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1060)

  但可笑的是,这些天子门生的进士当了官,把持着大明的朝政、经济、军事等等,大明的官场上是他们的天下。这是最主流的一股力量。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学生的原因而少贪污一两银子,而皇上更没有因此而将大权牢牢的抓住。

  相反不是天子门生只是举人出身的宋应星兄弟、孙元化、蒋秉采等却都围在了自己的身边。

  “回皇上,是唐周武则天的创举,当时的目的是因为陇西贵族反对立她为后的旧恨,为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而放手招官,并亲自殿试贡士。又使科举制度得到了加强和巩固。科举一开,贵族垄断要津的局面被打破,倒是开创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寒门取仕局面。而后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制度,而到了明代,才由我太祖定为制度。”

  朱由校一听。原来是武则天这头低能儿所办的事,不由的一阵鄙视。对武则天,朱由校是一点没有好印象,这头淫驴能办什么好事,养面首淫乱宫闱、杀亲子亲女灭绝人性,为一统天下将大唐军事力量给一一搞废,民生更让让他搞的不堪入目。这条殿试也就是再给读书人设个坎而已,什么寒门取仕,不过是个笑话而已。寒门吃个饭都成问题,能有几个人能请的起先生,买的起书,很得起墨?所争的只不过是与那些七姓九家十家的高门大伐,与一般的地主之间官僚分配方案而已。

  “人道虎毒不食子,那种连自己儿子都杀的毒妇,畜生都不如,她搞的东西。没有不是为了权术而为的。”

  “皇上看的倒准,唐代的科举,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所以各门阀当然有了当官的便利条件,这当然威胁着武则天的皇位,所以她才将殿试制度定了下来,将官员的选拔权自己掌握着。”孙承宗的话里,对皇上辱骂的话,倒是比较认可,千古是非凭人说,武则天为了权位不择手段,杀女争皇后之位,杀两子夺权,最后又将自己丈夫的家业全部霸占,自己称皇改国号,李唐遇到这样一个儿媳妇,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这殿试原来如此而来,先天倒是不足了。请孙老师说说具体的规程又如何?”今年就算了,三年之后,朱由校可不打算再要这个武则天这头淫驴留下的殿试了。

  “回皇上,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殿试在会试后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但授高下,分为三甲出身而不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而已。殿试由皇上亲自出题,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等次。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上需要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以往两次皇上您都是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读卷是读卷官在文华殿,至御前跪,展卷朗读毕,司礼监官接卷至御案,尔后读卷官们以次进读如仪。而后众官出至丹陛等候。待皇上御批状元、榜眼、探花毕,同其余各卷发出。而后传制唱名,口传三甲,皇上登临奉天殿,一一接见新科一甲三名。尔后张榜,赐宴礼部,及新科进士。并赐状元冠带袍笏。第六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殿试相当的复杂,明初时,太祖朱元璋始策问贡士于奉天殿,赐一甲三人进士及第,赐二甲进士出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其中二三甲进士各科名额不等,无定数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名次将一直跟随着这样考生一辈子。

  “然后呢?考中了进士不就是可以当官了吗?怎么分配?”

  “回皇上,一般来说,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考选庶吉士,皆为翰林官。共创或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国子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

  “好复杂啊!孙老师如此说,这殿试的考生,一个落榜的都没有,不过名次之升降,无有黜落,还都能直接的当官,那这殿试还有何意?”朱由校听着那个费劲,一阵的蛋疼,这折腾了半天,就是对春闱会试来了一个重新洗牌,只是再排排座次而已。劳民伤财为了哪般啊!殿试针对的圈子是已经入围的贡士,这些贡士只是在殿士上走个过场,把贡士的名称换成了进士的名称。区别就是你在贡士圈里所考的名次作废了,以进士为准。那管什么啊?这就是那头淫驴出的馊主意,别人是换汤不换药,这倒好,连汤都没换,直接的伸了要筷子在碗里搅和搅和,就端上来了。这就是为国取仕?那头淫驴的水平真丫儿的凹。

  “皇上此言差矣,殿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若干环节组成,三年一次严肃而又隆重有度地进行,其作用和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其一展示了朝廷对进士的高度重视。无论是殿试开考,还是读卷、传胪唱名、礼部赐宴与上表谢恩,皇帝临轩,仪式庄严隆重,官场及民间对于‘廷试三月十五、十八日传胪、二十二日谢恩、赐状元袍服,上皆视殿’所为何等隆重,何为?表达了皇上对新科进士的关爱与寄托。其二,激励进士为国效忠。凡进士及第者,统称天子门生,他们所感激的不是某人,而是天子,这对于‘恩出私门’而引起的朋党之争、沉滓泛起危及政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