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卧底记者_王维忠【完结】(23)

  作这一名共和国军人,我对部队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qíng。在部队这个特殊的大熔炉里,不但锻炼了我的筋骨,陶冶了我的思想,还让我深深体会到人间的真qíng和温暖。

  正因如此,所以,作为当时《南方都市报》的政法和军事记者,我曾数次深入驻穗海陆空及武警部队,投入他们的火热生活,采写了大量报道,至今令我想起来心cháo澎湃,热血沸腾。

  1998年12月5日,羊城寒凝大地,气温骤然降至11℃,尽管如此,天空中的太阳还是穿过厚厚的云层金灿烂地照耀着大地。这天上午10许,庄严的共和国国徽高悬在法庭后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几位法官,神qíng严峻,对站在被告席上的香港大盗张子qiáng及其多名同伙做出了“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终审判决。戴着手铐脚镣的张子qiáng绝望地低下了那不可一世的头颅。

  午11时许,随着一阵刺耳的警笛嘶鸣叫,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公安民警、武警官兵押着张子qiáng等出现在市郊某刑场。11时15分,随着“叭叭叭……”几声枪响,纵横粤港澳、罪恶累累,被香港黑道称为“大富豪”的张子qiáng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此时,担负着看守案犯的任务、历经100多个昼夜的数百名武警官兵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曾亲自指挥侦破此案的广东省委副书记、省公安厅厅长陈绍基高度评价武警官兵做到了“万无一失”;武警广东总队总队长洪少虎少将望着jīng神抖擞的官兵,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港澳等地制造了多起绑架案的张子qiáng在广东江门落入法网后,他的生死一直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特别是港澳媒体的关注焦点。数百名记者云集羊城,企图得到有关张子qiáng的看守和审判qíng况。广州地区几家主媒体的专跑法院和省公安厅的政法记者也成为了那些苦于找不到消息的港澳记者的香饽饽,他们都想从他们身上获知自己想得到的消息。当时在《南方都市报》做政法记者的我是几名政法记者中线路最窄、最少的记者;说线路窄,是因为我分到的线路都是平常没人愿意去跑的jiāo通、消防及一些偏远的公安分局如芳村公安分局、天河公安分局及广州白云、广州边防检查站等不为人注意的单位,有时,遇到重特大的会议或新闻,由于要由有关部门统一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等轻松而又容易的好事一般都会被那些有后台、跑重要线路的记者抢先而入,而一些诸如现场火灾、车祸等既苦又累且危险xing较大的新闻,除了当时跑120的记者外,大多就是我们这样的记者了。当时有关张子qiáng的案qíng,我根本没法得到任何消息。但负责部队和武警新闻的我,早就将目光放在了看守张子qiáng的广东省武警身上。当然,直到张子qiáng被押往刑场执行枪决后,我在当时广东省武警总队的宣处gān事、通讯员宋瑞等人的帮助下,才找到机会采访看守张子qiáng的武警官兵们。走进关押张子qiáng等犯罪集团的广东省某看守所,我们看到这里手枪、冲锋枪、防bào枪到处都是,墙内墙外官兵高度警惕,可谓是壁垒森严,铁壁铜墙。据宣传处同志介绍,早在1998年上半年,因工作需要他们曾3次到中队调查,想采写一篇有关看守“香港大盗”的新闻,但看守官兵不肯透露半点风声,直到12月5日张子qiáng等执行枪决后,武警广东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刘建军才肯揭开这里的“看守之谜”。

  看守张子qiáng等犯罪集团的布防是空前的。18个哨位构成3个严密的警戒圈,监仓内5个哨位对张子qiáng等5名要犯实施面对面看守,以便及时掌握人犯变化动态,防止人犯自杀;监仓上3个哨位对整个监仓进行全方位监视,防止人犯逃脱;大院外围的几个哨位,监视外界动向,防止敌特袭击。116名看守官兵分3个点驻扎,构成一个三角形,做到无论哪个点上有qíng况,都有部队以最快速度“处突”。据了解,张子qiáng党羽先后多次来广州探qíng,但对戒备森严的看守现场,只能是望门兴叹。

  这天,一辆形迹可疑的面包车刚进入望远镜的观察视线,哨兵迅速将qíng况报告了中队。顿时,指挥小组和各个哨位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对方见势不妙,掉头就跑,公安民警迅速追击。虽然人跑掉了,但为公安部门侦破张子qiáng在内地的党羽提供了重要线索。之后,又有2名大陆同案犯被抓获归案。

  高度戒备的战士对犯人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细节都不会放过。1998年7月26日,战士祖丕羽上哨时,发现张子qiáng吃的苹果像用什么东西削过似的,便及时报告中队,中队立即同看守民警进仓检查,发现了张子qiáng用金属牙膏皮叠在一起磨成刀片用来削苹果。这小小刀片既可削苹果也可用来自杀。看守所当即予以没收,并根据中队的建议将犯人用的牙膏由金属皮统统换成了塑料皮。

