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印度对华战争_[澳]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完结】(103)

  ]

  对中国来说,这就意味着苏联既要占有条约规定它可以占有的领土,“又要中国承认它违约侵占和企图侵占的中国领土都是属于苏联的”。俄国对谈判的态度等于是:“除了我们同意谈判的以外,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这同印度的态度一样,同样是中国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对这两场争端,中国的立场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中国从来没有象向印度正式明确保证准备接受麦克马洪线,而中国对苏联则明确表示尊重不平等条约。道理是很清楚的。不管条约是平等或不平等的,那些划定中苏边境的条约是当时中国政府签订的正式和合法的协定。但中印边境则没有这样的法律基础,在麦克马洪同西藏人达成的协议中,中国并不是签约的一方,而且中国从一开始就不承认该协议。中印边界的西段更是从来没有划定过的。

  俄国人可能把这些细微的区别看作只不过是中国人模棱两可的官腔,其目的是为提出大片领土要求铺平道路。周恩来在一九五九年九月八日致尼赫鲁的信(该信抄本第二天也交给了俄国人)中写道:“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对中国西藏地方执行侵略政策的产物,从未被中国的任何一个中央政府所承认,因此肯定是不合法的。……中国怎么能够同意强迫接受这样一个丧权辱国、出卖领土、而且这块领土又是如此之大的非法界线呢?”赫鲁晓夫及其顾问们对中国已不信任,他们不懂得:中国讲过他们永远不接受“强迫接受”的东西,但是当中国在谈判桌上同对手处于平等地位谈判时,则可能完全愿意接受它。同印度一样,苏联把中国反对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的论据看作是中国对该线以南的领土提出要求。如果鼓励中国向印度提出这种要求,那末中国对丧失给沙皇的土地也接着就会提出要求——先是达旺,然后就轮到海参崴。因此,在俄国人看来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支持印度的立场。

  到了六十年代,当领土问题已成为中苏争端的一个因素的时候,印度和俄国的立场就更加类似了。苏联同印度一样,拒绝全面地重新谈判边境问题。象尼赫鲁一样,俄国人一再表示他们愿意,甚至是渴望同中国讨论对边境进行微小的调整,但拒绝进行全面的边境问题谈判。一九六四年《真理报》写道,没有人否认“沙皇政府是执行了掠夺政策,中国皇帝也是竭力采取这种政策的,[但是]目前的边界是由实际生活和条约定下来的,也不容忽视”。中国早已很清楚地说过,他们准备尊重旧条约,但俄国象印度一样,对中国的保证充耳不闻。中国就认为赫鲁晓夫及其继承者制造中苏边界争端是别有用心——正如尼赫鲁一样。到了六十年代后期,随着中苏边境事件的规模的扩大和日益激化,中苏两国所处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印两国在六十年代初期所处的地位。但这次俄国是军事上强大的一方,倒是它会有心要发动一次惩罚性的沉重打击,以绥靖边境,压倒他们认为是咄咄逼人的邻国的挑战。

  在中国邻国中,只有苏联和印度两个大国拒绝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这种情况可能被认为其他小国是在胁迫下才同中国达成协议的。但是中国同弱小邻国的谈判经过和协议内容证明这种想法是不合事实的。看来更可能是由于俄国和印度自以为比中国强大,这就使得他们认为北京在谈判桌上坚持平等好象就是对它们挑衅。

  一九六O年中苏争吵加剧,中国在意识形态上驳斥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时,就把莫斯科对印度的支持当成一项主要罪状。根据北京的分析,西藏叛乱是尼赫鲁向右转的标志。现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权已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已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尼赫鲁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就制造了同中国的边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走的道路是很清楚的。他们必须反对印度政府,支持印度的被压迫阶级的反政府斗争。但是赫鲁晓夫放弃了阶级立场,继续支持印度资产阶级,甚至站在他们一边反华。中国认为,这表明赫鲁晓夫对形势的分析是歪曲的和腐朽的。

  莫斯科毫不动摇地继续支持印度。据北京估计,到一九六三年四月,(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援助共计五十亿卢比,数目虽然比较小但意义重大。一九六O年秋,俄国揭开了中国认为是严重挑衅的新篇章:苏联由小量援助开始,随后向印度提供规模庞大的军事援助。印度国防部代表团赴莫斯科,定购了安东诺夫-12(Antonov-12)重型运输机以及“猎狗式”(Hound)直升飞机,这两种飞机都由涡轮引擎发动,适合在拉达克一万六千至一万七千英尺的高空飞行。印度用重型运输机向列城运输军事物资,每架直升飞机乘坐十二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相当重量的物资,这些都是印度执行前进政策的重要工具。最初在拉达克是由俄国飞行员驾驶运输机和直升飞机,并训练印度驾驶副手,但后来印度议会中有人提出了责问,他们害怕俄国人会把印度军事装备情况泄露给中国。

  据报道,一九六O年印度还同苏联就洽购米格式喷气战斗机的问题进行了谈判。但由于英美政府的强烈抗议,谈判拖了下来。交易也推迟了。但到了一九六二年夏季终于证实,印度将获得米格式飞机。

  在北京看来,苏联不只是从道义上支持尼赫鲁而犯了意识形态上的错误,它进而发展到背信弃义,向印度提供军事装备,而印度正是靠这些装备加强边境活动对付中国的。正如中国评论赫鲁晓夫时说的,“他还支持印度反动派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动武装进攻,同美国一起,用军事援助,去鼓励和帮助印度反动派向中国进行军事挑衅。”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