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火中原_华人【完结】(465)

  师爷劝道:“大人,这些洋人开着如此铁甲舰船,如奔马般跑在我们前面是好事情啊。”

  “嗯?何以见得?”

  “大人,您想,这次沿河东来的是新封的洛阳王的水师,我听说带队的虽然不是他手下的四大天王,但是这个秋永年也是有名的战将,而且现在说来名义上也是我大清的总兵。”

  “哼,这些叛匪,老子这些年拼死拼活的,现在才是个副将这些造反的乱党,一夜之间封王、封疆……真是苍天无眼,倒是造反有理了?”

  “嘘,大人,低声,不可抱怨朝廷,不过,徐王的这些人占据京津,威逼朝廷,朝廷怕是不得已为之。不过,他们千里勤王,剿灭了犯阙的英法逆洋,确实也是立下了不世功劳,但要求的封赏确实也重了些,而且有胁迫、逼宫之嫌。”

  “哼,得了朝廷如此厚恩,不思报效,马上兴兵犯皖,真是贼性不改!”副将恨恨道。

  “大人,也不可以如此说,如今这天下大势到底如何,我们谁也说不清。袁大帅命令我等增援临淮关,迎战豫州乱党,可是现在他们名义上也是朝廷的军队,这个徐王现在还在北京,他完全可以说派水师、马队入皖是为了剿捻,甚至说是准备直奔金陵平定发匪巢穴。当初他们奔北京灭洋未得朝廷明令,其实当时实则是作乱的乱党,可是后来朝廷还不是重重封赏了吗?沿途未阻拦他们的地方也受到朝廷嘉慰。既然他们可以去北京平乱,现在已经是朝廷军队到南京平乱又有何不可?那洛阳王随时可以逼迫朝廷补发一个进军明诏,反诬袁大人阻挡剿贼,犯上作乱。即使朝廷心向袁大人可表面也不敢做的太明了,最多是不了了之。可是我们现在去碰那个如狼似虎的所谓‘中华军’,大人以为我们有胜算吗?”

  “这个……”

  “这个秋老虎,东来数日,当者披靡,颖州水师惨败,凤台、怀远坚城鸣鼓而下,穆腾阿大人的数千精锐马队转瞬间就灰飞烟灭……自古成王败寇,我们如果到临淮关外与秋老虎接战,如果战而不利,休说朝廷封赏,到时候被洛阳王硬指为犯上谋逆,那可就要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了啊。”

  “师爷,您所言极是,可是,袁大帅的命令……?”

  “大人,现在天助我也,刚才过的洋船,我看挂的是英吉利的旗子,很可能是上海来的助剿长毛的洋兵。这英国鬼在北京与洛阳王陆战吃了亏,可是他们船坚炮利,擅长水战,八成是派兵舰逆流而上找洛阳王手下的晦气去的。我们慢慢跟在后面,大队最好离得远一点儿。大人您刚才见到了,洋人的兵船是钢铁怪物,逆水而上跑的跟飞马一般,别说接战,就是撞到咱们的这些木船上,大人你认为可吃得消?不才刚刚见到他们船上的大炮,那炮管真是吓人……”

  “哈哈,这下秋老虎有得好瞧的了。我看他马上要变成霜冻的病猫了。嗯,看刚才洋船的阵势,两个时辰就能到临淮关,咱们慢慢跟在后面,天黑差不多能到吧?哎,师爷,你辛苦一下,到里面去准备准备咱们报功请赏的文书。”

  “大人,咱们还是小心,这洋人兵船虽厉害,但是徐王的水师也未必就一定战败,这个洛阳王也许……”

  “师爷,吞吞吐吐干什么?和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这个,”师爷凑近副将耳边小声道,“大人,这个徐王也许就是当世的朱洪武呢。咱们可得仔细点,要是今天他的手下连洋人的铁甲兵舰也接得住,大人,以后咱们可要为自己今后的日子好好盘算盘算了。”

  那副将吃了一惊。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师爷好一阵子,末了,文绉绉来了句:“受教。”

  第五卷 韬光养晦

  →第19章 - 临淮关←

  中午,海峡号驶近了临淮关水面。西面传来激烈的枪炮声。

  临淮关水面,排列着密集的清军水师战船。一道拦河铁索从南岸的城墙跨河连接到北岸的炮台。

  陈浩命令海峡号暂时停下,发报与秋永年联系。

  秋永年是在20日晨5点半带领部队继续东进的。仍然是水陆并进。出发后两小时,骑兵报告:蚌埠镇上的清军已经向凤阳和临淮关撤退。这让秋永年有些意外,他的印象中,蚌埠是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应该有清军重兵驻守才是。

  其实,此时的蚌埠仅仅是凤阳县下属的一个临河的镇子而已,位置虽然重要,但此时既没有津浦铁路也没有淮南铁路,其地位与后世不可同日而语。驻守此地的穆腾阿骑兵昨日在怀远城南岸遭到东进部队严重打击,此时闻听东进部队迫近,连忙向凤阳和临淮关方向撤走了。

  秋永年命令水路全速前进。顺风顺水,前进速度相当快。

  连日战斗,部队虽然士气仍然高昂,但是也有了些疲劳。弹药消耗也很大,虽然有船只的便利,可以携带较多的弹药,但是无法得到后方的补给。完全依靠自己携带的弹药战斗。特别是迫击炮弹,在攻克怀远的战斗中几乎消耗殆尽。加上沿途在凤台、怀远留下了一个团的兵力和大批的武器弹药,现在东进部队的攻击力已经大打折扣了。

  连日势如破竹,不仅姚大喜,连秋永年也有些不把前面的清军看在眼里了。

  临淮关曾长期为捻军占据,本是捻军在淮河中游的重要据点,炮台工事设施相当完备。今年春夏间,与袁甲三督率各路清军围攻临淮、凤阳,由于捻军驻守临淮关的高级将领反水投降才使得临淮关易手。同样在凤阳也是捻军内部的将领变节,才使凤阳府、县二城于夏初落入清军之手。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