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顶商人胡雪岩_高阳【完结】(114)

  弟叫宝森,”他问:“胡大先生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此人怎么样?”

  “此人去年让言路上参一本。参的其实不是他,是宝中堂,参宝中堂袒 护亲族。不过,这一来倒楣的一定是宝森,如今境况很窘。”

  “呃,筱翁,你倒谈谈他倒楣的来龙去脉。”

  原来宝均金之弟宝森,本是直隶的候补知县,即没有读多少书,也谈 不到才具,而且理路不大清楚。靠他老兄的面子,总常有差使派他;有时州

  县出缺,派他去署理,坐堂问案,笑话百出,上官看宝均金的分上,只有格 外宽容。

  后来曾国藩由两江总督调直隶,他是讲究吏治的,看宝森实在没有用 处,想照应他亦有力不从心之感。宝森几次找宝均金,要他八行书给曾国藩

  讨差使,宝均金怕碰钉子,不肯出信。到得真的缠不过了,宝均金说:“你 到四川去吧!”为他加捐,由候补县变成候补道,又在吏部说了情,得以分 发四川。

  四川总督名叫吴棠,此人于慈禧太后未入宫以前,有援之于穷途末路 的大恩。慈禧之父惠徵,官居安徽池太广道,是守土有责的地方官;咸丰初

  年,洪杨起事,舟船东下,势如破竹,惠徵望风而逃,降旨革职查办,旋即 一病而亡。欲语说:“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有抬”,官场最势利不过,

  何况惠徵是“犯官”的身分,加以外省的旗汉之别;远较京里来得分明,因 此,慈禧以长女的身分,携带一妹两弟,奉母盘灵回旗时,一路遭受白眼,

  那种境况,真可说是凄凉万状。

  一天船泊江苏淮安府桃源县,忽然有人送来一份奠仪,而且颇为丰腆, 白银二百两之多。慈禧再看名帖上具衔是桃源县知县吴棠,不由得纳闷;惠

  徵从无这样一个朋友,如说是照例的应酬,隔省的官员,了无渊源,充其量 送八两银子的奠仪,已是仁至义尽。一送二百两,阔得出奇;慈禧判断,一

  定是送错了,防着人家要来索还,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

  她的判断不误,果然是送错了。吴棠一看听差送上来的回帐,大发雷 霆;幸而他有个幕友,深明人情世故,便劝他说:“送错了礼没有去讨回之

  理;就讨,人家也未见得肯还。听说这惠道台的两位小姐,长得很齐整,而 且知书识字;旗人家的闺秀,前途不可限量,东翁不如将错就错,索性送个

  整人情,吊上一吊。”

  吴棠心想,这不失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打算,当下肃其衣冠, 备了祭品,传轿打道运河码头,投了帖上船祭灵。祭毕慰问家属;慈禧的两

  个弟弟惠祥、照祥,都还年幼,只会陪礼,无从陪客;都是慈禧隔着白布灵 幔,与吴棠对答,再三称谢。

  这一下足以证明,吴棠的奠仪并未送错,可以放心大胆地支用了。慈 禧感激涕零之余,将吴棠的名帖放在梳头盒子里;跟妹妹相誓:“倘或天可

  怜见,咱们姊妹也有得意的一天;可千万别忘了吴大老爷这位雪中送炭的大 恩人。”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上”,姊妹做了妯娌,不过十年的工夫,姐姐“以

  天下养”,妹妹亦贵为醇王的福晋。

  辛酉政变,两宫垂帘听政,慈禧第一件快心之事,便是报恩;这时已 升知府的吴棠,官符如火,一路超擢,吴棠既庸且贪,而凡有参劾吴棠的折

  子,一概不准。不过五、六年的工夫,继骆秉章而为四川总督;他在成都, 公事委诸属下,每天开筵演戏,顿顿鱼翅鸡鸭,自我豢养成一个臃肿不堪的

  大胖子,四川人替他起了个外号,叫做“一品肉”。宝均金为老弟的打算是, 惟有到“一品肉”那里当差,不必顾虑才具之短。果然,吴棠看宝均金是大

  军机,一到就派了“厘金”的差使;终吴棠之任,宝森的税差没有断过,是 四川官场的红员之一。

  不久,吴棠殁于任上,继任川督的是杀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安

  德海在两宫太后口中,称之为“小安子”;他是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在“辛 酉政变”中立过功劳,升任为长春宫的总管。仗着慈禧太后的势力,招权纳

  贿,骄恣不法;有年夏天,打着太后的旗号,擅自出京,连直隶总督国藩, 都只能侧目而视,不敢动他。不道丁宝桢却不买帐,等他一入山东境内,便

  派人严密监视,及至证实了他并未奉有赴江南采办的懿旨,便不客气地下令 逮捕,飞章入奏,奉旨“毋庸讯问,就地正法”;随即提出牢来,在济南处 决。

  安德海既为慈禧所宠信,丁宝桢杀了他,就很可能得罪了慈禧。那知 事实适得其反,慈禧不但不恨,而且很感激丁宝桢,因为安德海被斩以后,

  丁宝桢下令暴尸三日,济南的百姓看清了安德海是没有“那话儿”的真太监。 这一来,一直流传着的,安德海为慈禧面首的谣言,不攻自破。慈禧心感丁

  宝桢为她洗刷之德,所以吴棠出缺,将他自东抚擢为川督。当然,也有看重 丁宝桢清廉刚直,用他去整饬为吴棠搞坏了的四川吏治的期望在内。

  果然,丁宝桢一入川便大加整顿,贪庸疲软的劣员,参的参,调的调, 官场气象一新。

  象宝森这样的人,当然也在淘汰之列,但想到他是宝均金的胞弟,不 免有投鼠忌器的顾虑,处置就不一样了。

  象这样的情形,原有个客客气气送出门的办法,譬如督抚与两司—— 藩司、阜司不和,想把他们调走,而又怕伤了和气,发生纠纷,便在年终“密

  考”时,加上“堪任方面”的考语。既然才足以当方面之任,朝廷当然要将 此人召进京去,当面察看。久而久之成了一个惯例,军机处一看督抚对两司

  下的是这样的考语,便知是请朝廷将两司调走,必如所请;因为封疆大吏的 用人权是必须尊重的。

  宝森只是一个候补道,不适用此例,但亦有亦通之方,即以人才特荐, 奏请送部引见;意思是请朝廷考虑此人可放实缺。

  那是光绪四年年底的事。其时言路上气势很盛,除了御史、给事中这 些言官以外,翰林而兼“日讲起注官”,得以专折言事者,奏议尤为朝廷所

  重;其中言论最犀利者四人,号称“翰林四谏”。而“四谏”中又以张佩纶 的一支笔最厉害,心想宝森一无才能,只以宝均金的关系,竟由地方大吏以

  人才特荐,令人不平,因而上章博击。

  上谕中嘉许张佩纶“所陈绝瞻顾,尚属敢言”。至于丁宝桢特荐宝森, 究竟有何过人之长的实绩,命丁宝桢“据实具奏,毋稍回护”。原奏又说宝

  森并无才能,“着李鸿章查明宝森在直隶时,官声政绩究如何,详细具奏。”

  其时宝森已经到京,兴冲冲地真的以为丁宝桢够交情帮他的忙,满心 打算着引见以后,靠他老兄的关系,分发到富庶的省分,弄个实缺的道员,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