  一天深夜,天刮着6级大风,噼噼啪啪的雨下个不停,风声、雨声使这天的夜显得不那么平静。就在这时,张子qiáng突然从梦中惊醒,做出接应劫狱的动向。哨兵陈新建见此qíng景,马上向前来查哨的刘建军副支队长报告。qíng况就是命令,刘副支队长准确地发出了执行2号方案的信号,驻扎在2、3号点的56名官兵“闪电行动”,仅用2分钟时间就到达预定地点,山下的十中队也已全部做好待命准备。虽然只是一场虚惊,然而刘建军说,通过这次行动,证明我们的看守官兵是合格的、反应迅速的、有战斗力的,谁胆敢劫犯,成功机会只能是零。

  采访中,武警广东总队参谋长李功民大校还告诉我们,他们根据看守qíng况制定了防逃跑、防袭击、防bào乱和停电时qíng况处置等4种方案,坚持每周演练2次,使每个官兵都熟悉方案中信号规定、处置qíng况的原则方法和兵力部署,保证一旦需要,能够做到遇事不惊,临阵不乱,打有准备之战。

  68个不眠之夜,武警官兵以他们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南粤卫士的颂歌,jiāo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后来,这篇有关省武警总队官兵看守香港大盗张子qiáng的新闻,由我和通讯员宋瑞、李文道一起,以《广东武警看守大盗张子qiáng168天》为题,发表在1998年12月9日的《南方都市报》头版上。

  从进入《南方都市报》开始,我凭着对部队的独特感qíng,分别与广州军区、广东省军区、广东省市的武警部队、边防部队、海军广州基地及省市的消防部队都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采写了近两百多篇(幅)的新闻,单在《南方都市报》上,我与部队的众多通讯员发表过的报道就有百多篇。我还先后与省武警总队宣传处吴天鹏(现为北京武警某部军官)、宋瑞等人多次深入采访驻守亚洲最长隧道的武警官兵,深入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梅州等贫困山区采访那儿的驻防武警,与韶关市武警支队的huáng雄、梅州市武警支队陈兴良等都因采访而成为很好的朋友。

  第三章 我是中国海军陆战队员第25节 我与驻穗部队的亲密接触(2)

  由于我是从海军陆战旅出来的,在采访部队官兵时很容易与之沟通,采访也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阻拦。因为我曾在海军的政治部门从事过文化教育宣传工作,还为基层部队写过许多宣传教育的学习材料,所以对于部队的新闻哪些是能报道的哪些是应该保密的,心中都比一般的地方记者要懂得多,在采访时心中都有杆秤。而我勇往直前的敬业jīng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脚脚踏实地的采访作风更受到部队官兵们的赞扬。从进入《南方都市报》开始,当时负责采访部工作的副主编朱德付就把采访驻穗部队的新闻任务jiāo给我。

  1997年5月,从化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驻穗部队的官兵都投入了抗洪大战中,而作为驻地惟一一支海军的南海舰队广州基地的官兵,在洪水面前更是表现出了一心为民不惜牺牲的大无谓革命jīng神。我曾跟随我们海军兄弟的救护舰艇前往洪灾现场采访过。1997年5月12日,我和广州基地宣传gān事陈启正、通讯员江智聪合作,在《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头条以题为《海上先锋抗洪铁军》为题,报道了海军广州某基地抗洪突击队在洪水中连续搏斗20小时,从激流中救起20多名遇险群众,为3000多名被困群众送去10吨食品的感人事迹,当时的从化市市长朱炳烈对他们的英勇行为激动地称赞:你们不仅是海上先锋,也是抗洪为民的铁军。

  1997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接管香港,我首批驻港部队从深圳进驻香港。在朱德付的批准下,我到深圳采访驻港部队;1997年11月,我采访过因勇斗持刀歹徒的而受伤的广州军区女战士邱玲;两次采过在西沙海战中光荣受伤的老英雄麦贤得;采访过南沙守礁英雄龚允冲;多次采访现为广州海军基地某营级gān部、因勇救五名农村儿童而失去一只右手的英雄刘志艳,我还在《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上发过他那特别的“无手的军礼”照片。

  1988年9月19日上午,广空医院星源激光中心与吉林某药业公司联合举办一场学术jiāo流培训会议,当时来自乌克兰国家的英捷尔法勒公司代表、医学专家鲁比佐夫尤里彼得络维奇先生正在给在场的30多名中外专家讲课时,突然十几名自称是广州某法制处的人冲进来威胁rǔ骂在场的与会者,使会议被迫中断,一位医药代表的手也被弄伤。事发后,广空通讯员聂长江当时通知了广州几家新闻媒体,但据说由于对方来头很大,结果大家都不敢采访。我听说后,当即带着实习生左志红前行采访,深入调查采访,了解到事qíng的经过后,不顾阻力,于第二天在《南方都市报》头版头条上以《狂徒大闹空军医院》为题,独家披露了此恶xing事件,受到了广州军区、广空,尤其是广空医院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当时的广空医院院长还亲自致电向我表示感谢。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