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龙迹_岩铁【完结】(7)

  族,分别吸收了其图腾的某一部分,于是大蛇有了马的头、鹿的角、鱼的鳞和须等等。现在中国人关于龙的看法都是从这来的,似乎已成定论。”

  教授喝口龙井茶,接着说:“不过在此之前,国人普遍认为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有灵性的动物。”

  教授说,据说尧舜禹的时代曾经养过龙,当时龙就很少了,难得一见,而且很难饲养。所以有专门的家族负责养龙,称“豢龙氏”。那么最初的龙从哪来的呢?《拾遗记·虞舜》中说是南浔之国进贡的,说“南浔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其中有毛龙、毛鱼,于是献给虞舜一雌一雄……

  巴亥难免一阵激动,“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这不说的正是黄龙洞深堑地穴吗?难道那个神秘动物真的是龙么?

  虽然只有这地科院的复员兵一个学生,教授依然像给研究生讲课一样认真:

  “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太多了。 野史杂说不算,正史与地方志中对龙的记载也不少。记得《宋史·五行志》记载,北宋宣和初年,汴京近郊开封县连下几天大雨,一茶馆院中见到一条龙,‘色苍黑,其首类驴,两鳃作鱼颌而色正绿,顶有角,生极长,于其际始分两支。声如牛鸣’。”

  “伯父,您觉得,古人这些记载可信吗?”

  “没有调查,不敢胡说。但肯定不都是真的。”

  教授认为,以“图腾融合说”来解释龙的起源,的确值得商榷:

  摩尔根的研究证明,由不同氏族构成的社会集团常有多种图腾并存,而不是将这些图腾加以综合、改造,再创立一个新的图腾。我们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是由众多氏族部落组成的紧密联盟,而不是单一氏族。因此作为图腾形象的“龙”,在当时只能属于这个部落联盟中的某一氏族,它不会是由众多氏族图腾形象综合、改造而来。这是“图腾融合说”的第一个漏洞。

  再来看第二个。现在大家公认,炎帝和黄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氏族以龙为图腾或者族徽符号。后来,黄帝率领分别以熊、罴、貔、貅、虎等动物为图腾的六个氏族部落,在阪泉战胜了炎帝,在涿鹿战胜了蚩尤。而这个由多氏族、多图腾组成的部落联盟也就是华夏民族的前身。

  问题现在出来了:假如按照“图腾融合说”的逻辑来推断,既然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率领罴、貔、貅等为图腾的部落,打败了以龙为图腾的部落,应该在熊形象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图腾形象,新的形象应该是以熊形象为主体,再加上“龙”形象的某个部位。可黄帝为什么非要反其道而行之,竟原封不动地用手下败将炎帝的“龙图腾”替代了自己本族原有的熊图腾呢?……”

  尽管教授对龙是不是真实的动物还有很深的疑问,但他基本否定了图腾融合说,这让巴亥很受鼓舞。

  或许自己看到的那个不明生物就是龙!如果真的有龙存在,那三组神秘数字会不会是指向一个与龙有关的秘密呢?

  ( 图8:水鸟啄鱼纹蒜头壶,上有目前所见最古老的原龙纹。)

  九、不是一张普通的画(1)

  刘季轩摘去近视眼镜,凑到台灯下眯着眼看了半日,很肯定地:“看字体是家父留下的。”

  巴亥心里一阵激动:“你家是不是有什么秘密?”

  刘季轩戴上眼镜,好像自言自语地说:“是呀,这真是个谜。可惜过世的人没法开口哇

  !我带走一张照片行吗?”

  巴亥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对方却不愿多谈。

  到大门口分手时问他父亲的名字,刘季轩含糊说了。巴亥没明白是哪两个字,听着像“刘奇宇”。

  黄莉莉突然约巴亥散步。巴亥再次聊起黄龙洞的莫名动物,问她认为有没有龙。

  “我觉得真可能有!”黄莉莉的语气一本正经。

  她说为了开辟新的旅游路线,去过两次神农架,听说当地人见过一种水怪,称“癞都精”,就是癞蛤蟆精。黄莉莉说,如果真有水怪湖怪,龙多半也是有的。

  黄莉莉又问到那几个卦象,问起刘季轩,巴亥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一遍。

  路过一家小店“翰玉斋”,黄莉莉在一副工笔画前驻足:“真有意思,蚕应该在桑叶上才对呀。”

  巴亥凑过来见是副一米来长挂轴,淡灰色绫子托底,中间一尺多见方一幅工笔画。几朵海棠花几片蓝叶子,中间大叶上却趴着三只虫子,像是白蚕,不伦不类。有三个小洞,其中靠叶柄的两个是相连的。左边还有两串小圈点。

  这时,巴亥忽然瞥见画的右上角有三个字——“鳞虫图”,心中顿时一震:鳞虫?“鳞虫之长”应该是龙啊!

  画的落款是小篆“龟草堂主”,左下角一方阳文名章,他只认出个“墨”字。黄莉莉轻声道:“你看,蚕脑袋有点怪,身上还有鳞呢!”

  店主站在一旁,把这画夸得天花乱坠。黄莉莉打断他,问:“龟草堂主有名么?”

  “没见这铁线篆名章?欹煜的字常见,画很难得。”

  奇宇?!他也叫“奇宇”?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