利益

  十年的发展,让陈绍可以说得上是雄心勃勃。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能够横扫八荒,立下不世功业,成为千古第一人。特别是一国之尊,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物质上的追求,有的只是那颗创造千古霸业,使自己流芳百世,受后人敬仰。

  陈绍也不列外,因为他也只是一个人,登上神坛,不等于他就是真的成神。人都是有私欲,这是无法否定的。只不过私欲的目标因人而异,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欲望也一样,实力有多大欲望就有多大。陈绍也不会达到那种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境地,在这方面,陈绍一直都很理智,想得也很远。

  俗话说,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同理,很自然,一个不想为国为民开疆扩土的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皇帝。一个为国为民,一个开疆扩土,陈绍把为国为民放在了第一位。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为国为民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现如今他要考虑开疆扩土了,二战就是最好的机会。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