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易中天中华史07:秦并天下_易中天【完结】(12)

  我们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既然“天下苦秦久矣”,就不会只有陈胜起义。

  问题是,陈胜的话, 可靠吗?

  可靠,因为并非只有他一个人这样说。武臣北伐时游说各县豪绅贤达,就说“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而且这种痛苦已经几十年了。这当然不是胡亥一个人的事。17

  那么,苦在哪里?

  首先是负担重,其次是执法严。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有过许多“丰功伟绩”的:修驰道,去险阻,决川防,销兵器,征百越,筑长城。这些都是他的“统一大业”,却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人工和财物天不生,地不长,皇帝自己也没有,从哪里来?

  从民众的牙fèng里挤出来。

  勒紧裤带jiāojiāo苛捐杂税也就罢了,问题是还要搭上身家xing命。那些远征的、戍边的、修长城的、建陵墓的,请问有几个能够生还?那些留在原地的老弱病残,又有几个能安居乐业?不是妻离子散,就是家破人亡。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就这样由黔首们的白骨堆就,由糙民们的血泪写成。据统计,仅蒙恬北伐和屠睢(读如虽)南征,就至少摧残了二百万家。18

  请问这是什么大业,谁的大业?

  这样的大业,又有谁心甘qíng愿?

  没有。

  因此,唯一的手段就是高压。秦律之苛之严之酷,是骇人听闻的。比如律当族灭者,要先在犯人脸上刺字涂墨,叫黥(读如擎);然后割掉鼻子,叫劓(读如义);斩去脚趾,叫刖(月);活活打死,再砍下脑袋,最后在刑场上当众剁成ròu泥,简直就是惨无人道。19

  这,难道不是bào政?

  至少,也是苛政。

  这样的苛政,不要说人民无法忍受,就连扶苏都看不下去。也许,扶苏上台会好一些。也许吧!可惜历史不能假设,人民也无法等待。是啊,横征bào敛,严刑峻法,滥杀无辜,难道还不够吗?

  够了!

  苛政统治之下生不如死的人民,实实在在是受够了!因此只要有人带头造反,便一呼百应。就连为陈胜和吴广出主意的那位卜者,也是“天下苦秦久矣”的证人。要不然,他何必多管闲事,又何必暗中使劲?

  怒火一旦点燃,就会熊熊燃烧;祭坛一旦筑成,就得有人献祭。皇帝的脑袋砍不了,便只能杀官员。大泽乡的祭坛上,摆放的就是领兵官的首级。20

  其他郡县,也如此。

  这并不奇怪。事实上,商鞅变法后,秦的各级官员便都用法家的思想武装了起来,自觉成为专制的工具。帝国需要虎láng,他们就是“驯shòu师”;帝国需要绵羊,他们就是“牧羊犬”。因此,这些人越是对君主忠诚,就越是对人民残酷。秦的忠臣,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酷吏。因为不是酷吏,便执行不了那些严刑峻法。

  人民对他们咬牙切齿,也就理所当然。

  难怪蒯通会这样对徐公说:大人做范阳令十年了,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县里的慈父孝子们之所以没把刀捅进足下肚子里,无非畏惧秦法。现在天下大乱,秦法不施,你岂不是死定了?

  当然死定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民众便纷纷杀掉帝国政府派来的那些官员,以此作为响应。用武臣的话说,便是“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而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21

  这,就是秦始皇他们种下的恶果。

  秦的灭亡,不是偶然的。

  陈胜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

  那么,他的失败呢?

  为什么是楚

  陈胜的造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个“萧何”,就是楚。

  楚,是陈胜曾经借用的名义。起义之初,他的旗号叫“大楚”。称王之后,他的国号叫“张楚”。所以,陈胜也是楚王。只不过,为了区别项梁所立之楚怀王,以及西楚霸王项羽,史家多称陈胜为陈王。

  称为陈王并不错。陈胜姓陈,国都也在陈。

  其实陈王就是楚王,因为陈一度是楚的国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顷襄王不能抵抗,只好迁都到陈。之后,楚都又继续东迁。前253年,迁都钜阳;前241年,迁都寿chūn。

  显然,陈之于楚,意义非凡。

  意义在哪里?

  看看地图就知道。郢,在今湖北省荆州市;陈,在今河南省淮阳县;钜阳,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寿chūn,在今安徽省寿县。这说明什么呢?

  很清楚,从郢到陈,是往东北走;从陈到钜阳,再到寿chūn,则是一步步走向东南。

  这是一个曲线图。

  曲线图标志的,正好是楚的国运。

  事实上,楚国迁都钜阳后,势头就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然而都陈之时,却一度挽回颓势。顷襄王收复了失地十五城,考烈王也灭了鲁。如此说来,陈岂非“复兴之都”,可以建成“反秦复楚”的基地?

  陈的豪绅贤达、父老乡亲,大约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他们主张陈胜在陈称王,他们的“劝进表”则高度评价陈胜“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也从民所yù,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的意思。

  可惜,这并非陈胜的真心。

  实际上,陈胜号称“大楚”或“张楚”,不过“借壳上市”再加“收买人心”。因此,他并没有恢复楚国社稷。相反,谁要是当真立个楚王,他就把谁杀了。22

  这当然让人失望。

  陈胜的失败,也被认为是活该。

  说这话的人叫范增。

  范增也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原本是一个隐士,同时也是策士,出山的时候已经七十岁。正是由于他的建议,项羽的叔叔项梁,才到田间地头找回了楚怀王一个名字叫心的孙子,立为楚王,也叫楚怀王。

  结果,项梁威望大增。

  相反,后来项羽杀了怀王,则人心尽失。

  这,又是为什么呢?

  范增的解释是: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怀王是被骗到秦国,软禁客死在那里的。因此楚人耿耿于怀,扬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因此,谁兴楚,谁就能成功。陈胜不立楚王后代而自立为王,当然“其势不长”。23

  这话有问题。

  什么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难道其他五国是有罪的?都没有。如果有,那也是láng在上游喝水时,羊儿不该喝了下游的水。是啊,chūn秋尚且无义战,战国的战争还讲什么道德?罪与非罪,不是原因。

  那么,为什么“亡秦必楚”的说法会广为流传,起兵反秦者也多在楚境?这里面难道没有原因?

  当然有。但,在秦不在楚。

  换句话说,真正的原因,是人们对秦恨之入骨。他们痛恨秦始皇,痛恨秦二世,痛恨秦的军官和地方官,更痛恨秦的制度和政治,恨不得秦制和秦政早早灭亡。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