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顶商人胡雪岩_高阳【完结】(99)

  这就很明白的了,左宗棠是出于争胜之心。他的好胜心是决不因任何 的规劝而稍减的;胡雪岩知道自己难卸仔肩,非“顶石臼做戏”不可了。不

  过,刚才那句“问在要害”上的话,并无答复,还得追问。

  “大人这么说,我当然只有遵命。”胡雪岩说,“就不知道将来在福建还 要伺候哪位?”

  “不要说什么伺候的话。雪岩,你最聪明不过;没有什么你不能相处的。 惟其我付托了这个人,更得借重你——。”

  左宗棠没有再说下去:胡雪岩却完全懂了他的意思,他所付托的,是

  个很难‘伺候’的人。这就更急着要问:“是哪位?”

  “沈幼丹。” 原来是丁忧回籍守制的前任江西巡抚沈葆桢。这在胡雪岩却真有意外

  之感。细想一想,付托倒也得人;不过以本省人做本省官,而且必是大官, 为法例所不许。兼以丁忧,更成窒碍。不知左宗棠是怎么想来的?他只有付

  之默然了。“我知道你的想法,我给你看个奏稿。”

  奏向洋洋千言,畅论造船之利;最后谈到主题:臣维轮船一事,势在 必行,岂可以去闽在迩,忽为搁置?且设局制造,一切繁难事宜,均臣与洋

  员议定,若不趁臣在闽定局,不但头绪纷繁,接办之人无从咨防;且恐要约 不明,后多民议,臣尤无可诿咎。臣之不能不稍留三旬,以待此局之定者,

  此也!惟此事固须择接办之人;尤必接办之人能久于其事,然后一气贯注, 众志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再四思维,惟丁忧在籍前江西抚

  臣沈荷桢,在官在籍,久负清望,为中外所仰。其虑事详审精密,早在圣有 洞鉴之中。现在里居侍养,爱日方长,非若宦辙靡常,时有量移更替之事;

  又乡评素重,更可坚乐事赴功之心。若令主持此事,必期就绪。商之英桂、 徐宗余亦以为然。臣曾三次造庐商情,沈荷桢始终逊谢不遑。可否仰恳皇上

  天恩,俯念事关至要,局在垂成,温谕沈葆桢,勉轻大义,特命总理船政, 由部颁发关防,凡事涉船政,由其专奏请旨,以防牵制。

  其经费一切,会商将军督抚随时调取;责成署藩司周开锡,不得稍有 延误。一切工料及延洋匠、雇华工、开艺局,责成胡光墉一手经理。缘胡光

  墉才长心细,熟谙洋务,为船局断不可少之人,且为洋人所素信也。“好! 我就交给你了!”左宗棠站起身,一面走向书案,一面说道:“现在要跟你谈

  第一件大事了!”

  第十一章

  他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西征。而凡有大征伐,首先要筹划的是兵、饷 二事。左宗棠连日深宵不寐,灯下沉思,已写成了一个筹划的概略;此时从

  书案抽斗中取了出来,要胡雪岩细看。

  这个节略先谈兵,次筹饷。而谈兵又必因地制宜,西北与东南的地势, 完全不同;南方的军队,到了西北,第一不惯食科;第二不耐寒冷。因此,

  左宗棠在东南转战得力的将领部队,特别是籍贯属于福建、广东两省的,都 不能带到西北。

  带到西北的,只有三千多人,另外他预备派遣原来帮办福建军务,现 已出奏保荐帮办陕甘军务的刘典回湖南,召募三千子弟兵,带到西北。这六

  千多人,左宗棠用来当作亲兵;至于用来作战的大批部队,他打算在本地招 募,要与“关中豪杰”共事业。

  看到这里,胡雪岩不由得失声说道:“大人,照你老人家的办法,要什 么时候才能平得了回乱?”

  “你这话,我不大懂。”

  “大人请想,招募成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练成精锐,更是谈何容易? 这一来,要花一两年的功夫。”“岂止一两年?”左宗棠说道:“经营西域,

  非十年不足以收功。”

  “十年?”胡雪岩吓一跳,“那得——。” 他虽住口不语,左宗棠也知道,说的是要费多少饷?笑笑说道:“你不

  要争!我要在西北办屯垦;这是长治久安之计。就象办船厂一样,不能急切 图利;可是一旦见效,你就知道我的打算不错了。”

  “是!”胡雪岩将那份节略搁下,低着头沉思。“你在想什么?”

  “我想得很远。”胡雪岩答说:“我也是想到十年八年以后。”

  “着!”左宗棠拊掌欣然,“你的意思与我不谋而合;我们要好好打算, 筹出十年八年的饷米。”

  胡雪岩暂且不答,捡起节略再看,大致了解了左宗棠在西北用兵的计 划。他要练马队;又要造“两轮炮车”;开设“屯田总局”——办屯垦要农

  具、要种子、要车马、要垫发未收成以前的一切粮食杂用,算起来这笔款子, 真正不在少数。“大人,”胡雪岩问道:“练马队、造炮车、是致胜所必需,

  朝廷一定会准。办屯垦,朝廷恐怕会看作不急之务吧?”“这,你就不懂了。” 左宗棠说,“朝中到底不少读书人,他们会懂的。”

  胡雪岩脸一红,却很诚恳地说:“是!我确是不大懂,请大人教导。” 于是左宗棠为胡雪岩约略讲述用兵西域的限制,自秦汉以来,西征皆

  在春初,及秋而还。因为第一,秋高马肥,敌人先占了优势;其次就是严寒 的天气,非关内的士兵所能适应。

  “就是为了这些不便,汉武帝元朔初年征匈奴,几乎年年打胜仗,而年 年要出师,斩草不能除根,成了个无穷之累。”左宗棠一番引经据典以后,

  转入正题;“如今平回乱,亦仿佛是这个道理:选拔两三万能打的队伍,春 天出关,尽一夏天追奔逐北,交秋班师,如当年卫霍之所为,我亦办得到。

  可是,回乱就此算平了吗?”

  “自然没有平。”胡雪岩了然了,“有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花大功夫拿那块地彻底翻一翻,野草自然长不出来了。”

  “一点不错!你这个譬喻很恰当。”左宗棠欣慰地说,“只要你懂我的意 思,我就放心了。你一定会把我所要的东西办妥当。”

  这顶“高帽子”出于左宗棠之口,弥觉珍贵;然而也极沉重。胡雪岩 知道左宗棠的意思是要他负筹饷的主要责任。凝神细想了一会,觉得兹事体

  大,而且情况复杂,非先问个明白不可。

  “大人,将来要练多少营的队伍。”

  “这很难说,要到了关外看情形再说。” 第一个疑问,便成了难题;人数未定,月饷的数目就算不出来。胡雪

  岩只能约略估计,以五万人算,每人粮饷、被服、武器;以及营帐锅碗等等 杂支,在五两银子以内开支,每月就要二十五万两。

  于是他再问第二问:“是带六千人出关?”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