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易中天中华史07:秦并天下_易中天【完结】(11)

  这些人发迹的故事,想必早就在民间流传。陈胜从军之后,在军中也很可能听说。只不过,大多数人都当作茶余饭后的渔樵闲话,陈胜却“下载存盘”。因此,当他的记忆被造反的念头激活时,那句话就脱口而出了。

  这并没有错。

  他的错误,是不该cao之过急。

  实际上,陈胜的称王是有人反对的。反对的人,一个叫张耳,一个叫陈馀。他们都是魏都大梁(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国灭亡后,两人隐姓埋名避难在陈。这样两个人,对于陈胜的反秦,当然大力支持。

  但陈胜称王,他们却不以为然。

  张耳和陈馀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自己称王,而是复兴灭国。恢复已亡六国的好处,是“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就是把秦的敌人弄得多多的,自己则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那个时候,就不是称王,而是称帝了。

  可惜陈胜听不进去。

  历史证明,张耳和陈馀是对的。因为成大业者,一定要沉得住气,并广结善缘。抢先称王,则不能为自己树党,反倒为自己树敌。所以,元末群雄并起,朱升为朱元璋的设计,便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结果怎么样呢?

  朱元璋成功了,等待陈胜的却是失败。

  张耳和陈馀,也只好另立山头。

  劝说陈胜无效后,陈馀便建议出兵占领赵国旧地。这个建议倒是被陈胜采纳,于是令陈人武臣为将军,张耳和陈馀为左右校尉,率兵北上。

  这时,又一个风云人物出场了。

  这个人叫蒯通。

  蒯通是范阳人,也是纵横家。纵横家的本事,是“三寸之舌可敌百万之师”。后来蒯通去游说韩信,就差一点把楚汉相争变成三国演义。不过,他之后虽然在韩信那里碰了钉子,这一回小试牛刀,却大获成功。

  当时的形势,是武臣的军队从陈县出发,由白马(在今河南省滑县)渡过huáng河,依靠各处豪绅贤达的策应,攻城略地,一口气cha到了范阳(在今河北省定兴县)。

  沿途抵抗义军的十几个县令,当然统统都被杀了。

  蒯通闻讯,便去面见范阳县令徐公。

  徐公问:先生有何见教?

  蒯通说:一来吊唁,二来贺喜。

  徐公说:为什么吊唁?

  蒯通说:因为大人快要死了。

  徐公说:那为什么又来贺喜?

  蒯通说:因为大人遇到了蒯通。

  徐公明白了蒯通的意思,便派他去向武臣请降;武臣则被蒯通说服,封徐公为侯。徐公能有此待遇,当然因为他是第一个投降的(先天下降),算是“首降”。首降和首义,都是第一,第一总是会占便宜的。

  但义军“缴枪不杀”的政策,也从此为天下知晓,于是三十多座县城不战而降。柳宗元说秦末天下大乱,有叛人而无叛吏,看来并不完全是。

  至少,降吏是有的。

  这时的武臣,已是人多地广,马壮兵qiáng。他已经有了四五十座城池,就连当年的赵都邯郸也落入手中。在张耳和陈馀的怂恿下,武臣自立为赵王。

  对此,气得七窍生烟的陈胜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只能面对现实,派人向武臣道喜,同时命令他西进攻秦。已是赵王的武臣哪里还肯听陈胜的指挥?不但不攻秦,反倒北上攻燕,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

  之后的历史同样具有戏剧xing。

  被武臣派去攻燕的是韩广。韩广得到了燕地以后,也模仿武臣的做法,自立为燕王。韩广这样学习武臣,武臣也是无可奈何的。而且,战国以来,道德早已滑坡,人人唯利是图。韩广的所作所为,并不会受到谴责。13

  有所不同的是周巿。

  周巿是魏国人,因此被陈胜派去攻魏。但周巿攻下魏地后,也不jiāo给陈胜,而是另立魏王。只不过他不是立自己,而是立原来魏国的宁陵君公子咎。当时公子咎在陈胜那里,周巿的使者往返五次,才得以迎回魏国。

  于是这时的天下,除了秦二世皇帝,还至少有了五个王:楚王陈胜,赵王武臣,燕王韩广,魏王魏咎,齐王田儋(读如丹)。田儋与陈胜无关。他是在陈胜起义以后,自己在齐称王的。14此外,还有两个没称王的也已经起义,他们就是项羽和刘邦。

  这两个,才是秦真正的掘墓人。

  那么,大秦帝国的朝廷,对此又作何感想呢?

  活该秦要亡

  就在陈胜和吴广攻城略地,各处英雄豪杰也纷纷响应之时,秦二世的咸阳宫里却是一片歌舞升平。

  秦二世叫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照理说是不该当皇帝的。秦始皇自己选中的接班人,也不是胡亥,而是公子扶苏。可惜这份已经加盖了印玺的诏书,被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掉包,胡亥成了二世皇帝,扶苏则被矫诏赐死。

  这结果,秦始皇想到了吗?

  想不到,也管不了。这个独裁者此刻正躺在鲍鱼堆里被运往咸阳。他是在酷热的七月份死去的,丞相李斯又秘不发丧。为了掩盖尸臭,只好在车上堆满鲍鱼。

  秦始皇,岂会料到与鲍鱼为伍?

  但如此下场,却是活该!

  是的,活该!如果他不是那么专横,那么跋扈,那么bào戾,那么刚愎,事qíng也不至于坏到这个份上。至少,他可以早一点昭告天下,明确宣布立扶苏为太子;或者在病重之时召开御前会议,预为安排。

  然而他不肯,别人也不敢提醒。结果,英雄一世,遗臭万年,还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断送是肯定的,因为胡亥是个混蛋。这混蛋的最大功劳是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一个成语,叫“指鹿为马”。一个皇帝被臣下如此玩弄,还毫无警觉,不是混蛋是什么?

  他后来被赵高bī杀,也是活该。

  事实上,秦就该二世而亡。因为陈胜吴广刚刚起义的时候,qíng报是送到了朝廷的。这说明秦始皇设计制造的国家机器运转正常,效率也不低。然而谁送这样的qíng报胡亥就杀谁,bī得qíng报部门只好自欺欺人地说:地方上出了些小盗贼,都已被郡守和县令一网打尽,不足为虑。

  胡亥这才喜笑颜开。

  甚至直到秦快亡国时,胡亥都不肯悔改。当时丞相李斯等人提出,国难当头,请停止阿房宫的修建,以筹集军费,平息民怨。胡亥的处置竟是将诸臣下狱。理由是:你们身为朝廷大臣,治不了贼,倒有本事治朕!

  结果,被责的大臣中有两位不堪受rǔ而自尽。15

  大秦帝国自救的机会,就这样一次次丧失。如此混蛋的皇帝若不垮台,真是天理不容。

  但,如果秦的皇帝不是胡亥,会亡吗?

  恐怕也会。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在陈胜和吴广之前,并没有发生过起义。相反,这样的起义说不定曾多次发生,只不过由于规模太小不成气候,没能载入史册而已。

  这样说,有依据吗?

  没有史料依据,但有逻辑依据。

  依据就在陈胜的那句话——

  天下苦秦久矣!16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