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弧上的舞者_梁晓声【完结】(79)

  最不敢相信眼前情形的,还是那个女人。她生平第一次意识到,她的男人从此真的再也不足以依恃了。她似乎明白了,前面已经没有一步好走的道路了。

  她放下了孩子。就放在雪地上。

  “别来这一套!……”那男人此时此刻的软弱,不但没能使麻老五动容,反而使他心肠更硬,态度更蛮横,语气更冷:“你这一套是跟我学的!想当初,我女人怀了第三胎,我死活求你,你对我发过一点儿慈悲吗?我不是也给你跪下过吗?我还给你磕过响头;可你却派人生把我老婆捆着绑着送到了医院……结果真是我个儿子!……你害得我断子绝孙!……”他越说越来气,吼道:“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给我绑了!今天牵牲口一样,也要把他牵回去!……”

  突然,那跪着的男人,听到了一声轰响。同时觉得有些黏乎乎的东西溅了自己一脸。如他一斧劈死他的老狗时,溅在脸上的东西一样。

  他微微吃惊地抬起头,见站在他面前的麻老五,没了脑袋。没了脑袋,麻老五那粗壮的身子,却仍叉腿站立着,一只手里,也仍握着那卷预备用来捆绑他的绳子。

  一股火药味混合着一股血腥味儿扑入他的鼻孔。

  他侧脸看他女人——双筒猎枪端在女人手中,一支枪筒往外冒烟。

  枪膛里,还有一颗子弹,也是专用来猎杀野猪的很厉害的“炸子儿”。

  又是一声枪响。

  女人的脸比方才在“塔头甸子”使他感到可怕时更其可怕。

  麻老五那没了脑袋的身体,像被人使劲一推,直挺挺地往后倒去,倒在雪白的地上。

  哇!哇哇!……

  老树上的群鸦乍起惊飞。

  “她!……”

  “打死她!打死她!……”

  男人跪在雪地上挣扎不起。

  他眼见他们扑向了他的女人,耳边听到一阵乱石砸在软物上的闷响——又是那一种黏乎乎的东西溅在了他脸上。

  “我……我没动手!没我的事!没我的事!……”

  是韩喜奎的叫喊。

  “没我的事!没我的事!没我的事!……”

  叫喊声渐渐远去,山谷间响着经久的回音。

  终于,一切归于宁寂。

  终于,男人挣扎了起来。

  终于,乌鸦们不知从何处飞回来了,却疑疑惑惑地,不敢重新栖落在那株老树上——树上吊着一个人。

  哇!

  哇哇!

  ……

  它们在树顶盘旋。

  雪地上,那孩子一点儿声息也不发出。

  新鲜的血腥味儿在山谷间飘散开去。

  远处,传来了几声狼嚎……

  发言

  生命纯粹是一次偶然。这观点现在已经被大多数的人们认可了。相对而言,人生却要复杂些,起码来说要麻烦些。倘偶然的生命摊上了必然的时代,人生的历程有时就麻烦得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直至死掉,才算终获解脱。正所谓不速而来,不速而去。仿佛争先恐后前往参加最后的一次重大庆典;仿佛那是名额有限且体现身份的活动,尽管人人手中都预发了一张入场券,但去晚了入场券就作废了因而太可惜了似的。

  近五年,平均下来,每年都要参加几个人的追悼会,我心戚戚。今年又送走了两位忘年交,其中一位便是柳先生,我一向尊称他“柳老师”。

  柳老师享年七十有三。生前体格硬朗,坚持晨练。熟悉他的人,皆认为他可以活到八十三。努努力,活到九十三以后,似乎也是大有可能之事,因为他是那么健壮啊!

  他逝世前不久我还见到过他,在一次出版社举行的新书研讨会上。很平庸的一部小说,到会的都是因名而寂寞之人,与同样平庸又同样偏得浮名的我——为平庸充当炒作之帮闲,说些逢场作戏虚与委蛇的平庸的话。有人连书也不曾翻看一下,却一张口便俨然是在发表权威性的评论。会后备了自助餐,七十三岁的柳老师,仍有一口坚固锐利的、基本上属于原件的好牙;并有一副吸收功能消化功能都极佳的好肠胃。那日他吃得津津有味,大快朵颐。喝起啤酒来如同严重缺氧之人贪婪吸氧,三杯四杯下肚,竟脸也不曾微红一阵。他豪饮。正值暑季,考虑到大多数人胃肠的适应性,没提供冰镇啤酒,提供了一盘子冰块。别人只不过往杯中放一二冰块,他不,他专为自己夹了一小盘冰块。他喝一口啤酒,便放一块冰入口。接着,嚼得嘎嘣嘎嘣响。周围众人看着他一个个目瞪口呆,无不显出羡煞乃至于嫉妒的样子。

  而他,咽了以后,连说:“这样才痛快!这样才痛快!”

  分明的,也有那么点儿炫耀好牙口和好胃口的意思,满脸的洋洋自得。

  于是,众人都对他的好牙口好胃口肃然起敬。

  而他亦庄亦谐地说:“感谢从前对我的改造,受益匪浅,受益匪浅……”

  每当有人因他的好牙口好胃口而对他刮目相看,他总那么说。说得虔而又诚。他曾是“右派分子”,在某边陲农场改造了二十余年。似乎,他认为,他的好牙口好胃口,以及全方位的健康硬朗,乃是长期被改造的好处,因而自己实际上是“反右”的既得利益者。往往,惟恐别人怀疑他的虔诚,又总是要在感激的话语之后补充两个字——“真的!”

  想想吧,一位七十三岁的老人,举杯豪饮,接着嘎嘣嘎嘣地大嚼冰块,那是一副多么雄壮的情形?

  然而半个月后,我竟亲笔为他写讣告和悼词。读者不难想像,听说他死了,熟悉他的人们多么惊讶。其中自然包括我。

  他不是死于飞来横祸。

  也不是死于什么长期潜伏于他身体内的噬命病毒。

  而是——死于一次会议。

  确切地说,是死于一次发言。一次他自己的发言。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发言。

  当我从别人的口中,片片断断地获得了他的死因以后,我就不再像起初那等惊讶了。自古人生谁无死呢?对于一位七十三岁的老人,怎么死还不是一样的呢?我甚至觉得,死于自己的一次发言,反而是比死于横祸死于恶症来得幸运的事。不是吗?死于横祸,难免地将死得皮破肉绽,断肢溅血。死于恶症,又每将死亡这一件事拖得旷日持久。直至自己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不算,也势必拖累得亲人子女身心交瘁,最终暗祈自己早点咽气,求全体的解脱。以上两种死法,第一种不正常,而且每有责任官司留给亲人子女。第二种太被动,迫人接受惟一的现实,而且每有失于人之作为人的起码尊严。相比较而言,死于自己一生的最后一次发言,毕竟的,总还算死得干净。似乎,更适合于一位知识分子的死法。尽管,那一次发言使他又招致了无尽的烦恼与愤懑,并使他的头脑大面积溢血。但那点子血,却终究没出在头皮外,只溢在脑壳里。既不曾使自己恐慌,也不曾吓着别人。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梁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