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_沈志华【完结】(361)

  周恩来说,毛泽东同志委托他汇报一下五年计划的总设想并且弄清楚,在苏联需要订购多少普通工业和军事工业的设备。他们规定普通工业的订购额为77亿卢布,军事工业为45亿卢布。毛泽东请求弄清楚,这个比例对不对,军事部分是否太大了。

  斯大林:这个数字太勉强了。我们甚至在战争时期也没有过这样高的军费。

  周恩来说,45亿卢布的军事订货是由以下各项构成的:60个师的装备9.85亿卢布,海军供货21.26亿卢布,飞机供货12亿卢布,等等。

  强调说,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军费开支与工业开支相比并不是这么大,军费部分少一些。

  斯大林:战时我们的军工生产约占40-45%,但现在中国并没有真正打仗。不过,需要保证空军和海军的供货。或许,毛泽东说的77亿对45亿卢布的比例是对的。

  周恩来告知说,1950年军费预算占整个预算的44%(12亿卢布),1951年占52%(80亿卢布),1952年占27.9%(66亿卢布)。五年计划对军事工业的投资(兵工厂、航空、坦克制造、舰艇制造)占全部工业设备的12-13%。如果斯大林同志认为,这个比例可以接受,那么,他们将按这个比例编制他们的整个申请单。

  斯大林:好的,这个比例可以接受。

  周恩来说,最初计划建设151项工业企业, 现在他们把这个数目缩小到147项,不包括军工厂(航空工业企业、坦克厂、造船厂)。解释说,这147个企业都不是军工企业,但可以为军事需要服务。

  斯大林:我们通常很少建新企业,尽量扩大老企业。这样比较节约。中国却相反,尽量建新企业,因为那里的老企业不多。战时我们把飞机修理车间变成飞机制造厂,把汽车制造厂变成坦克制造厂。我们广泛采用了各企业协作的办法,不同的企业制造不同的部件,然后把部件装配起来。中国也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这比建设专业工厂要容易。

  周恩来说,内战年代他们也采用协作办法生产轻武器,但现在他们开始生产重装备,为此必须打下基础。

  谈到如何弥补苏联向中国供贷和中国向苏联供货之间的差额时说,有3种弥补差额的办法:1、扩大中国向苏联的出口;2、支付外汇:美元、英镑、港币、瑞士法郎;3、贷款。问这3种办法中哪一种更合适。

  斯大林:也许,这3种办法全都要用。

  周恩来说,他们预定把对苏出口扩大到130亿卢布。 他们可以提供牲畜、皮革、毛皮、毛制品、丝织品、矿产、食品(大豆、油脂、茶叶)。

  指出在5年内他们可以筹集2亿美元,以及16亿英镑、港币和瑞士法郎。

  斯大林:最好是美元。英镑流通范围有限。港币问题需要同我们的财政部商量一下。

  苏联十分需要铅、钨、锑,希望增加这方面的供货。

  指出我们还可以进口苏联在其他国家采购的柠檬、桔子、菠萝。

  周恩来说,他们想从苏联获得的贷款总数为40亿卢布, 是这样安排的:60个师的装备9.85亿卢布;海军供货21.26亿卢布;采购橡胶1亿卢布;工业设备8亿卢布。

  斯大林:势必要给,但具体给多少,要算一下。我们提供不了40亿。

  周恩来说,这个数里不包括飞机。飞机的费用他们考虑用现金支付。

  斯大林:问题不在数字上,而在我们不能生产出这么多设备。 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因此,需要2个月时间。

  周恩来转到申请派专家的问题说,从1953年起中国需要190名新的财经专家,417名军事专家,140名医科等学校教师。此外,还需要军工专家,但这些问题还要研究。

  斯大林:这个问题要研究,什么专家,哪些专业、部门。我们要派,但派多少难说。

  在华苏联专家做出了成效吗?

  周恩来回答说,成效极大。

  问斯大林同志对提交的报告有什么意见。

  斯大林:印象良好。中国在成长。中国应变成亚洲的兵工厂。它今后应给其他国家提供专家。

  周恩来指出,报告里有一条附注:在停战的情况下,我们打算建立一支320万人的军队,102个师。

  斯大林:这很好。但这是最起码的。中国应当有良好的装备,尤其是空军和海军。

  周恩来:我们想保持150个航空团,共13000名飞行员。

  斯大林:少了,必须增加,需保持200个航空团。

  周恩来:那势必要增加飞行人员。

  斯大林:必要。也许要改为3团制师。师属机构少,可以节约。

  周恩来问,喷气式歼击机与螺旋浆飞机之间要不要保持一定比例。

  斯大林说,螺旋浆飞机要逐步淘汰,改用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的航速800公里。用螺旋浆飞机训练飞行员,然后改飞喷气式飞机。螺旋浆飞机一两年就要全部淘汰了。我们将向你们提供航速1000-1100公里的新式歼击机。在这件事情上落后不得。

  周恩来提出向中国提供生产122毫米榴弹炮、37毫米加农炮和76. 2毫米野战炮的技术文件问题。

  斯大林说,图纸可以提供。

  周恩来问,要不要马上建立坦克厂,还是先建汽车和拖拉机厂,然后将它们转产坦克。

  斯大林回答说,应当建一个坦克制造厂。这个厂还可以逐步扩大。至于汽车厂,则可多建一些。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