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曾国藩_唐浩明【三部完结】(351)

  他糙糙结束这场对哥老会劫法场大案的审讯,并吩咐彭玉麟、huáng翼升不要给他们任何处置,今后在水师中也不要再提起哥老会的事。

  通过这次审讯,曾国藩愈加看出张文祥这个神秘人物的背景非比一般,必须从速判决,否则随时都有不测之变发生。

  钦差大臣郑敦谨也从栖霞山回到江宁城内。这个以jīng于歧huáng著称的刑部尚书,历官三十余年,对世事人qíng的dòng明毫不逊于他的医术。他从慈禧太后并不急着催他出京,窥视出朝廷对此事的微妙态度,又从沿途以及到江宁后所听到的各种传闻中,隐约察觉到此案的复杂棘手。提审张文祥后,他一眼就看出刺客是个少见的顽梗之徒,此种人极不易对付。因此,他借口病未痊愈,每天只在江宁藩司衙门读书写字,修身养xing。关于马案的一切,他都以曾国藩的意见为意见,用极为恳切谦虚的态度,将处理这桩奇案的担子完全压在曾国藩一人的肩上,为应付日后的麻烦,狡猾地留下一条退路。

  曾国藩对郑敦谨的用心dòng若观火,但这对他有利。他开始构思结案的奏报。张文祥的供词无疑不能上奏,涉及到马新贻的言辞也须小心,至于勾通回部的传闻,更是牵涉到朝廷大计,丁蕙蘅谋杀一说,又与丁日昌搅在一起。所有这些,都不能触及一字,否则将贻患无穷。如何措词呢?他亲拟的奏章成百上千,唯独这篇难以下手。

  "大人,我和叔耘商量,决定把马制军这个案子查个水落石出。"吴汝纶推门进来,后面跟着薛福成。

  "你们有新发现?"曾国藩问,并招呼他们坐下。

  "没有。"吴汝纶答。

  "你们有什么法子可以查个水落石出?"

  "我们两人想好了,决定微服私访。"薛福成说。案子的重大,案qíng的迷朦,牵涉面的深广,吸引着这两个涉世不深又正直有事业心的热血青年。他们极为敬佩铁面无私的包公,想学习他的品格,摹仿他的方式来侦破马案,不管此案涉及到何人的头上,哪怕真的是醇郡王主谋也不在乎!

  "微服私访?"曾国藩的嘴角边露出微微一笑。"你们打算从哪里访起?"

  "大人,这个案子目前bào露的疑点很多,只要认真查,自有下手之处。"心直口快的吴汝纶立即接话,"张文祥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朝'的话已说得很明白,他是受人指使的,而且此话已由魁将军上奏太后、皇上,又公之于京报,普天下都知道。倘若这背后的指使者不查出,如何向世人作jiāo代?"

  曾国藩沉吟不语。这几句话的确打中了要害,没有查出幕后指派人,能叫结案吗?

  "卑职想,从现在所得到的线索来看,幕后的人不外乎这几个。"吴汝纶扳起指头数着,"浙江海盗龙启云,法华寺的和尚圆灯,丁中丞的公子丁蕙蘅。"

  "还有,"薛福成补充,"京师的醇郡王!"

  曾国藩微微一怔,随即在心里作出决定:必须制止他们的荒唐之举!

  "不必你们再去微服私访,马制军这个案子我已经查清楚了。"曾国藩严肃地指出。

  "查清楚了?"吴汝纶惊奇地睁大眼睛。

  "幕后指使者是谁?"薛福成忙问。

  "指派张文祥谋刺马穀山的人,就是十恶不赦的江洋大盗龙启云!"

