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幸福的哲学_周国平【完结】(4)

  这种感觉不光是我有,我看很多人,无论是大人物、小人物,这个感觉是共同的。比尔·盖茨,全球首富,现在不是了,好像是老二了吧,他有一张照片,是他抱着当时两岁的女儿照的,下面有一句题词:“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感到最幸福。”他有五百亿美元的家产,但是财产带给他的快乐,那种打动人心的深度,远不如这个小生命给他带来的。凭我自己的体验,我相信他讲的完全是真话。财富带来的名利欲、权力感、雄心的满足,是另一种性质的快乐,在深度上无法与生命根底里的快乐相比。还有美国现代舞的创始人邓肯,她是一个天性非常健康的女人,一生谈了无数次恋爱,她的自传写得非常真实。在刚有小孩的时候,她这样喊道:上帝啊,在这个小生命面前,我的那些艺术算得了什么呀,所有的一切算得了什么呀!其实普通人也一样。有一次我在北京坐出租车,从我上车开始,那个司机就跟我说他的孩子,他有了一个一个月大的孩子,一直说到我下车。在我临下车前,他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以前最讨厌的就是人家跟我说他的孩子,婆婆妈妈的,琐琐碎碎的,有什么意思,现在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忍不住要说啊。这个东西真是人性根底里的东西,生命核心里的东西。

  后来我就分析了,我说人的性本能实际上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快乐本能,就是男女之间的事情,当然这也是很大的快乐,不过还是比较低的层次。它的更深的层次是什么?是种属本能,所谓的传宗接代。大自然把这个本能安在人的身体里面,我们平时是不知道的,没有孩子的时候,这个本能是沉睡着的,一旦有了孩子,这个本能就苏醒了,会给你一种更强的快乐。当然,我现在跟你们说也是白说,以后你们自己体会吧。我只有一条建议,不要做丁克族,应该要孩子,没有的时候,你不知道孩子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也就不知道不要孩子是多大的损失了。

  第3章 青年与幸福(2)

  我就强调一点,就是要把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的欲望区分开来,这是两回事。其实,中国的道家是很懂这个道理的,主张保护好生命的真实的、完整的本性,不可用物质欲望去戕害它。古希腊的哲学家也认为,生命的快乐基本上是不依赖于物质的。这可以说是哲学家们的共识。我们现在太看重物质的东西了,所以我说,你应该静下心来,听一听你生命的声音,听一听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二、精神的快乐

  下面我讲幸福的第二个方面:精神的快乐。人不但应该享受生命,而且人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人是有精神属性的,人应该享受自己的精神属性,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能力的生长和发展,是人生幸福更加重要的源泉和方面。

  那么,人有哪些精神需要,有些什么样的精神能力呢?我套用柏拉图的一个分类,不过可能跟他的原意不太一样。我们可以把人的精神能力、精神属性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智,智力,理性,人有思考的能力;第二是情,情感,人有感受的能力;第三是意,意志,人有实践的能力,能够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指人有道德和信仰上的追求。和三种能力相对应,智追求的是真,情追求的是美,意追求的是善。

  1.智力活动的快乐

  我先讲第一点。人的精神快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智力活动的快乐,通俗地说,就是动脑筋的快乐。这一点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在学校里智育是主要任务,占据了最多的时间。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好奇心,人有理性,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理性一旦发动,就会产生好奇心。另一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对事物感到好奇,发生了兴趣,就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探究它的谜底。一个人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又善于独立思考,他就能充分地享受智力活动的快乐。

  大科学家就是如此。爱因斯坦是怎么走上科学道路的?他自己回忆,他最早对科学发生兴趣是在五岁的时候,他爸爸送给他一个指南针,他看见里面的针自己会转,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就觉得非常神奇。当时他的感觉是:事物内部藏着一个秘密,等着我去把它找出来。这正是一种科学探索的心情。事物内部藏着一个秘密——这是怎样的诱惑!把它找出来——这是怎样的成就感!前者是好奇心,后者是独立思考,这两者都给人以莫大的快乐。一个人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心情,他不成为一个科学家才怪呢。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神圣的好奇心是一棵非常脆弱的嫩苗,很容易被扼杀掉。科学家是什么人?就是好奇心没有被扼杀掉的人,他们是幸存者。

  好奇心之所以容易被扼杀掉,最大的敌人是功利心。我觉得在中国这个问题挺严重的,我们总是把精神价值看得很空,好像必须落实到物质的价值,否则就不承认它有价值。智力活动本身就是快乐,探索世界的秘密本身就有价值,我们对这样的观点是陌生的。实际上这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怎么看精神和肉体的关系。精神和肉体,哪个是目的,哪个是手段?人的精神能力,在这里是理性、智力,它的价值仅仅是为肉体服务吗?当然,无论个人还是人类,肉体的生存是前提,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满足生存的需要上,智力好像更是肉体生存的手段。但是,一旦生存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智力活动仍然只是手段吗?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否应该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我们是否应该逐渐把主要精力用在精神需要的满足上了呢?因为从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看,应该说肉体只是手段,精神才是目的。我们动脑筋,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只是因为动脑筋本身让我们感到快乐,智力的运用和真理的探究本身让我们感到快乐,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中,我们岂不更像是万物之灵?事实上,人类也好,个人也好,越是能够从精神活动本身中获得快乐,就的确是处在人性的一个更高的阶段上。

  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具体到学习上,作为一个学生来说,看一个学生在智育上是不是过关,智力素质好不好,我就看两条。第一条,你有没有快乐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本来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第二条,你有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大学生,你一个是要对知识有兴趣,另一个是你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东西最有兴趣,然后你就根据你的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大学生不应该是跟着老师走的人,要具备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爱上学习,另一个是学会自学。有了这两条,你就获得了一笔终身的财富。因为大学期间的学习,学生阶段的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开端,你要真正在知识上大有作为,做出成就,那你是一辈子要学习的,以后就靠你自己了。我认为一个人在受过大学教育以后,应该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就是热爱智力生活的人,养成了智力活动习惯的人。你品尝到了智力活动的快乐,养成了智力活动的习惯,一辈子也改不掉了,不让你从事智力活动你就难受,这就叫知识分子。如果你离开学校后就仅仅是去谋生了,你对智力活动再也不感兴趣了,那你就真的是白受了教育,你没有成为知识分子。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