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军战争全景_杨家祺等【完结】(123)

  至此,战后军事航空发展的第一阶段落下了帷幕.

  在这一阶段中,陆军航空兵的发展和战略作用的发挥看起来不如海军航空兵.但在1926年《航空队法》颁发后的10年中,陆军航空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航空队法》颁发的当年起,航空兵就在陆军的战略计划和组织体制中,赢得了重要的、接近于独立的地位.航空队的人员约占陆军总数的1/10,而经费却占军事拨款的l/5,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空中部队终于取代了战列舰队的地位,成为美国独一无二的第一线防卫力量.

  当然,航空队的发展取决于战略思想、军事计划、航空技术、战术理论和政治结构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正如飞行员们在米切尔时代就已懂得的那样.当米切尔及其追随者们坚持说,仅靠飞机进行战略轰炸就可赢得未来战争时,他的观点似有些模糊不清.不过,米切尔至少证明,独立的空中作战对于下一次胜利——或失败——将是至关重要的.

  在陆军航空队迅速发展起来后,紧接着又成立了航空队战术学校.战术军校依据实践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并被航空队的计划者们普遍认可:轰炸敌方工业目标是首要任务;对敌方空军部队进行轰炸攻击;集中打击敌方军事生产基地;摧毁敌方军用物资;用高爆炸药和燃烧弹对城市居民点进行轰炸,以打击敌方士气.

  这样,航空部队第一次有了独立的作战任务.按照这种任务,1930年前,陆军和海军共同分担了海岸的空中防御,但如果要明确划分各自的海岸防御任务又是十分困难的.后来麦克阿瑟将军和海军作战部长威廉.普拉特海军上将在1931年达成了协议:使用陆基飞机对入侵的敌舰队进行攻击的任务由陆军航空队负责.两年后,麦克阿瑟指示航空队,在菲律宾、夏威夷和运河区建立了远程巡逻和轰炸队.

  根据上述任务,陆军部航空部队的构成是:13个轰炸机中队,对个驱逐机中队、4个攻击机中队及23个侦察机中队.

  1934年,部队构成改为:27个轰炸机中队、17个驱逐机中队、11个攻击机中队和20个侦察机中队.

  任务和编制体制落实后,航空队对待海岸防卫任务十分严肃认真,多次进行轰炸演习.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轰炸机编队可比派去拦截它们的驱逐机飞得更远、更高,也更快.有防护装甲的轰炸机以互相掩护的编队形式飞行,就能够以较低的损失突破敌人防线,到达预定目标.航空队认为:使用高空飞行,水平接近时轰炸进攻,可以相当准确地击中固定目标和移动的舰船.

  这些理论使得航空部队在有了独立任务和编制后更加锦上添花.

  首先,开始了对远程导航设备和精密轰炸瞄准具的研究.到1933年,航空队已有了命名为"诺登"式瞄准具.

  第二,发展了大型的远程飞机.增加了飞机发动机的功率,同时相应减少了飞机自重.工程人员还集中解决了有效载荷和升力之比的问题,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工程人员使用铝一类轻结构金属,制造出全金属单翼飞机.到1936年,美国预言已能够制造出时速230英里,航程8000英里的轰炸机.

  为展示这类工艺的可行性,航空队先制造出两架飞机——双引擎的波音B-9和马丁B-10型,使得热衷于轰炸机的人士感到振奋不已.到1934年,又研制出一种航程为2000英里的轰炸机.

  虽然这时参谋部对于航空费用和野战部队未来的空中支援等问题则感到忧心忡忡,但在国会与大众舆论的支持下,航空队的一些人土大声疾呼要建立一支与"航空队"根本不同的"空军".

  1933年,美国第32位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上台,他对陆军的航空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预言,他称赞航空兵是未来战争之神.同时,航空队为要求更多的独立性,已掌握了具有说服力的政治事例.于是,陆军部于1934年批准成立了一个"航空兵总司令部",该司令部对所有以美国本土为基地的轰炸机、驱逐机和攻击机中队实施统一控制.

  这支部队由一位航空兵将军指挥,其和平时期的训练和战时的作战、使用直接受命于陆军参谋长或远征军司令,而不归野战集团军司令官指挥.在精明强干的弗兰克.安德鲁斯准将的领导下,航空兵总司令部继续对轰炸任务进行试验,并对航空研究和发展不断施加影响.到1938年,航空兵这支新生力量,在美国军事舞台上已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美国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十八章希特勒进兵欧洲危及美国,罗斯福守中立仍扩军备战

  到1938年时美国航空部队已初具规模,但美国并没有因为多了这支军事盾牌而感到安宁,因为以德国的战争狂人阿道夫.

  希特勒为主角而挑起的世界震荡,已波及到美国的大门口了.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于德奥边境上的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家庭.他父亲从小就给儿子灌输长大后要当一名小官的思想.不料这个儿子坚决反抗父亲的愿望.他说他要当一名艺术家,去报考美术学院,但没有考上,于是就在考学的维也纳流浪了5年.这5年中,他被迫求职称口,开始当小工,后来当小画匠.回忆这段生活时他说:这个城市在我心中只能引起不愉快的回忆.饥饿是我的忠实伴侣,它同我形影不离,我同它进行着长期的搏斗.1913年希特勒离开维也纳前往德国,次年战争爆发,这位流浪汉终于找到了机会,参加了德国军队.

  1918年10月,在英军袭击科明附近地区时,希特勒受芥子气侵害,一时双目失明,这时他苦思冥想,认为他自己个人的失败似乎同整个日耳曼民族的苦难分不开.对于德国的失败,在他看来,按通常的事理是难以理解的.但他以为其中必有一个重大而恶毒的阴谋.他的爱国主义情绪以及对富人和上层人物的嫉妒,融合成为仇恨.当他揭开眼睛上的纱布出院时,他看到的是一幅比他的想象更悲惨的图画.他认为是犹太人、发国难财的人和布尔什维克党人把德国搞垮了.他以为他有责任把德国从这场灾难中拯救出来,他要为德国报仇,要把这个他认定要当主人的民族带领到它已注定了的命运那里去.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