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532)

  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是受了大明几世几代的军饷之家族,怎么能容忍一脚就被踢出这个体系,如今为了弥补前一段时间犯下的辽饷过错,已经放低放低再放低身段了,又是拿钱又是负荆请罪,但换来的却是如此结局。这是他们实在没法接受的。

  皇上这一把他们扔到蒙古的策略,让辽东将士深深的感到了屈辱。假设皇上就是让他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来个卸甲归田,光荣退伍,然后入关自谋生路,这已经是他们这段时间做的最坏打算了。但就这样把他们扔到蒙古利用了他们还不给钱,这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那就是朱由校做出这个决定的前提是什么?是他们已经在出卖了国家利益的情况之下。仅仅是假沦陷一事,就死了多少非辽籍的将士,造成了全国多大的恐慌。更不谈他们浪费国家这么长时间的辽饷,让多少老百姓省吃俭用的省了钱‘给’他们。所以辽将与皇上的矛盾实在是太大了,出发点也是大不相同,根本是无法调和的。

  现在莽古尔泰又从盖州折返而回,仍然在以前的右屯大捷的位置。扬言阿敏的耻辱,要在袁可立身上重新找回来。可能是为了配合莽古尔泰的嚣张,袁可立真的没有再来。但辽将们却不得不面对着莽古尔泰的催促,墙头草的特性让他们没敢给莽古尔泰有什么失礼之处。语言上保持着客气,行动上也是比较礼貌,就差没有过营劳军了。

  莽古尔泰也是表达着客气,投降的条件不变,虽然是催促不断,但没出一句恶言。这样郎有情妾有义的交流直到现在。

  现在辽将们在皇上如此回应之下,又要面临一次选择了,这个选择虽然难了点,一经作出,将没有任何后悔或者回头的路。皇上那边没有给他们留路,让他们背井离乡远赴蒙古,还要衣食无着。这条绑在大明战车之上的路子已经被皇上堵死了,皇上再厉害,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照拂。俗话说,你不仁我不义,所以,他们抛弃了那份对皇上兵力的恐怖感。道不同不相为谋,怕了你了,远远的躲开就是。所以他们转身面向了他们的新主子——建奴。

  但有一个条件,为了不与故主大明发生矛盾,所以请降后,能够移师金朝边线,不与大明相争。这样辽将们的聪明之处,既然皇上的战力非凡,为什么还要硬抗呢?惹不起,咱躲得起吧。

  此事不是莽古尔泰一人能够决定的,本来辽将们的投降,都是以后参与作战的前提,不管作战的对象是大明还是蒙古还是朝鲜,否则养兵何用,对作战对象还推三阻四的,这种兵将哪个敢要。但对方提出了这个谈判的重大条件,却让他不得不回报沈阳。

  大金对此次的辽将投降相当的重视,黄台吉更是从政治层面、军事层面出发做了深入彻底的研究。因为只要这些辽将投降了,政治因素且不谈,仅就地盘上,就将直接贴地了山海关,再无任何缓冲。更何况在军事层面上,此消彼长,把大明最精锐的辽将体系全盘拿下,变为已用,与大明的力量对比那是相当明显的,如此可见这帮辽将的重要性了。况且大金的朝鲜功略马上开始,有这帮人的冲锋陷阵,也可以减少大金的军事力量投放。基于此,黄台吉同意了这个意见。那剩下的就是具体小问题了。

  就这样,在大明国内尚不知情的前提之下,辽东将士毫无悬念的投降了建奴。

  九月十日,岱海,看着、听着老虎山方向不断传来、修路、驿站建设的进度消息,朱由校还是相当高兴的。但朝政的琐事也是相当之多。但总结了一个字,钱。

  因为税收制度的取缔,各地官府的公务费用出现了告急,什么这家的官衙漏雨了,那家的走水,这边没有钱去办公差了,那边连贴告示的钱都没了,等等等等,当然也不都要小钱,还有要大钱的,比如说宗室子弟钱粮的发放。

  伟大的太祖朱元璋,这小农意识的确不浅,所定的各种祖制也是遗祸不少,最厉害的,当然是他的宗室制度了。天真无邪的他,认为宋元之灭一个重要的原因竟然是,皇室的宗室不强,受大臣的左右。就是主弱臣强,皇帝得不到宗室藩屏。如果能够宗室满天下,那宋元就不会被灭。所以他必须打造一个大明No.1宗室,于是在有目的有预谋的前提之下,开始了他的宗室种马计划。太祖之所以成为太祖,并不是因为他多英明睿智,但军事能力的确是超一流的大家,但治世的经济能力等却无限的接近于草包,这点不仅是明太宗,许多的太宗均有如此,(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如此精明强干之人,军事能力强悍如斯,竟然被一个才智平庸的弟弟宋光军干掉了,被人家抢走了江山。直接导致了整个大宋的先天不足,元朝、清朝那能力不提也罢。(接着的例子大家自己去想想。)

  老朱家的种马计划从开始到最后都是相当成功的,质量暂且不谈,但数量上的确是世界上绝对的第一,这点可说是无人能及。即便是晋唐的十姓加起来都不一定是老朱家的对手。

  朱元璋本人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这也算是一炮走红,为朱家屹立在世界之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晋王府的庆成王朱济炫,则多达100多个儿子,且全部成活,接着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因为历史上没有统计过,到底是周文王的百子多,还有刘备的十三先祖刘胜中山王,也生了120个儿子,这三个人都是超级种马的人物,但到底最儿子最多,历史上也是争论不休。全老朱家的人多那么肯定的了,如此到了朱由校这里,已经是数不过来了。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