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易中天中华史05:从春秋到战国_易中天【完结】(22)

  公叔痤推荐商鞅接替自己。

  魏惠王听了,一言不发。

  于是公叔痤就请魏惠王屏退左右,然后说:王上,如果不用公孙鞅,那就一定要把他杀了,别让他跑掉。

  魏惠王说:诺。

  惠王一走,公叔痤就把商鞅叫来,把所有的qíng况都告诉了他。然后抱歉地说,我这是先公后私,先君后臣,你就赶快跑吧!

  商鞅却淡然一笑说,大王既然不能听主公的话而用臣,哪里又会来杀臣?

  不出商鞅所料,魏惠王果然没杀他。不但不杀,还对身边人说:公叔怕是病糊涂了吧?居然要寡人用公孙鞅为相。这不是太搞笑了吗?

  其实公叔痤一点都不可笑,反倒是魏惠王很快就悔之莫及。二十年后,魏国连吃了两次败仗。第一次是败给齐国,结果是大将庞涓战死,太子申被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是军事家孙膑的杰作。

  败给齐国的第二年,魏国又败给了秦。这一仗,则是商鞅的杰作。当时,魏军的统帅是公子卯(读如昂),与商鞅可能有点jiāoqíng。于是商鞅就写信给公子卯说,你我在魏国,本是好朋友。现在成为敌人,实在是下不了手。不如我们私底下讲和,然后各自回国去安定国家。公子卯以为然,毫无防备地前来赴宴。他哪里知道,这一仗原本就是商鞅要打的,屏风后面也埋伏了甲兵。商鞅一声令下,甲士蜂拥而出,秦军也乘势出击。结果,魏军大败,公子卯被俘。

  商鞅这招,多少有点不地道。他是把jiāoqíng变成了武器。但,兵以诈立。何况商鞅与魏国,也早已恩断qíng绝,哪有什么信誉可言?

  然而一败再败对于魏国,后果却很严重。再也无力支撑的魏惠王,只好割地求和,并把国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迁到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所以后来他也被叫作梁惠王。这时,他终于明白公叔痤并不糊涂,糊涂的是他自己。魏惠王一声长叹说:寡人只恨当初没听公叔痤的!

  说这话时,估计他连肠子都悔青了。

  是的。这个错误,他不该犯。

  商鞅是在公叔痤病故后离开魏国的。他走的时候,没有依恋,也没有纠结。实际上从chūn秋晚期开始,士,即当时的知识阶层和白领阶层,便都是天下主义者。在他们看来,天下比邦国重要得多。就连最有道德感如孔子,也不过是离开鲁国的时候走得慢点,离开别国的时候走得快些。至于公孙鞅,就更不必有什么过意不去。是啊,魏惠王既然不肯用我,那我就跳槽。

  对!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商鞅的留爷处,就是秦。

  只能霸道

  商鞅去见秦孝公,据说带了三套方案。

  哪三套方案?

  帝道,王道,霸道。

  三套方案,分了三次来谈。先说帝道,孝公无动于衷;再说王道,孝公昏然yù睡;最后说霸道,孝公听得入神,膝盖移出了座席都没有感觉。

  这完全不奇怪。因为这时的秦,qíng况相当不好。秦穆公称霸中原的梦想破灭后,霸权就一直在晋楚两国手中。东边的晋,南方的楚,把秦国挤压在狭小的戎狄地区,完全没有发展空间。而且,无论是华夏正宗晋,还是蛮夷之邦楚,都视秦人为夷狄,不邀请甚至不允许他们参加中国的盟会。10这实在让人憋屈。

  秦孝公下令求贤,就是要改变现状,让秦国迅速崛起。

  目的如此明确,帝道和王道便显然不合时宜。帝道即尧舜之道,王道即汤武之道。前者属于部落时代,后者属于邦国时代,都不适用于战国时代。秦孝公跟商鞅讨论兴国之路,话也说得很清楚:帝道和王道固然好,但当真实现起码也得几十上百年,寡人哪能等那么久?

  空谈误国,实gān兴邦,得来点管用的东西。

  管用的,是霸道。

  表面上看,霸道就是五霸之道。但在商鞅那里,却其实是qiáng国之道,甚至是qiáng国之术。术当然比不上道,可惜道不能当饭吃。何况兵qiáng马壮,才能称王称霸;先成霸业,才能再成帝业。这道理,商鞅清楚,孝公明白。

  于是重用商鞅,行霸道,变法度。

  所谓变法,其实就是改制。改哪个制?邦国制。邦国制的特点是分权。天子分权予诸侯,因此封邦建国;诸侯分权予大夫,因此封土立家。可见,分权、封建、邦国,是三位一体的。

  然而权力一旦下放,就收不回来;下级一旦qiáng势,上级就只好空城。结果是前有五霸,天子被架空;后有三桓,诸侯被架空。架空了诸侯的大夫如季孙氏,又被家臣架空。国君被架空,国必亡;家君被架空,家必灭。于是晋国分裂,齐国易主,鲁国衰落。教训啊!

  痛定思痛,必须变分权为集权,改周制为秦制。

  问题是,怎么改?

  釜底抽薪。

  什么是釜?封建贵族。什么是薪?爵位世袭,采邑私有,无功受禄。chūn秋那些跋扈的贵族,无论鲁国的公族,晋国的卿族,三桓六卿,都如此。正因为有此特权,国君才拿他们没有办法,他们也才能拥兵自重,盘踞采邑,架空国君。显然,要想集权救国,必先gān掉贵族。

  当然,贵族不可能马上被消灭。商鞅的办法,是以新贵代旧贵。具体方案,则是不论血统论军功。新法颁布后,所有的贵族都必须先从没有军功的宗室做起,然后按照军功的大小重新确定尊卑、贵贱、爵位、俸禄。没有军功的,取消名位,降为民户中的地主和富人。有军功的,爵位最高也不过封侯。而且,只要有军功,哪怕不是宗室,也能封侯,成为新贵。

  新贵和旧贵,有什么不同?

  旧贵是领主,新贵是地主。按照周制,大夫对自己的采邑(家),是有治权的。而且这治权,诸侯还不能gān预。采邑中的臣民,包括家臣和子民,在法理上和道德上都只忠于家君(大夫),不必也不能忠于国君(诸侯)。然而按照秦制,新贵(侯)对自己的封地,则既无产权,又无治权,只有财权。也就是说,他们只收租税,不理民事。原先附属于领主的那些臣民,则重新编组,由地方官管理,变成直属国君的编户齐民。

  这一改革的直接结果是领主没有了。领主没有了,领地自然也没有了。从此,秦国不再有采邑,只有郡县。全国设为三十一个县,置县令(县长)和县丞(副县长)治理。以后夺取他国之地,也不立封国和采邑。既没有领地,又没有领主,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贵族。

  没有了贵族,就没有了需要世袭的爵位。因此,无论卿大夫,还是地方官,所有官员都由国君任命,按能力任职,不再按爵位世袭。有能力有才gān的,即便不是秦国人,也可以进入领导层和决策层。

  这就是商鞅的政治体制改革,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废领主制,行地主制;废封建制,行郡县制;废世袭制,行任命制。这样一种根本xing的变革,当然不可能由商鞅一人来完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然而在这里,我们却分明看到了未来帝国的影子。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正在于此。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