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案重审_尚小明【完结】(4)

  尚小明教授在该书写作过程中曾经先后改写了八次,而且每次都把书稿重新全部打印出来,仔细修改,反复推敲,尽量做到言必有据,引用史料句句有出处,件件有分析。据说有一次他曾经利用假期专门到海南岛三亚租了一间“三无房间”,即无电话、无电视、无网络,屏弃一切外界交往,闭门埋头著述。经过如此锲而不舍刻苦钻研,至少是五年磨一剑,八易其稿,才完成此书。这在当下学术界普遍急于求成,心态浮躁,而且常受到外界各种压力、干扰、引诱的环境下,对于一个中青年学者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我认为也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至于该书的论证、分析和结论是否都正确,宋案是否能算是真相大白,尘埃落地,我相信读者看完全书后,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学者之间也会见仁见智,若有不同意见,也不妨进一步讨论商榷,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王晓秋

  2017年12月5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公寓史海遨游斋

  第一章 百年宋案探究失败史检讨一 学术性探究屈指可数

  二 案情分析严重简单化

  三 核心证据从未真正受到重视

  四 大量已刊未刊史料未被发掘利用

  第二章 破解宋案谜团核心史料一 京师警察厅总监王治馨在追悼宋教仁大会上的演说

  二 宋教仁被刺案内应宅所获函电文件检查报告

  三 赵秉钧自辩电函及与记者谈话

  四 共进会相关已刊未刊文件

  五 几种关键的私家记述

  第三章 袁赵洪应亲疏关系之形成一 洪应案前“真史”追溯

  二 袁洪特殊关系由来

  三 洪假收抚共进会与应建立诡秘关系

  四 应经洪邀入京见袁

  五 赵与洪应之疏离关系

  第四章 洪应合谋杀宋惨剧之酿成一 沪上突现“欢迎国会团”与袁之应对

  二 洪秘密南下调查“欢迎国会团”

  三 “大题目”下所谓“要紧文章”之内涵

  四 洪应构陷孙黄宋“激烈文章”出炉

  五 构陷阴谋未果洪唆使应对宋“乘机下手”

  六 应提低价购买“八厘公债”变相索偿

  七 洪抛“燬宋酬勋位”诱饵

  八 应所谓“若不去宋”的确切含义

  九 “匿名氏”驳词与“救国团”通电

  十 洪以“债票特别准”诳应杀宋

  十一 应发杀宋“紧急命令”

  十二 洪决意杀宋深层原因

  十三 “神圣裁判机关”宣告文暗藏玄机

  第五章 袁赵与宋案之不同牵连一 构陷“孙黄宋”袁实为主使

  二 袁拒绝洪“收拾”反对党一二人建议

  三 “燬宋酬勋位”与袁无涉

  四 袁无须杀宋种种缘由

  五 赵说“与总统说明才行”与对付国民党无关

  六 赵函送“应密电本”无对付国民党目的

  七 赵卷入构陷“孙黄宋”阴谋及中途退出

  八 洪应利用“应密”策划杀宋与赵无关

  九 赵为“长保”总理权位杀宋是个伪命题

  第六章 洪匿青岛与赵拒出庭幕后一 袁纵洪逃离京津实情

  二 政府引渡洪归案失败背后

  三 赵屡请辞职自证清白被袁拒绝

  四 赵拒检厅票传实为袁幕后操纵

  五 洪赵不能到案真正原因

  第七章 牵涉宋案各人最后结局一 王阿法出庭作证及其后不知去向

  二 武士英落网及暴毙狱中

  三 应夔丞被捕、越狱及遇刺

  四 赵秉钧病死情形

  五 王治馨因贪赃枉法被枪决

  六 洪述祖落网及被处绞刑

  第八章 宋案最终判决及反思一 案情演变实记

  二 袁赵洪应涉案情节

  三 宋案冲击下袁之攻守策略

  四 国民党应对宋案的惨痛教训

  五 “二次革命”的必然性及意义所在

  第一章 百年宋案探究失败史检讨

  宋案发生已逾百年,百余年来,无论专业史学研究者,还是普通文史爱好者,对宋案真相的探究从未停止过,并且有愈来愈热之势。照理,历经百余年探究之后,宋案细节应当愈加清晰,离真相揭露应当愈加接近。然而,实际情况却非如此。时至今日,宋案探究至少存在四大问题:一是严谨的学术性探究屈指可数,二是案情分析严重简单化,三是核心证据从未真正受到重视,四是大量已刊未刊史料未被研究者利用。正是由于存在上述严重问题,宋案探究非但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反而离真相越来越远,甚至出现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等问题。因此,宋案探究已到了需要彻底清理并切实向前推进的时候。

  一 学术性探究屈指可数

  记述和探究宋案真相的文字,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各种史学专业书籍当中关于宋案的记述,第二类是各种专业学术期刊当中关于宋案的论述,第三类是各种非专业性书刊及网络文史爱好者对宋案的解读。

  第一类数以百计,几乎所有以“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世史”“近百年中国史”“中国近代政治史”“革命史”“政党史”“民国史”“北洋军阀史”等命名的书籍,以及宋教仁、袁世凯、孙中山、黄兴等人传记,都会述及宋案。其篇幅从寥寥数百字,到洋洋数千言,乃至数万言不等。其中比较重要者,中文方面,如谷钟秀《中华民国开国史》、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陈功甫《中国最近三十年史》、魏野畴《中国近世史》、孟世杰《中国近百年史》、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吴玉章《辛亥革命》、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黎澍《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八十年》、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李守孔《中国近代史》、李云汉《中国近代史》、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胡绳武与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朱宗震《民国初年政坛风云》、唐宝林与郑师渠《共和与专制的较量》、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张宪文等编《中华民国史》、朱汉国与杨群主编《中华民国史》、来新夏等编《北洋军阀史》、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吴相湘《宋教仁: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方祖燊《三湘渔父——宋教仁传》、陈旭麓与何泽福《宋教仁》、马震东《袁氏当国史》、陈志让《袁世凯传》、李宗一《袁世凯传》、唐德刚《袁氏当国》、侯宜杰《袁世凯传》、薛君度《黄兴与中国革命》等。外文方面,如北一辉《支那革命外史》、萱野长知《中华民国革命秘籍》、大东亚文化会编《孙中山革命战史》、片仓芳和《宋教仁研究:清末民初的政治与思想》、松本英纪《宋教仁之研究》、菊池秀明《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欧内斯特·P.扬《1912—1915年的袁世凯》、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刘吉祥(K.S.Liew)《为民主而奋斗:宋教仁与辛亥革命》(Struggle for Democracy:Sung Chiao-jen and the 1911 Chinese Revolution)等。各书关于宋案的记述,无论篇幅大小,普遍具有一个特点,即首先平铺直叙宋教仁被刺前后情形,然后就谁是刺宋主谋这个核心问题,几乎不加分析,直接表明看法,内容陈陈相因,材料大同小异。说到底,就是偏于记述,而非分析论证,因此,所述结论很难令人信服,甚至难以找到些许可以给人启发之处。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