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十五疑案_冯玉荣【完结】(3)

  沈万三究竟是如何致富的,一直是个谜。最具传奇色彩、也是流传最广泛的说法,当属“聚宝盆”一说。说是沈万三贫时,见一农夫携蛙百馀,他便好心买来放生。哪知第二天,他看见众蛙聚在一个瓦盆内没有散去,于是将瓦盆带回家,用来洗手。一次,他妻子洗手时不慎将一支银钗掉在盆中,不料银钗一变二、二变四,不一会儿已是满满一盆,沈万三由是富甲天下,传说南京中华门的古称聚宝门的名称也源出于此。也有称沈万三会“点金术”,能够点物成金,因此黄金源源不断。另外还有分财说,元代吴江一带有一个名叫陆德源的富家,沈万三为他管账治财。后来陆看破红尘,离家出游,将万贯家财拱手送给沈万三,沈万三由此一跃成为“江南富族”。此外,还有沈万三由渔翁而得乌鸦石或马蹄金等传说,都非常神奇。

  祸从天降

  据说,沈万三富起来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因筑城墙有功,他的两个儿子被朱元璋封了官。但不久,沈万三却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馀生。

  1979年修订本《辞源》记载:“沈万三,明吴兴人,字仲荣。后移居苏州。巨富,称江南第一家。朱元璋建都南京,召见,令岁献白金千锭,黄金百斤。甲马钱谷,多取资其家。其后以罪发戍云南(一说辽阳),子孙仍为富户。万三豪富事,民间传说甚盛,但诸书记载互有出入,已难详定。”

  民间普遍流传的说法是,朱元璋开始并没有找到沈万三什么罪证,沈万三的致富似乎并没有什么违法行为。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当他得知京师(今南京)要筑城墙,就主动承担三分之一的费用,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一带城墙,还向朱元璋进贡了角,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士十人,甲马十匹,同时在南京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此外,沈万三甚至还表示愿意捐资犒赏军士。谁知朱元璋大发雷霆,要将沈万三处死:一个平民百姓竟敢劳军,这不是要造反吗?幸亏马皇后劝阻:我听说法律只杀违法的,不杀不吉祥的。沈万三一介平民却富可敌国,是他自己不吉祥,这种人老天爷会降下灾祸,何必由陛下去杀呢?朱元璋这才免他一死,发配云南。沈家的财产自然全部被查抄,据说光田地就有数千顷。

  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财富也减去了大半。现在看来,即使沈万三不主动捐款劳军,他也逃脱不了被处罚的命运。在朱元璋眼中,沈万三富可敌国就是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之要将他的财产全部归“公”。沈万三在明初因富致祸的事迹流传非常广,言之凿凿,似乎不容置疑。

  史家考证

  明史专家顾诚先生曾作专文《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详细考证了沈万三的身世,否定了他是明初人的说法,认为他生在元代也死在元代,史籍中有关沈万三在明初的一切“事迹”均是讹传。

  沈富(沈万三)的确切生卒年虽然难以考知,但他在明朝建立以前即已去世是可以确定的。《吴江县志》说:“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张士诚的军队攻占平江路(苏州)是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这就是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已死去十二年以上。既然他已经在元朝末年去世,当然不可能遭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打击。

  《吴江县志》的记载是否可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就沈万三子孙的生活年代来推算;二是从同沈氏家族有密切关系的人士的记叙中来论证;三是从可信文献中看沈万三本人的活动年代。据元末明初人王行所撰的《沈荣甫墓志铭》、《沈茂卿墓志铭》来看,明洪武元年(1368)时,沈万三(沈富)的儿子沈荣已经六十二岁,孙子沈森三十九岁,上距沈万三的出生至少在八十年以上。在元明易代之际,沈万三的儿子已进入暮年,他本人尚在人世的可能性是极小的。我们虽不能断定沈万三绝对活不到八十多岁,亲眼看到大明帝国的建立,但是,明军在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下,进兵云南是洪武十四年(1381)开始的,至十五年(1382)平定该地,即便沈万三还活着,而且在平定云南之年立即把他充军该地,沈万三也当在百岁上下。他能够如此长寿吗?如此看来,明代野史笔记和《明史》关于沈万三的记载,有的很可能是把民间传说记录下来,有的是不了解真相,误把沈万三子孙的事情附会成了沈万三本人。

  沈万三在元朝已很富有,至于聚宝盘、点金术等说法,在今天看来过于荒诞,不足为信。那么他真正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沈万三的祖籍在浙江湖州,祖上迁居长洲(今江苏苏州)东蔡村,到他父亲沈祐时迁至湖州南浔镇。元至正二年(1342)南浔一带大水,贫民纷纷逃往他乡,沈祐也在此时迁往周庄。

  沈万三应当是由躬耕起家,再通过经商致富的。明中期苏州人黄省曾《吴风录》记:“自沈万三秀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沿至于今,竟以求富为务。”沈万三(富)的父亲从湖州南浔镇迁居到长洲县东蔡村以后,辛勤耕作,充分开发了当地大片抛荒的肥沃田土。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