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施琅大将军_安然【完结】(33)

  郑军北伐失败,陆军损失近半,仅将领就战死数十人。回到厦门,郑成功认真总结北伐失利的经验教训,正待重整旗鼓,清军已尾随追击而至。为保存实力,郑成功一面调兵遣将,整编操练将士,一面征集粮饷,修造船只,制造武器弹药等,严阵以待。

  在郑军北伐时,施琅趁厦门兵力空虚之机,多次主动出击,与留守厦门的黄廷交战,屡获战功。据《明清史料》福建巡抚刘汉祚上奏的《福建巡抚刘汉祚揭帖》所述,顺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被施琅多次袭击而损兵折将的黄廷,抑制不住心中的恼怒,率二千余名郑军士兵,乘战船从小崎登陆。黄廷将大队人马埋伏于小崎,然后分兵一支直接进入同安,行诱敌之计。施琅识破了黄廷的计策,于是将计就计,先派兵百余名前去骚扰,缠住黄廷的主力部队,自己则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了小股郑军,之后立即前去增援攻打小崎的部队,对郑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施琅因父亡弟殒而积攒了数年的怨气,在对郑军的拼杀中迸发出来,他杀入阵中,猛不可当。黄廷不觉心胆俱寒,不敢与之交锋,急忙下令退兵。施琅率军乘胜追杀,直抵海岸。郑军见形势急迫,争相上船逃命,慌乱中两船翻覆,船上郑军士兵尽皆淹死。这一战施琅大获全胜,斩杀无数,并缴获许多武器装备。

  施琅在郑军中曾与两个人不睦,一个是陈斌,另一个就是黄廷。顺治八年,施琅与黄廷曾为部下兵丁的争吵而发生矛盾,并因此加深了郑成功对施琅的不满,后黄廷又奉郑成功之命,率兵包围施宅并将其逮捕。现今陈斌已死,施琅与黄廷分别驻守清、郑双方斗争的相邻阵地同安和厦门,并且均为主将,正所谓冤家路窄。黄廷愤施琅以前擒杀自己的部下官兵,不顾厦门因郑成功北伐而兵力空虚,竟亲自率兵上岸袭击同安,却又一次损兵折将,败于施琅之手。施琅凭其勇猛善战,屡败黄廷,既尽了同安副将之责,也泄了心中之恨。

  施琅还利用郑军北上内部治军松懈之机,大事进行招抚活动,以瓦解郑军的力量,收效明显。据刘兴祚上奏的《福建巡抚刘汉祚揭帖》称,顺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二十一日,据同安副将施琅报:伪正兵镇左营都督佥事郭禄、游击陈昌、黄贤、伪援剿后镇副中军参将吴升、伪五军效用守备许壮、伪木武镇中军游击林胜,前来投诚。七月初二,又据施琅报称:招到伪副将王仕璋自中左携家眷,并都司王旭、家丁曾唐等共七名前来投诚,缴到伪怀远将军印一颗、伪总兵关防一颗、伪牌一张等情。……七月二十五日,又据施琅报:伪后提督下领班都司王兴国、伪援剿左镇右营下总班守备吕春,前来投诚。

  郑成功北征失败,实力大损,被迫退回厦门。清政府决定乘胜追击,企图在郑军喘息未定之机,攻取厦门,一举消灭多年来的心头大患。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福建总督李率泰亲临沿海各地察看形势,施琅、黄梧陪同巡视同安、浔美等各进攻厦门的前沿阵地。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清宁南将军达素率兵至泉州,调集各路人马,催促船只,配备兵员,准备攻厦战役。

  此时,西南抗清武装大势已去,郑军在进攻南京时又遭受惨败,整个抗清形势转入了低潮。郑成功不愧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危急时刻,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为迎接清军对厦门的进攻做好了一切准备。

  ***************

  *第五部分

  ***************

  清军与郑军在厦门海域展开激战,不习海战的八旗军以惨败告终。清政府除继续“迁界禁海”对郑军进行经济封锁外,还实行招抚恩养的新的策略,以分化瓦解郑军。同时,清政府认识到必须加强水师建设,这给熟悉风潮水汛的施琅提供了再次晋升的机会。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三月初一,郑成功率领众将士在金门“祭江”,表达誓死收复台湾的决心。郑成功的这次远征,将使他的名字在史册上永放光辉。

  ---------------

  扬帆启航郑氏收复台湾(1)

  ---------------

  由于南京一役清军大败郑军,便心生骄傲,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郑成功所损失的仅是陆军,而水师却毫发未伤,因而低估了郑军的力量,在战前单纯准备武力进攻,完全忽略了对郑军的招抚工作。郑成功攻南京严重受挫,将士伤亡惨重,这势必使郑军内部对坚持抗清产生消极影响,倘清廷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对郑军展开政治攻势,进行招抚,完全可能使郑军内部分化瓦解,更有利于武力进攻。然而,清军盲目乐观,认为此役即可重创郑军,海疆可就此安静,因而不仅在战术上不予重视,而且还放弃了对郑军实行剿抚并用的策略。清军在战略上的失误,客观上不但造成了郑军内部的稳定团结,而且还把郑军官兵逼向了破釜沉舟的绝境,反而令他们作战更加神勇。

  顺治十七年(1660年)五月初八,清军布置进攻厦门:由福建总督李率泰、海澄公黄梧督率百艘大型兵船出海澄港到厦门;由安南将军达素、同安副将施琅统率小型兵船,从同安港横渡高崎到厦门。是日,官兵皆下船待发,约定初十进兵。

  原本李率泰曾约广东碣石总兵苏利、饶平总兵吴六奇、南洋水师副将许龙率部赴闽,共同围攻厦门。吴六奇接信后,即会同两位将领整顿战船,统一旗帜颜色,准备出征。然而,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却以郑成功尚有战船在广东海面游弋为由,仍令三人驻守广东,后虽经吴六奇等人力争而得以入闽作战,但已延误了战机。当他们到达福建海面之时,厦门之战已结束两日了。吴六奇、苏利、许龙所辖之三镇清军,长期驻扎于沿海地区,是清军中仅有的较为熟悉海战之部队,而且已与郑军有过多次交锋,积累了与郑军作战的经验,他们未能参战,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清军的进攻力量,为清军惨败的原因之一。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