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二十四监_梦难成【完结】(660)

  而看着军方贴出的皇上给乱军机会的告示,一个个都大赞着皇上的仁慈。几万的参加宫变的京营官军都一个个的成了苦役,但没有祸及家小,如今皇上再一次开恩,那些乱民若再不抓住机会投案,真是死不足惜了,有这样的仁德皇帝,还要造反,真是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很快,整个陕西境内,这种告示都传了一个遍。

  大同,在接到了大捷和重新开工之时,那是全城欢呼。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这场大捷的东风了。仗打起来,谁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是个收场的时候。虽然说万岁仁慈,把四五十万人口的宗室子弟家庭的吃饭问题给解决了。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现在的大同是标准的工业基地,那铁矿、煤矿不停歇的开了一家又一家的,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找到了露天煤矿、铁矿,招人挖就是了,只要有本钱,再多都没问题。水泥作坊也可尽的开。其他的什么玻璃、卫生纸等作坊也开了不少,当然兵工产业更是在不断的增加着。为了应对西北战争,朱由校特地的把玻璃瓶弹的作坊设在了大同,但那样根本是一种浪费,汽油弹能用多少个?所以最后以制窗户和蔬菜大棚为主的大玻璃。战车的作坊也正在建,当然这些地方招人的程序太复杂了。有的是核心机密,所以招人关把的比较严格一些。

  首先是大明宗室子弟,其次是几辈子都是清白人家的有户籍之人。这一下几乎一半的人就因为这个户籍给卡住了。有的虽然在皇上发布的救命数、打折粮的政策里,看到了户籍的重要性,也办了户籍。但很可惜,年限不够。

  大同自己修路的也有队伍也是不断的在招人。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之下,一些宗室子弟有的也自谋生路。或者是进作坊当工人,或者是干点小买卖营生。这年头只要有人,就有消费群体,又不纳捐纳税,钱庄还给提供无息的贷款,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找准了门道,还是可以养家糊口的。

  但大多数的人还没有活计,只能守在大同城里。如今大捷的消息和复工的消息同时传来。这让许多的人都重新看到了希望。

  俘虏了如此多的蒙古人。一半得去建设天门城,那样这城的速度肯定是快啊。

  而且大同城外那堆的满满的‘水泥’,更让大家看得这底气更足。如今的水泥可是飞入平常百姓家了,不仅仅有条件的人在用,就是没条件的人,也是看得到的。到官道上踩踩那平坦光滑的水泥地,也就认识了水泥的神奇。那堆积如山的水泥。都是准备给天门城里盖房子用的,那样的房子得多结实。

  还有那一面面价比白银的玻璃,是当窗户用的,那边二万多头牛。只干活的时候当劳力用的、、、、、、所以城中的宗室子弟对这些是百般的期盼,如今可算是盼到了复工了,所以高兴的无以言表。在工部、神宫监的组织下,出了大同,奔向岱海。

  京城里这算是听到了皇上亲征以来最终的大捷了,归化城算一次,本来以为就差不多了。但没想到远在千里之外贸林丹又来捣乱,还出奇兵、找帮凶,把大明的榆林给占了,在里面死守。但凡是个人都知道守城轻松、攻城痛苦。但如今被皇上的三支亲军,白杆这、天雄和锦衣卫,一夜拿了下来。蒙古军丧尽天良的把整个城给烧了。

  现在不仅把那八万蒙古兵全军覆没了,而且皇上还打败了林丹部的六七十万蒙古兵,俘虏了几十万蒙古兵,十几万匹马,和几百万只羊,彻底的打败了蒙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势力,能抵挡住房皇上的收复河套地区的大军。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百姓们感到由衷的自豪,为了皇上而自豪骄傲。特别是皇上又拿出战利品二百万两银子,分别的奖赏战士、抚恤烈士、支援榆林,这是多么圣德的皇上啊。

  而满朝文武,在激动兴奋之余,都有一个问题在问自己,面对如此英明神武的皇帝,自己该如何自处?皇上宫变之前,是一种状态,但宫变之后,一步步的走向强势,手段也是变着法的越来越强硬。

  搞言谏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已经成了小儿科了,皇上是连搭理一下的意思都没有。用百姓的民生、君王的品性、社稷的安稳、军人的粮饷、民心的所向、、、、、这些东西都不管用了,想想看,连辽东将士的集体投降都不管用,自己这些当官的,又拿什么来要挟皇上呢?祖训?他已经开始动手了。先是农税的给免了,后是藩王政策,以后会是什么?这些都是大臣们在思考的事情。

  九月十八日,皇上带着净军、大汉将军们和孙承宗回到了大同。手下的天应军、锦衣卫们,都分到了榆林和天门城去了,在哪里一边的训练自己,一边的训练新锦衣卫,更是看守着俘虏。

  大同现在清静多了,满城挤的满满的宗室弟子们基本都去了,比走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了,但大同的商业还是比以前发达了许多倍,实业救国还是相当有道理的。许多的宫有作坊一开,必然拉动地方经济,这是肯定的。而且大同是全国修路运动中,最先受益的城市。岱海开发,也是必经之路,这人来人往的,哪里能不景气。

  这次住就在代王府了,看着这个府地,占地很大,前世的代王府收个门票钱都能收个手抽筋。如今却这样空着,不个效益也不是个事,朱由校打算弄个明国第一批博物馆,福王府和代王府都闲置着,不但不见钱,还得往里面不断的投钱,什么看守、维修等等。而让一些年纪大的不能动的宦官在这里经营着。赚两钱给他们养老,既办了善事,又省了钱,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以后净军们老了也有个依靠不是。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