  "真的是他!证据呢?"吴汝纶觉得奇怪,他以为张文祥多半是丁蕙蘅重金买通的死士。

  "还要什么别的证据呢?证据就是张文祥自己的招供。"曾国藩显然被这个问题问得不悦,他以斩钉截铁的口气公布,"张文祥乃漏网长毛,与马穀山既有前仇,又有新怨,复受海盗龙启云收买,遂以死行刺。案qíng就是这样清清楚楚的,你们不必再节外生枝了。"

  吴、薛二人扫兴退出。房子里,曾国藩倒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刚才还迟疑不能落笔的奏报,被他们这么一bī,不就bī出来了吗?他很快糙拟了一份奏稿,派人送给郑敦谨过目。

  郑敦谨看完后没有改动一个字,当夜便送回来。第二天,这份奏章便以刑部尚书和两江总督会衔的名义拜发。

  半个月后上谕下达,张文祥凌迟处死。临刑前,马新贻的弟弟马四买通刽子手,要他们在张文祥的身上割三百六十刀,才让他断气。杀张文祥的那一天,围观的百姓达数万之多,两个刽子手像剔鱼鳞似地从张文祥的全身取下一块块血淋淋的ròu来,张文祥至死没有哼过一声。这真是个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硬汉子!围观的百姓无一不在心里为之惋惜,发出赞叹。刽子手行刑后,马四又cao起一把牛耳尖刀,划开张文祥的胸膛,取出心脏来,在马新贻的灵前祭奠。

  马四的这个举动引起曾国藩的深思:马家对张文祥有着深仇大恨,这幕后cao纵者实际上并没有查出来,倘若今后遇到什么机会,马家对此案提出疑问,那又多出一些麻烦。再说,马新贻的先世也很可能是回民,目前陕甘新疆回民正在闹事,如果让他们抓住马案做借口要挟朝廷,于国家安定亦大不利,必须给马新贻身后以破格之荣,方可堵住西北回民之口。曾国藩想到这里,又给朝廷拟一奏稿,请赠马新贻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并请在原籍菏泽及江宁、安庆、杭州、海塘等立功之地建专祠。郑敦谨照例同意,于是又会衔上报,朝廷一概照准。

  有清一代空前绝后的谋刺总督案,就这样宣告了结。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唐浩明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一 水师守备栽在扬州媒婆的手里

  刺杀马新贻一案办得完美无缺,朝廷甚是满意,上谕嘉奖:曾国藩、魁玉、郑敦谨、张之万、梅启照等人都jiāo部优叙。郑敦谨打马回朝,江宁藩库又拿出二千两银子来作为程仪奏送,马家也来道乏,众人都很高兴,唯独曾国藩心里总觉不踏实。

  曾国藩不再多过问两江庶务,不仅是因为他身体实在太衰弱,力不从心,更主要的是教案给的他刺激太深了,他心里非常清楚,津案以赔款杀同胞为结局,名义上是他的委曲求全,是他的拼却声名,以顾大局,其实是朝廷,是整个中国的委曲求全,是为了求得暂时的安宁而不惜丢掉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汉唐qiáng国大邦的形象已在世界各国面前dàng然无存了。之所以弄到这般地步,就是因为国势颓弱。中国在与洋人打jiāo道的过程中,能做到不受委屈,平等相处,不只是靠道理的充足,关键在于国力的qiáng盛。要徐图自qiáng!曾国藩立誓以自己的余生致力于早在十年前便已开创的"师夷智以制夷"的事业。这既是中国走上qiáng盛的必经之路,同时,他也要以自己的实在有效的行动,在国人面前证明他不是卖国者,而是目光远大、脚踏实地为国为民的实gān家,使那些自诩爱国,其实不负责任,未有任何实际作为的清议派羞愧!

  这些年来,除曾国藩外,朝廷大臣如奕??、文祥,地方上的督抚如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丁日昌等人,都对"师夷制夷"之事感兴趣,相继办起了上海炸弹三局、苏州机器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兰州机器局等军用工厂,费饷浩大,成效均不甚显著,引起了以奕譞、倭仁为代表的亲贵和元老重臣的反对,双方论争时都言辞激烈,态度qiáng硬。西太后倾向于自办洋务,故奕??、文祥这一派略占上风。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