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郭沫若传_龚济民+方仁念【完结】(63)

  沫若真正想拜见的是自己的业师、原乐山高等小学堂的帅平均先生。跨进县立中学教员院帅先生的寝室,沫若亲切地叫了一声“先生”,随即趋步向前欲跪拜,帅先生赶快扶住,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让他在身旁坐下。面对三十年不见的老师,沫若热情祝颂他健康长寿,先生则频频称贺学生的成就。当话题转到经学上来之后,帅先生列举了自己读过的沫若所写的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极为赞许;沫若半躬着身子,恭敬地表示:“我在经学方面,所以能够有那样一点成就,完全是得自先生的教诲和赐予。”先生听后乐呵呵地笑了起来,笑得是那样慈祥,笑得是那样甜蜜。

  从帅先生处出来,沫若信步重访乌尤寺。登上乌尤山绝顶的尔雅台,临江远眺,感事怀人,不由得勾起对老友朱德的思念之情,遂成七律一首:

  依旧危台压紫云,青衣江上水殷殷。

  归来我独怀三楚,叱咤谁当冠九军?

  龙战玄黄弥野血,鸡鸣风雨际天闻。

  会师鸭绿期何日,翘首嵩高苦忆君。①

  --------

  ①《汐集·登尔雅台怀人》

  听说郭沫若荣归故里,乐山各界人士均欲集会欢迎,并纷纷请他演讲。最大的一次会是在嘉州公园中山堂前的广场上举行的,沫若妙趣横生地从追溯往事谈到抗日斗争形势,说:“父老兄弟姐妹们,朋友们,同学们!沫若今天和大家见面讲演的地方,是我幼年被学校‘斥退’的地方,”他用手指着中山堂前的一根柱子,“也许,这根柱头就是挂我‘斥退’牌的柱头,……”群众报以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他列举大量事实,说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道理,并引导大家展望家乡前景:“铜河百万匹马力的水力,到时候必定供发电之用,铜河流域的天然森林,也必将化为一望无际的烟囱……”场内鸦雀无声,场外还不断有人群往里涌。为了容纳更多的听众,会议主持人征得沫若应允,临时将会场移到了乐山最大的广场——月咡塘。

  三月十二日,沫若仍乘水上飞机返抵重庆。不到四足月,父亲病逝的噩耗飞来,便偕立群怀抱刚生下三个月的汉英,于七月十一日星夜回家奔丧。由于沫若的声名和业绩,“内则上而国府主席,党军领袖,下而小学儿童,厮役士卒,外则如敌国日本反战同盟之代表,……莫不表示深切之哀悼”①。唁电、唁函如雪片,挽联、奠幛挂满郭家厅堂,是对死者的悼念,也是对生者的赞誉。毛泽东、秦邦宪、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人合送的挽联为: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

  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

  --------

  ①《家祭文》,见《德音录》。

  《新华日报》送的长联,更集中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愿:

  北伐扫军阀残余,抗战驱法西寇盗,令郎训政赞戎机,动员千百万士民,戮力同心,共襄伟业;

  眉山为灵气所寄,铜河有秀色可餐,大德耆年参化育,享受八十六寒暑,国祥人瑞,群仰高风。①

  --------

  ①以上挽联均见《德音录》。

  正在苏联治病的周恩来,也送来了挽联。诸多联语传佳话,抗日救国心连心,这次治丧活动,无意间倒促进了家乡人民抗日救亡热情的高涨,这是沫若求之不得的。

  旧社会里治丧不易守丧更难。七月中下旬之交,铜河洪水猛涨,沙湾全镇均被浸淹,街中公路浑如大河,波浪翻涌水声汩汩,郭家全宅泡于水中。沫若与五哥通宵未眠,一再为父亲的灵榇垫砖加高,以防水袭。八月间又遇敌机轰炸乐山,殃及沙湾,本来就很繁忙的丧事,又增添了许多麻烦。

  由于父亲要到十一月间才能安葬,沫若对三厅的工作放心不下,便于九月初单独奔赴重庆。临行前元弟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地叮嘱他早日回来,沫若默默顿首,两人以诗惜别,但愿他们这一对“少时忧戚最相关”的弟兄,能“各倾余力学双班”②。

  --------

  ②见《汐集·别季弟》。

  立群和汉英则暂留乡间,母子两人受到了张琼华的多方照顾:她不但主动将自己长期居住的当年结婚用房让给他们住,而且还在饮食方面给予特殊优待。按旧风习,治丧期间不许食荤腥,可是正在哺乳的立群,这怎么能行?张琼华便托人买了活鸡鲜鱼从后院拿进来,另砌一土灶亲自为她烧煮。诙谐的张琼华,偶尔也同于立群开点小玩笑。有一次,她指着立群对侄儿说:“你八爸给我带回来了一个媳妇。”①似乎只有在她的怀抱之中显得最乖,为此她高兴地说:“只有我还能够抱抱他。”

  --------

  ①据笔者1984年10月23日访问郭宗瑨谈话记录。

  十月中旬沫若重又回到沙湾。在家守丧期间,获读长兄橙坞负笈日本时所作诗文,今由大嫂装订成册,嘱为题识。沫若捧读再四,往事历历在目,不幸自北平与大哥分别,竟未能再谋一面,自己之有今日全是出于他的栽培,不意毫未报答就从此永别了。思今感昔,不知涕之何从,率成一律,恨不能重得先兄斧政:

  连床风雨忆幽燕,踵涉重瀛廿有年。

  粗得裁成蒙策后,愧无点滴报生前。

  雄才拓落劳宾戏,至性情文轶述阡。

  手把遗篇思近事,一回雒诵一潸然。

  葬罢父亲,十二月初,沫若偕立群和汉英离别家人启程返渝,张琼华把他们送到了嘉州城。飞机起飞了,天上的人在俯看凌云山麓的苏子楼,感叹“风景尚无大殊,而余年则将届知命矣”,地上的人则在凝视飞机远逝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

  三十五

  一九三九年冬,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进犯边区,开始掀起抗战期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厅也跟着受到了更多的挤压、阻挠、刁难和破坏。蒋介石越来越感到三厅是扎在他内脏里的一根钉子,但又不好明目张胆地拔除,于是唆使贺衷寒、张厉生等人严加监督和控制。他们乘周恩来和郭沫若暂时离开重庆之际,胁迫三厅全体人员加入国民党。阳翰笙和冯乃超觉得事态严重,在赶忙写信向沫若汇报的同时,又立即派人去乐山向沫若面陈一切,请他火速返渝,

  沫若回到重庆的时候,三厅的形势正剑拔弩张:国民党顽固派见三厅人员不肯就范,便又使出一招,他们扬言有人告发三厅偷运共产党的宣传品,因而在一天深夜,贺衷寒亲自带领了二十名喽啰来三厅搜查堆栈,连准备包装上车准备第二天运往前线的书报,也都被一一打开检查,结果却没有抓到任何把柄。沫若获悉后暴跳如雷,严词斥责,并再一次提出辞职以示抗议。鉴于三厅的社会影响和郭沫若的声望,国民党顽固派感到十分棘手,既不便于公开撤掉这个机构,也不便于公然批准厅长挂冠离职,而且连强令三厅人员加入国民党的事也只好暂时收起。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