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_张宏杰【完结】(77)

  当然,对那些“配合工作”的“聪明人”,多尔衮也不会忘了“表示表示”。《清世祖实录》载,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他赏给“大学士冯铨、谢升、洪承畴等各黄金二十两,白金一千两,嵌宝金钟盘二副,螺钿盒二架,玉壶一执”。

  形形色色的朱三太子

  清朝初年的一个吊诡现象是:一方面,由于清王朝的全力追杀,真正的明朝皇室成员无不隐姓埋名;另一方面,假冒的朱氏后代层出不穷,有假冒王妃的,有假冒亲王的,当然最多的是假冒太子,特别是“朱三太子”。这些人不甘寂寞,刀头舐血,铤而走险,希望以此浑水摸鱼,捞些好处。

  最典型的案子是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朱三太子”案。一伙江湖无赖组成一个骗子集团,其中一个号称是朱三太子朱慈英。他们说朱三太子因为地位特殊,可以和顺治皇帝直接搭上线,只要交钱,他们就有办法让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立刻成为现职清朝官员,而且还都是盐道、粮道、工部、吏部等肥缺。凭着这样荒诞不经的谎言,他们半年间居然骗到了七万余两银子,案发之后,一时朝野轰动。

  另一个与此类似的案子发生在稍早的顺治十三年(1656年),真定的一个商人破产之后,突发奇想,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煷,搞了一个庙会,招揽香火钱。他承诺,香客可以按照未来“光复明朝”后的官职高低来捐献香火钱,一年后原价退回。按现在的说法,是一起典型的招摇撞骗兼非法集资案。事发的原因也很可笑:有两个人都花了几两银子,预购了“未来”的七品“县令”。拿到收据之后,他们马上自认为已经是有身份的人,在大街上争抢道路,互不相让,直至大打出手,闹成治安案件。到县衙一审,最终自然是骗子落网。

  这类骗子当中,最“成功”的一个,当是“南太子”王之明。此人乃万历朝驸马王蘂的侄孙,小时候他经常听老人们聊起宫中的奇闻异事,对帝王生活艳羡不已。正巧天地大变,他和太子相仿,又颇知“宫中故事”,遂自称东宫太子朱慈烺,南下南京来找自己的“伯伯”弘光帝。

  弘光皇帝虽然以昏庸闻名,但是在这一突发事件上,处理却相当理智。他被权臣拥立,是一个弱势皇帝,所以必须妥善处理此案,以示“公心”。他宣布,关键是要鉴定太子真假,自己壮年无子,太子如果为真,将来正好继位,“若果系真东宫……迎入宫中,仍为太子”。为了让鉴定结果有说服力,弘光拍板,一、审问过程中不得刑讯逼供;二、鉴定过程全程公开,“集百官廷讯,在京士民俱得入(内旁听)”。

  在公开鉴定这一天,大殿里人山人海。骗子王之明被迎入殿内,他人小鬼大,故意大摇大摆,径直“踞上座,南面”。那些大学士、尚书只好位居其下。

  王铎曾经当过三年太子的老师,一见面马上断定此“太子”为假。为了让大家信服,他问“太子”:“汝识我不?”“太子”说:“不也。”王铎又问:“讲书在何殿?”王之明只知道宫中有文华、武英等殿,随口答“文华”,其实是在端敬殿。刘宗政、李景琏两个翰林曾见过太子,也都认定这个少年比太子朱慈烺要矮,太子“眉长于目”,而此人眉毛很短。朝臣们考问其他宫中内情,他回答也大多不着四六。不过小骗子王之明心理素质不错,遇到这类质问,他态度傲慢,动辄答以“尔等宵小懂得什么”。

  虽然审讯结果最终证明太子是假冒的,但是中国民众的判断,从来都是更多地基于情绪而非理智。南明政府的公信力,早已破产,何况中国人几千年前就都变成了“阴谋论者”。百姓认为王铎等人都是弘光指使,因此纷传太子为真。连外地的领兵大臣,也相信这种传言,纷纷上书要求弘光善待“太子”。弘光为了不担上“故杀”的罪名,就决定把王之明先关起来再说。王之明就这样在监狱里待了好几个月。

  直到五月初十,清军南下,朱由崧弃城而逃,王之明终于翻了身。五月十一,天将亮时,南京百姓在两三个士绅的率领下,跑到监狱,放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真太子”,拥着他在武英殿“即位登基”。有些没有逃跑的南明官员也跟着上殿行礼如仪。

  王之明终于苦尽甘来,一偿夙愿。南京百姓拥立他,是希望他率领南京军民抵挡住清军。不过王之明志不在此,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居然要选秀女。秀女还没选好,南京城就被攻破了。王之明被清军抓获。一开始,清人想利用他来安抚江南百姓,所以对他很礼貌。多铎“离席迎之”,与之并坐,还“衣以金紫”,问王之明最想要什么,王之明表示最想要“秀女”。多铎“旋以弘光所选淑女配之”。王之明于是怀抱着弘光没能享受到的“秀女”,一心做起清王朝的封王梦来。

  不过小骗子好运不长。江南地方很快“内外俱定”,王之明已经没有利用价值,清人遂将他和弘光帝等人一起送到北京。不久之后,找了个借口,把他和弘光帝等一起处死了。

  躲藏一生未逃一死的崇祯之子

  各地明朝皇室上层人物被诛杀得只有崇祯之子朱慈焕侥幸活了下来,并且活到了七十多岁。

  朱慈焕幼时被封为永王,在长大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灭亡那年,他刚刚十二岁,和两个哥哥一起被李自成军俘获,又一起被李自成挟裹出北京城南下。

  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焕开始了乱世飘零。他乞讨到了一户王姓乡绅家。乡绅见他气质特别,“细询根由”。没有城府的朱慈焕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王乡绅是故明官员,见皇子沦落到如此地步,不禁“执手悲泣”,冒着风险收留了他,给他改名王士元,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

  五年之后,王乡绅病故,王家不愿意继续收留他,他只好流浪到江南当了和尚。后来浙江余姚一位胡乡绅到庙里游玩,见二十出头的朱慈焕容貌清秀,气质不俗,又满腹诗书,十分健谈(几十年后,蓬莱人李力远遇到朱慈焕,称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学识渊博,且工手谈,精音律”,可见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胡乡绅极为欣赏,劝他还俗,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于是朱慈焕落户浙江,也算是成家立业了。

  结婚后,朱慈焕以教书为业。岳父去世后,随着生儿育女,家累日重,他不得不四处寻找教席,还经常向一些地方绅士打秋风,勉强维持生活。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哪里风声紧,他就赶紧带着一大家子逃亡,几十年间流动于大江南北,历尽艰辛。虽然一辈子受尽委屈劳累,不过毕竟活过了古稀之年,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又有了孙子,也总算儿孙满堂。到了晚年,赶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为了争取民心,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特别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了明孝陵后,还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朝皇室后裔,来管理明孝陵: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后,周封之于杞宋……尔等与九卿会议俱奏。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张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