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幸福的哲学_周国平【完结】(5)

  当然,从我们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来看,要让孩子们、学生们成为热爱智力活动的人,实在是太困难了。基本上这个体制起了相反的作用,让你讨厌智力活动。其实也不是讨厌智力活动,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品尝过智力活动的快乐,你从事的很多活动根本不是智力活动,那些为考试做的死记硬背不是智力活动,你跟智力活动还没有沾边,还没有把你引入到智力活动里面去,问题在这里。结果你就这样从大学毕业了,由于在学校里就没有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走上社会以后,在择业的时候,你也就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只有薪金之类的外在标准,这真是很可悲的。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真兴趣,是永远不可能活得有意思的。

  在我看来,学习不快乐,把学习变成折磨,仅此一点,就已经是教育的最大失败。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受这个折磨,上了一天学,回家还必须做大量枯燥的作业,天天上床时都筋疲力尽,其用途只是应付考试,对真正的智力开发毫无益处。到了初中,尤其高中,折磨越来越甚,简直是虐待了。我认识一个中学校长,他任职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中学,所谓高考名校吧,升学率最高,反正高官大款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那里去。那次我去那个城市做一个讲座,他听说了,就一定要请我吃饭。在饭店,他见我的第一面就说:周老师,我们这些人都是历史的罪人,我们将来是要受审判的。据他说,他这个学校考上清华、北大的多了,考上北师大算差的。怎么做到的?全封闭管理,两周休息一天。在应试体制下,不这样做,他的学校就会出局。他自己的孩子也在这个学校上高中,毕业那一天,他请孩子吃饭,流着泪说:你的生活从今天才真正开始。是啊,原来过的不是生活,不是人的生活!

  你们也都受过这种苦,中国的教育,你们都是直接受害者,从初中、高中过来,就好像从炼狱里过来。现在过了高考关,进了大学,好像进到了天堂,可以松一口气了。大学比中学好得多,多少有一点自由了,但还是很可怜的,是吧?在大学做讲座时,有些学生让我题词,我就题两句话:做学习的主人,向教育争自由。现在大学的问题是急功近利,你要清醒,把弊端对你的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几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你要珍惜,自己好好想一想,这几年怎么学,自己有一个计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这是我讲的精神快乐的第一点:智力活动的快乐。其实,幸福观和人生观是统一的,从幸福观的角度讲,是智力活动的快乐,从怎么做人的角度讲,就是要有一个自由的头脑,把上帝赋予你的理性能力的价值实现出来。

  2.情感体验的快乐

  第二点讲一讲情感体验的快乐。我这里讲的情感是广义的,指人的感受能力。人不光有智力,也就是认识能力,还有感受能力。如果说认识能力主要是面向世界的,那么,感受能力主要是面向人生的。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两者难以分开,我们在认识世界时也在感受,我们在感受人生时也在认识。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无论是在认识外部事物的过程中,还是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你的感情是参与的,你有顺心的时候,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些人你喜欢,有些人你讨厌,你会快乐或者痛苦。人带着感情生活,有好恶,有喜怒哀乐,在我看来这都是财富。不是说只有快乐才是财富,你遇到了讨厌的人,倒霉的事,就完全是损失了。如果说心灵是一本账簿,那么,对于这本账簿来说,没有支出,全是收入。

  在生活中,我也跟大家一样,常有情感的波动。我会遇到我特别讨厌的人,那时候真是很愤怒,世界上怎么有这样的人,干这样的事,觉得无法忍受。可是,世界上有不义的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你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你也很难靠你个人的力量改变这种人,而你又不屑和他在同一个层面上较量。怎么办呢?我就翻开日记,把这种人的嘴脸描绘一通,作一番分析,这样心里就好过多了(笑声)。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是从使我纠结的具体事情中跳出来了,我的心就平静了,我比他站得高许多,是在他的上面观察他、分析他。我把自己当作一个认识者,把他当作认识的对象,当作一个标本,来解剖人性,认识社会,这样就把一个不快的经历变成了我的财富。

  我很早就有这样一种意识,就是要把我的外部经历转化成内在的财富。怎么转化呢?主要就通过写日记。纯粹外部的经历,你是留不住的,但是你是带着感情去经历的,内心会有感受,你要珍惜这种内心的感受,不让它轻易流逝,这样也就是以某种方式留住了你的经历。很多人生活一天天过下来,从小到大,过一天少一天,什么也没留住,我就说,你是把你的日子都消费掉了,这太可惜了。

  经常有人问我:周老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我说惭愧,比韩寒、郭敬明差远了。我的第一本所谓成名之作是《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那是1986年出版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四十一岁了。(骚动)我现在多大了,你们知道吗?(笑声)我1945年生,现在六十三岁。不像吧?我自己也觉得不像。(掌声)我写过一段话,意思是一想到我的年龄,我就觉得这是岁月加在我身上的一个污点。我不该是这么大岁数啊。言归正传,别人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我总说是从五岁开始的。我五岁上小学一年级,会写字了,就自发地开始写日记了。一开始挺幼稚的,我爸爸经常带我到他的同事、朋友家玩,主人就会拿一点好吃的东西给我吃,无非是饼干、点心之类,那时候困难,吃到这些东西不容易。我就想:今天吃了,明天忘了,不就白吃了吗?(笑声)不行,我要把它记下来。我自己做了一个小本子,哪天吃了什么,就记下来,然后翻开来看看,心里放心了,觉得没有白吃,都留下了。后来回顾,我发现是这样的:我已经意识到我的外部生活是会流逝的,我一定要用某种方式把它留住。通过写日记,我的确留住了我生活中很多好的滋味,当然这好的滋味就不仅仅是点心了,而是人生中的许多感受。从小学到中学,尤其上了高中以后,我非常认真地写日记,每一天都要写好几页,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大学四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不敢写了,抄家成风,好些学生的日记被抄出来,写成大字报公布,把学生揪到大字报前面斗,北大当时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不但不敢写,我还把以前的日记都烧掉了,到二十一岁为止,满满的一箱啊。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好友郭世英的去世,我仿佛要用我的全部过去为他殉葬。后来我无数次为此痛哭,觉得我的童年和青春岁月永远丢失了,那些日子白过了。当然,其实没有白过,日记也没有白写,因为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和没有这个习惯的人的生活状态是不一样的。在生活的过程中,我的灵魂是醒着的,我在品味哪些经历对我是有意义的。我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一双内在的眼睛,我不但在用外在的眼睛看,我灵魂中的眼睛也是睁着的。

  第4章 青年与幸福(3)


小贴士: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周国平