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志魍魉_一骑骁腾【完结】(8)

  苏伯伯说,他当时想过去找值班的大夫或者护士。可后一想,一来大夫和护士离得远,都后半夜了肯定也都睡熟了。再者,要是不在这里打针的话就得回之前的那个大屋里了,那屋里还有一个长传染病的小孩儿。他有点儿慌了神或者说有些害怕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虽然仗着自己当过兵,真枪真炮也都见过了,可就是拿这个铁架子床没办法,心里恐惧的情绪就像从山上下来的溪水一点儿一点儿积攒着。

  他就那么坐在床边,愣愣的看着那晃动的铁架子床,听着那好像越来越刺耳的嘎吱嘎吱的声音。突然,那床发出了到那时为止最刺耳的一声,苏伯伯听的浑身就是一个激灵。床一前一后的晃动竟然开始加剧了,如果说原先不靠近仔细的看或者听根本就发现不了的话,那现在的幅度绝对是剧烈的。苏伯伯说他都可能听见跟铁架子床靠着的那个橱子连带着一起发出声音来了。这回苏伯伯可真是害怕了,他赶紧起身把灯打开,盘算着要是有亮光的话兴许会好一些。可就当他把灯打开,屋里一片亮堂的情况下,那个铁架子床依然在苏伯伯眼前一前一后,一前一后的晃着。

  苏伯伯真的怕到极点了,他开始想起老人们说的鬼是怕明火的。要在平时他是压根儿不信的,可这次他也不管是不是管用了,摸出兜里的烟和火机点上一颗就抽了起来。苏伯伯的胆子也真是够大的,当时我就想,要是我的话还不定得吓成什么样呢。他有意的靠近晃动的铁架子床,就那么坐在那一根接一根的抽了起来。

  苏伯伯回忆说,抽了大概是四五根的样子,也可能是心里作用,他明显感觉到铁架子床的晃动没那么大了,跟一开始的晃动差不多。也不知过了多久,苏伯伯就趴在床上睡着了。他记得他是被来上早班的韩姐叫醒的,那时候看了一下表是早上六点多了。再看小床上的小闺女,一直香甜的睡着,一直就没有醒来过。

  我问苏伯伯当时有没有问问那个韩姐是怎么回事,苏伯伯说没有。因为韩姐毕竟也是好意,怕那个得脑流的小孩传染才把他们安排在诊疗室的。这样直截了当的跟人家说,昨晚闹鬼,床无缘无故的晃了整整一夜不大好。当时的我还不明白大人们嘴里说的不大好,到底是什么意思。

  苏伯伯接着跟我讲,他说过了几天,通过同事打听说是那个床晃的事情别人也发生过。只不过当时在诊疗室的人就叫了值班的护士。那护士来了告诉病人说没关系不用担心,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东西蹲在床脚鼓捣了半天,这才走的。

  从那以后,苏伯伯每次去那家医院就都会带着和那个护士一样的东西。大家知道那个护士拿的是什么东西吗?是一块鲜红鲜红的红布。不过苏伯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用用到过,也再也没用去过那诊疗室的床。

  故事五、七十三个水饺

  更新时间2012-12-31 17:49:01 字数:2946

  七十三个水饺

  下面这个事儿,是老家的舅爷爷来家里看我奶奶的时候给我讲的,记得那时候我刚考上大学。虽谈不上恐怖,但却也十分的离奇怪异。要不,你听我讲讲?

  那是在特殊时期之后的事儿了,那时候奶奶早就已经来市里和爷爷结了婚,并有了我父亲和叔叔。奶奶的亲弟弟,也就是给我讲故事的舅爷爷还在老家,那时的他才二十三四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又加上刚刚过去的无产阶级特殊时期,整天揪斗牛鬼蛇神,更是天不怕地不怕。

  九月中旬的一天,那天是老家里一个老人去世的头七。其实那位去世的老人跟我舅爷爷家也没什么很近的亲戚关系,只是论着叫一声叔爷。由于舅爷爷和那位老人的一个孙子叫“胜子”的关系特别好,用家乡话来说两个人是“老八”再加上沾着点儿亲。于是,头七这天舅爷爷也跟着“守七”去了。

  自古至今,民间便有“守七”的说法,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规矩也略有差异。比如老家那边就叫“七七”。从死者故去那天开始以七天为单位,第一个七天就叫“头七”按老家那边的习俗,是亲戚朋友都要聚在一起包饺子、守灵堂直到天亮。其实本就是一种迷信,无非是寄托生者对亡者的哀思。

  那时候的老家都是那种四合院性质的房子,门口有影壁墙,两进的院子,上房偏房东西厢房什么的。灵堂就设在院子里,院顶扎着白色的棚子。舅爷爷跟胜子家里人在北屋的炕上,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当时屋里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三姑六姨的有十多口子。头七的规矩就是这样,所有人尽量都呆在一个地方,不要去院里的灵堂,更不要去死去的那人住过的屋子。相传故去的人在头七的时候是要回来看看的,让“他”见到活着的亲人是会留恋着不走的。

  舅爷爷这些人从中午吃过了晌饭过来,聊天包饺子直到天擦黑,一共包了将近十盖帘儿饺子。

  一来是人多,吃的自然多。二来是老家有个规矩,老人是多大年龄没的就包多少个饺子,灵堂前需要供着。还要在端相同数量的饺子去那位老人的坟前。老人是七十三上没的,正应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坎儿上。所以除去这十几口子吃的,一共还要预备上供用的一百四十六个。

  我的这些数字舅爷爷当时给我讲的很清楚,也很仔细。他说本来一切都井井有条,可到了后来却乱了套了。约莫是八点来钟,家里的女人开始在厨房煮饺子了。在过去的那个年代,甚至到现在,农村里还都是用的那种带风箱的灶台,上面支着一口很大的锅。虽然不向现在普及的燃气炉这么干净方便,可却可以一次下很多饺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